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柯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永川402160)
公示语是一种在公共场所常见的特殊文体,可以是简洁的文字、简单的图标或图文并茂的图片,引起大众的注意,对人们表示某个提示、要求或警示等,主要包括路标、广告、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告示等[1]43。公示语是国际化城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西方经贸、文化、教育等交流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来到中国。公示语涉及住、行、食、游、购、娱等诸多方面,高质量的公示语英译文能让西方人在中国的生活、学习或工作更加顺利。糟糕的公示语英译文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提示或警示等作用,还会破坏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会给西方人留下中国人马虎、不认真、英语水平低等负面印象。公示语英译研究对改善中国城市公示语英译文质量能产生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笔者搜集的公示语,归纳公示语英译文的主要问题,并在平行文本视角下探讨公示语的英译策略。
2003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在作了题为 《经济预测与北京奥运》的演讲后接受了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栏目的专访,在访谈中他提出北京的公示语设置和使用问题。他说“外国人来到中国会有一定的紧张感,比如公示语看不懂”[2]38。经过分析笔者搜集到的语料,发现我国公示语英译现状不太乐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作者分析的语料包括中英文对照公示语及英语国家公示语,中英文对照公示语来源于笔者平时的积累,英语国家公示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笔者2010年在英国进修期间的拍照和笔录,二是通过英语国家网站获取,以下例子均选自笔者所搜集的语料。我国公示语英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由于粗心造成的拼写等低级错误;(2)语义错误;(3)僵化套用;(4)表达啰嗦、冗长;(5)语法错误;(6)字字对译;(7)中式英语。
无论是走到中国哪个城市,都能发现公示语英译存在拼写等低级错误,如检票口(Check TicletsHall)。姑且不说“检票口”英译文的地道性问题,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短短的三个英文单词就出现了两个错误:英译文将Tickets错写成Ticlets,把本是三个单词的公示语写成了两个单词,即粗心地把后两个单词连在了一起。低级错误一般是由于翻译者粗心大意和安装公示语标牌者不懂英语造成的。毫无疑问,这类标牌必定会给外国朋友在中国的旅游、工作等造成一定的障碍,此外,这类标牌还很可能会给外国朋友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他们会认为中国人的英语水平低下,国际化程度低,人们做事粗心大意不认真,对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也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语义错误主要是因为翻译者中英文水平低造成的,以至于选择的英语语汇意思或内涵与原文有距离甚至完全不同。现举三例常见的公示语:“注意防火”、“出口”和“禁止乱涂乱画”。“注意防火”的英译文主要有以下几种,“Guard Against Fire”、“Caution:Fire”和“Pay Attention To Fire”等。这几种英译文的问题主要是翻译者没有准确把握原文意思而选用了错误的英语语汇。“注意防火”是非常常见的具有警示作用的公示语,常见于草木茂盛的旅游景区,或者是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如画廊、工厂、加油站等地。注意防火的意思是此地容易引起火患,人们不得在此地抽烟或使用烟火等。 而“guard against”是“警惕、提防”的意思,是指小心不让其发生或避免被其影响。如果用“Guard Against Fire”来翻译“注意防火”,其意思中就包含此地有火患的内涵,与警示人们不得在此地吸烟和使用明火有出入。如果说“Guard Against Fire”与原文内涵还有一定重叠的话,那后两个翻译就与原文内涵完全不一致了。“Caution:Fire”和“Pay Attention To Fire”完全是指此地有火情,提醒人们要小心,避免被火所伤,此两英译文的语义与原文已经大相径庭了。根据原文语义,可以将其英译为 “No Smoking or Open Flames”或 “Smoking Prohibited”,此两译文在英美国家比较常用。“出口”这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公示语的英译也是错得让人啼笑皆非。北京昌平雪世界滑雪场停车场的“出口”英译文是“Export”;合肥一超市地下停车场的“出口”英译文是“Out”。 “Export”是商贸方面的出口,与公共场所的“出口”语义完全不同,用“Export”来翻译停车场“出口”会让外国朋友误认为此地是卖汽车的地方,这岂不是很荒谬?“Out”有“滚出去”和“出局”的意思,用“Out”来翻译停车场“出口”岂不是让外国朋友觉得诧异?公共场所出口的英语表达在几乎所有英语国家都用“Exit”和“Way Out”,这也证明不少公示语翻译者根本不懂英语。很多地方都会有“禁止乱涂乱画”的公示语,如旅游景点、城市建筑等。有不少地方此条公示语的英译文是“Don’t Sketch”。 “sketch”在英文中是画草图的意思。在墙壁等处乱涂乱画在英语中有专门的词来表示,即graffiti(复数),此条公示语的地道英语表达是“No Graffiti”。
僵化套用现象在公示语英译中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翻译者英文水平低下造成的。目前有不少城市公园实行“免票制”,重庆一些公园门口就有“免票”的中英文公示语。重庆有些公园门口的“免票”公示语英译文是“Free Ticket”,很显然此译文是套用“free of charge”(免费)的结构。“Free Ticket”的意思是赠票的意思,而不是免票,正确的英译文是“Free Admission”,这在英美国家是很常见的公示语。
表达啰嗦、冗长和字字对译有一定的重叠,是翻译者翻译技巧缺乏和没有考虑目标语读者阅读习惯的体现。公示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简洁,一看就懂,英语国家的公示语都是简明扼要的。北京一公园的公示语是“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垃圾带走”,其英译文是“Show Your Respect for Environment and Do Your Part and Take Your Rubbish with You.”。笔者在英国没有看到一处同一提示功能的公示语像此译文一样冗长,其表达有以下几种:“No Littering”、“Do Not Litter”、“Please don’t litter”等.
