梁红彬
(内蒙古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及其优化措施
梁红彬
(内蒙古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为保证我国体育志愿者活动合理开展,分析了目前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中的优点与缺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招募体系、培训体系与激励体系等多方面对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提出了建议,成果对于我国体育志愿者在社会范围内的扩展以及公益性事业的合理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体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逐渐步入了世界前列.2000年以来,我国逐渐承办了多次国际重要体育赛事.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也是我国承办的最重要的国际体育盛会.体育志愿者是重大体育赛事人员配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志愿者是现代体育运动的基石,是体育运动的形象大使.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将展示体育运动举办地人民的风貌,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体育比赛贡献力量.体育志愿者的招募是指由体育比赛的组委组织招募,接受所在体育比赛组委会管理,需要制发相应体育比赛身份注册卡,赛会期间承担相应岗位职责,在所在体育赛事的组委指定的时间和岗位工作,义务为体育赛事服务的人员.随着我国承办国际赛事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体育志愿者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然而由于体育志愿者的公益性质,对其的培养与其他人员配备的培养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目前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做出分析,以使志愿者培养体制得以完善与优化.
体育志愿者活动是为推进我国体育事业与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开展的一项不为报酬地将自己的劳动与技术贡献给大型体育项目的自愿性的活动.虽然目前体育赛事商业化现象较为严重,但体育志愿者活动作为一项精神事业,却一直存在于各大体育赛事之中,默默地为各种赛事的成功举办奉献着力量.体育志愿者和其他领域志愿者一样,对于这个领域的发展具有无法忽视的意义:
1.1 有利于重大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
重大体育赛事特别是国际重要赛事在我国的举办过程中,日常的工作人员配备很难满足其在劳动与技术方面的庞大的需求量,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赛事的组织、宣传与管理中来.体育志愿者对于重大体育赛事井然有序地进行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2 有利于体育志愿者自身素质的发展
体育志愿者参与到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过程中来,一方面为体育赛事本身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对于体育自愿者自身而言,锻炼了其在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一般在重大赛事的志愿者活动以后,体育志愿者们都会得到相应的志愿活动证书,这对于志愿者本身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3 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公益事业
在商业化程度逐渐变强的今天,公益性事业是我们需要着重进行发展的事业.体育赛事中志愿者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公益事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活跃程度,对于其他领域的志愿者活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能从多方面带动志愿者活动的发展.
1.4 有利于群众参与到重大体育赛事中来
体育活动不应该是体育运动员的狭隘的活动,而应该是所有体育爱好者、所有具有奉献精神的群众的共同的活动.体育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群众切身地参与到重大体育赛事中来,体味到这些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果,并在服务与劳动过程中,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2.1 体育志愿者招募
目前我国重要赛事体育志愿者招募方式主要为以举办地为中心,充分动员高校学生,适当启用社会人员的模式.就高校体育志愿者招募而言,大多是采用横幅张贴以及学校内部通知的方式,然后经过统一组织的宣讲启动会,进行一系列的考核,从而对体育志愿者进行招募.而对社会人员的招募力度相对较小,在社会人员中的宣传力度不足,一般招募的社会人员应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能力.
这种体育志愿者招募方式有利于志愿者在数量上的征集.主要通过高校进行志愿者的招募,可使志愿者文化和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再加上初次充当体育志愿者的学生们一般积极性较高,招募成本较低,是较为有效的招募志愿者的方式.
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诸多的弊端.一方面,志愿者队伍大多由高校学生组成,虽然在知识层面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高校学生社会经验较为匮乏,在处理诸多志愿者活动中的突发情况时,存在许多行为不合理的情况,另外,许多高校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的是活动后的那一份志愿者活动参与证明,以便对其今后就业等有所帮助,这样并不利于志愿者活动的持续性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志愿者公益性行为相悖;采用较少的校外人员,虽然对志愿者队伍的知识层次统一性有利,但缺乏全民参与性的推动,体育志愿者活动的范围始终得不到扩展,也不利于全民体育的初衷.
