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
走后门收破烂儿
女儿大四,指导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社会实践题:8名同学分为4组,每组两人。每组自筹800元资金,到社会上门收旧货,再转卖给回收公司,看其有多大的增值率。时间为3天。收货地点和渠道自己找。这个题主要是考核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还有开发商品剩余价值的眼光。
各小组对收购地点和物品秘而不宣。那天上午,4个小组同时出发了,谁都不知道学友将带什么工具,工作地点在哪里,把目标锁在何方。只干了两天半,女儿的同学小黄的A组便谈笑凯歌还。他们只用600元的启动资金,拉了4趟货,再按20%的加价卖给废品收购站,增值1200元。这应该算是不错的成绩。
在规定的时间里,其他3个小组陆续返回。组员显得疲惫不堪。忙了一场,B组只赚了100元。C组好不容易赚了50元。D组最惨,不仅没赚到钱,还把本钱贴了近半。无疑,小黄的A组被评为优胜。
指导老师叫每个组长介绍一下收货经过,并展示拍摄的画面。
B组小李同学说,时间这么短,要收到800的旧货实有难度。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从家里亲戚朋友那里凑足了数字。女儿所在的C组去了中小学校,跟门卫说尽好话,在老师办公室收了些旧报刊,再就是几十袋子学生丢的空饮料瓶。D组的两名同学家在农村,在城里没人脉,转了几个小区,门卫不让进。他们只好在一个小区门外竖了牌子,居民送来的废品有限,带着租用的三轮车死守,收不抵支,只好铩羽而归。
A组的小黄最后悠悠地说,他有个舅舅在某委当秘书,求他打了几个电话。他们每天花80元租了辆小货车,主要找机关办公室主任和后勤科长,旧报刊多得装不下,还有几个更慷慨的科长,甚至送了几台二手电脑。轻轻松松地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评语该怎么写?指导老师很为难。
湖北刘卫
本栏责编/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