此问题和前文所述的症状具有相似点,是由于翻译者英文水平差造成的。“严禁停车”是非常常见的公示语,一些对应的英译文是“Prohibit parking”。此译文将动作的施与受混淆了,属于明显的语法错误,姑且不论表达是否地道,至少此条公示语应该译为“Parking Prohibited”才符合语法规范,英美国家此类表达一般是“No Parking”。
字字对译看似忠实,但有时候会造成死译、硬译[3]94。字字对译在中国极为常见,是非常典型的公示语英译不当,现举几例予以说明。笔者在重庆一公用电话亭的电话机上看到这样的英译文:“语言选择”——“Language Selection”、“音量控制”——“Volume Control”。字字对译使得英译文显得比较啰嗦,不符合英文公示语简洁的特点,英语国家此类公示语直接是“Language”和“Volume”。在中国的公交车上几乎都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公示语,笔者就发现重庆不少公交车上的此公示语英译 文 是 “Old,Weak,Sick,Disabled and Pregnant People’s Seats”,这样字字对应的译法看似是忠实原文,但其实是硬译,甚至是死译,不符合地道的英文表达规范。而北美公交车上同一提醒功能的公示语表达是“Courtesy Seats”[4]10。又如四川成都一公园“售票处”的英译文是“Sell Ticket Room”,四川、重庆一些公交车车厢上的“先上后下”英译文是“After On,Over Off”,显然这样的英译文会让外国朋友摸不着头脑,稍微懂点英文的中国人也会觉得非常离谱。字字对译在中国公示语英译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似乎已成为像牛皮癣广告一样的顽疾,其实相关部门只要聘请高校里的英语教师,退一万步就是请英文水平中等的雇员进行翻译,也不至于出现如此可笑的译文。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是造成公示语英译中式英语满天飞的原因[5]77。需说明的是,中式英语表达和上述的表达啰嗦、字字对译等具有一定的重合。这里的中式英语是更为广泛地指虽没有语法错误,看得懂意思,但是不符合英语规范的表达,即同一个意思在英语国家不那样表达。中式英语也许没有上述六个问题那么严重,但是中式英语公示语在中国极其普遍,不仅会给外国朋友造成一定的不便,还会影响城市形象。能体现此问题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现举几例予以说明。“汽车租赁公司”译为 “Car Rent Company”, 而 英 美 国 家 的 常 见 表 达 是 “Car Rental”。 “无汞电池”译为“No Mercury Battery”和“Non-Mercury Battery”,而英语国家的地道表达是“Mercury-free Battery”。“美容化妆品”译为“Cosmetics and Make-up products”,而笔者在英国看到的表达是“Beauty Products”。“严禁疲劳驾驶”是常见的公示语,笔者在四川和重庆的汽车站都看到了同样的英译文,即“Do Not Drive in Fatigue”。此条公示语的英译文并无明显语言错误,但是是按照中式思维进行的字面翻译,而在英国同一提示作用的公示语表达常常是 “Tiredness kills,take a break”,在美国则常常是“Stay Alert,Stay Alive”,英美国家的公示语有更显著的警示效果。此外,中国城市道路都有“市区”的标牌,但是笔者发现不少的城市都将其译为“City Zone”,此译法看似没有错误,但是不符合地道英语的表达习惯。笔者在英国看到此类标牌有两种表达,即 “City Centre”和“Central+城市名”。要想提升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其公示语的英译文也应该具有国际性,应该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多借鉴英语国家的地道表达方式。
上述公示语英译七个主要问题中的拼写等低级错误、语义错误和语法错误可以通过聘请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翻译者便可基本解决问题,但是其余的问题并没有明显的语言错误,更多的是表达不符合英语规范,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聘请中英文语言和文化水平都比较高的翻译者,以解决表达的地道问题,而一些翻译理论能给我们以有效指导。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强调译文对目标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应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一致[6]48,这一翻译策略突显了译文的交际功能和读者的阅读期待。弗米尔(Hans.J.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一切翻译活动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7]29-32。公示语的目的是引起读者注意,将信息传达给读者,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继而促使读者采取行动,因而公示语的最重要功能是呼唤性。公示语的英译文也应该与原文具备一样的功能。此外,关联理论学者格特(Gutt)也指出:“翻译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译文应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二是译文的表达方式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而能产生预期的理解。”[8]107无论是“交际翻译”、目的论还是关联理论,都将读者阅读期待和译文的接受放在了中心位置。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呼唤功能占主导地位的公示语英译应该将目标语读者的反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而亦步亦趋地力求字字对应,产生的译文便很可能不被接受,更谈不上唤起人们行动了。因此公示语的英译应该参照英语国家公示语平行文本,此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根除除了语言错误外的问题,将有助于译文更好的接受,会有力地促使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经过分析英语国家公示语平行文本,笔者认为可以在英译公示语时主要采用三种策略,即借译、仿译和创译。
虽然中西方在语言和文化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生活在两个文化中的人们其思维方式还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点。表现在公示语方面的就是无论是中国还是英语国家,公示语都具备提示、指示、警示等作用,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有公示语以呼唤人们进行某种行动,比如在危险地带都会有“严禁烟火”、“小心地滑”等警示性公示语,在公园里都会有倡导爱护环境等提示性公示语等。既然中国公示语和英语国家公示语在很多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那么就可以采取借译和仿译的手段进行翻译,此两翻译策略指导下产生的英译文将更加地道,更能得到目标语读者的认同,进而更能感染他们而促使其行动。借译是完全借用英语国家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即拿来主义,因为有不少中国公示语与英语国家公示语的意思和内涵是完全一样的。比如具有警示性的公示语如“紧握扶手”、“严禁拍照”、“严禁张贴”等在英国的相应表达是“Hold the Hand Rail”、“No Photography”、“Post No Bill”等,英译时可直接将其移植过来。