2.2 激励与保障制度
大型赛事的体育志愿者活动存在较为正规的绩效评估机制,在志愿者完成相应的工作过后,相关单位会根据志愿者的表现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写入办法的志愿者证书之中.对高校学生志愿者而言,在志愿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可作为评奖加分以及推优入党的凭证.在志愿者进行志愿活动过程中,承办方一般对其人生安全与合法权益进行了保障,以确保志愿者的正常工作.相关单位在志愿者实施志愿服务之前,会与志愿者签订一份志愿书,并为其购买意外保险等,这些都有利于对志愿者正常工作生活的保障.
然而,就激励制度而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激励方式难免会引起学生之间或者管理者之间的一些恶性竞争,如在绩效评价时按照关系的好坏进行评定等.对社会人员类体育志愿者而言,其有效的激励制度目前仍较少,致使社会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在保障制度中,相关部门仍缺乏对紧急情况的明确性的处理办法,在进行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不安全的因素.
针对以上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3.1 建立多次志愿服务体系,减小利益关系
志愿者行为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而从志愿者服务本身看来,不应该是一种短暂性的、功利性的服务过程,而应该是一种持续性的、无偿性的过程.因此,在志愿者培养体制中,应着重对长期性、持续性的志愿者进行培养.这需要相关单位合理地指导实施与适当的物质补贴.另外,应尽量减少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与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使志愿者活动的性质得到净化,从而不至于改变志愿者活动的初衷.
3.2 丰富志愿者招募资源,提升志愿者招募质量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志愿者招募资源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高校的学生.虽然这对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体育这项全国性的、全民性的活动来说,将大部分的志愿者名额分配至高校之中,不利于具有志愿热情的社会民众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从而不利于其体育热情的培养.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学生志愿者知识层面相对较高,但由于专业对口问题的存在,大部分专业学生对于志愿者的具体工作与流程并不是特别了解,其服务素质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3.3 在志愿者培训过程中,充分尊重其意见
我国对目前招募的体育志愿者均进行统一的志愿者培训工作,然而在培训过程中,许多志愿者自身的思想无法得到尊重,诸如在培训过程中教练态度恶劣、培养条件较差等.志愿活动应该是一种自愿的、非强迫性的活动,相关部门在进行志愿者培训过程中,应充分秉持这一原则进行志愿培训.当被培训的志愿者有自己的要求或意见时,应积极聆听采纳并适当做出调整,充分尊重其想法,进而使培训过程得以顺利展开.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是可持续性志愿服务的基础.
3.4 有效改善志愿者激励体系
志愿者激励体系的完善对于增加志愿者招募范围与数量、充分保证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工作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志愿者招募初期阶段,相关部门就应该提出一整套的志愿者激励体系,并让每一位志愿者熟知.另外,对于不同范围的志愿者,激励体系应当有所差别.对于高校学生的激励体系可以按照目前的激励方式继续实行并改善其竞争方式;对于其他范围的志愿者而言,可设立各种类型的志愿者奖项,并根据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定,以增加志愿者的荣誉感.
为使志愿者培养体制在我国正规化、合理化,并提高志愿者与承办方的素质,文章在分析志愿体系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的志愿者培养体制进行了探讨,充分论述了其合理性与缺点所在,并从招募体系、培训体系与激励体系等多方面对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提出了建议,成果对于我国体育志愿者在社会范围内的扩展以及公益性事业的合理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1〕张洪顺.社区体育志愿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2〕苗大培.构建我国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理论探讨[J].体育科学,2004(09).
〔3〕周学荣.对发展我国群众体育志愿者队伍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09).
〔4〕曹荣芳.高校大学生体育志愿者发展现状及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03).
〔5〕T·胡森,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69,110.
〔6〕潘允康.拥有闲暇:城市居民新的社会财富观[J].江苏社会科学,2002(5):88.
G812.0
A
1673-260X(2014)03-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