仿译是参照英语国家公示语的结构和借用部分语汇的模仿翻译。 比如“禁止...”、“严禁...”等警告类公示语在英语国家的表达有一定的模式可循, 请看以下几例:“No Entry”、“No Admittance”、“Caution Hole Below”、 “Caution Wet Paint”、“Beware Falling Objects”、“Beware of dogs”、“No Parking”、“No Briefing of Groups”等。 通过分析这些英语公示语,可以归纳为:表示禁止做某事的公示语英译文可以模仿 “No+名词 (名词词组)”、“Caution+名词(名词词组)”、“Beware(of)+名词(名词词组)和“No+ing分词”等形式进行翻译。需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很多警告类公示语都常常用到“严禁”、“不准”、“禁止”等词语,这样的用词具有命令口吻,有时候让人不太乐于接受,而英美国家在很多地方此类公示语都会加上表示感谢的语汇,这样比较客气的口吻让人更能接受,呼唤效果更好,如英国很多地方的公示语就是 “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No Littering,Thank You”等。 在英译公示语时翻译者可以模仿这样的口吻,其英译文的呼唤效果将会更好。
中国的公示语英译文一般比较单调,缺少个性,而在英美国家时常能看到颇具创意和个性的公示语。因此有时候翻译者在英译公示语时可以考虑采用创译策略,即在有效传达信息和呼唤行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翻译,体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公示语的英译文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此外,对于在英语里找不到对应表达的汉语公示语也可以采用创译策略[9]45。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公园里都有“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的公示语,而相应的英译文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不少是字字对译和中式英语,也有完全正确的译文,如“Keep Off The Grass”。如果只考虑正确的英译文,此条公示语的英译文几乎是千篇一律,很多地方都是“Keep Off The Grass”,显得比较呆板和缺乏个性。如果运用创译策略,产生的译文将更有个性,可以让读者记忆更深刻,呼唤效果也将更显著。比如美国一公园有条公示语和“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语义内涵相似,其表达是“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此条英语公示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孩对大人表达发自内心的诉求,试问有谁看了还忍心践踏呢?创译需要翻译者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语言和文化功底,对翻译技巧也有较高的纯熟度,但是运用得当的话,产生的英译文将会让人眼前一亮,达到很好的呼唤效果。我们经常看到 “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不要超速行驶”的公示语,当然将其翻译成“For Your and Your Family’s Sake,Please Don’t Overspeed” 或 “No Speeding”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译者发挥创意,可以翻译得更有个性化,也许警示效果会更好,比如可以将其翻译成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晚了总比完了好)或“Better Late Than Sorry”(晚了总比遗憾好)。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很多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但是与国际接轨不仅仅是经济指标,还应该大力建设城市的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公示语是一个城市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公示语英译研究和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公示语英译质量,是我们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国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果不切实予以改变,将会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翻译公示语前,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应聘请翻译领域的专家教授,保证翻译质量。论文归纳了中国公示语英译存在的七大问题,并提出应参照英语平行文本进行翻译,提出了在英译公示语时应采用借译、仿译和创译的策略。只有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产生的英译文才能得到目标语读者的认同,才更能达到提示、警示等效果。
[1]杨全红.也谈汉英公示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5(6):43-46.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3]顾秀丽.汉语公示语英译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杭州市公示语为例[J].外国语文,2010(4):92-95.
[4]陈小慰.试析“译文功能理论”在应用文类翻译中的指导作用[J].上海科技翻译,1996(3):9-12,16.
[5]俞碧芳.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现象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7-79.
[6]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7]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Gutt Em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9]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