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惠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浅谈心理学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
刘晓惠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语文的学习离不了兴趣的培养,本文尝探索把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语文课堂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心理学;实验;语文课堂;兴趣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现象和教育问题,展现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研究怎样培养人的科学.心理学是一种探究心理过程和人类行为的科学.将教育学和心理学在语文课堂上综合运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可行的.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学习,不怕错误.赏识教育是一种崇尚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花苞心态”调整了无数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态”,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全纳思维”、“先自信、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幸福、美满.赏识教育是实现自身发展、家庭和睦、团队协作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乐学程度不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相径庭了.赏识教育也有其特殊的客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客观性是指表扬要有一说一,不夸张,不含蓄.不能没有原因的说“你对了,你做的很好”,而是要告诉他,你为什么做的对,你怎样做才能做的对.让学生心里感觉到老师的诚意,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求知欲.时效性是指肯定学生一定要及时,一旦学生在学习上有点成就,应马上表示肯定和赞赏,让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就会更积极的学习.针对性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各不相同,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性格和情况,如实的表扬赏识学生.例如,一些学生平时的语文成绩不好,但是当他回答问题正确或者有一些进步的时候,就应该表扬他,反之,一些平常成绩好的学生,犯了错误或者退步的时候,也要原谅他,并且帮助他分析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帮助其改正.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感性的艺术表达方式,用好了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用不好就如同火上浇油.比如,在作文讲评课中,可以运用赏识教育对那些比较优秀的作文,教师应不吝赞扬,通过在年级内印发,在校办刊物上发表,向作文杂志社推荐等手段、大力宣传;而对那些文章内容平淡的同学,可就他们的某一段话、某一个修辞手法的运用,或是卷面的整洁,甚至使用了一个新鲜的句子在讲评中进行表扬.当学生受到激励,他们会更努力的去写好作文,渐渐的喜欢上写作,通过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加大胆的说和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个老师而言,学会赞美十分必要,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赏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钥匙.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体在接受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暗示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赠言暗示”是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心理暗示”手段.所谓赠言暗示,就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选择启示暗示他可能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名言、警句、格言等,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传达给他,并且让他有足够思考的时间.有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小语二册《要下雨了》一文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讲的“下雨前的征兆”问题时,就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虫子翅膀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过于抽象、比较困难,学生一时不能回答,于是教师就作了如下的“赠言暗示”:“小朋友,你不要着急,老师相信你再读一读课文,仔细地想一想,课文里说下雨前很‘潮湿’,‘潮湿’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老师进一步将问题细化和生活化)请小朋友们体会一下‘潮湿’在脸上是什么感觉?‘潮湿’在手上又是什么感觉?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是写‘潮湿’?你是一个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老师相信你认真想了之后,肯定能回答老师……”经过老师的赠言暗示,学生不仅知道了“潮湿”的真正含义,还对语文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赠言暗示”中除了包含鼓励、肯定的感情因素(这种代偿性的满足,维系了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契约”,让学生面临困难而又不畏困难,始终处于“愤”、“悱”的学习状态中)以外,还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方法(“学法”的引导)等启发性的因素.不仅如此,教师的“赠言暗示”中更重要的还体现了在兼顾学生的心智水平基础上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思想;这样做既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利于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条件.
“循序善诱”既慢慢的通过积累并且运用一定的方法疏导学生学习.
“循序善诱”在教育学生改正缺点方面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一个语文课堂上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学习,有一位初中老师,每当他布置作文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认真完成,不是东拼西凑就是字数不够,这位老师用了多种方法,作文课的效率还是不高,一些同学根本不把老师的话放在眼里,老师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当作文要求写800字的时候,他则要求学生写500字,然后让学生这次写作只要比上一次多写几句话即可,看似简单无效,但是不到半个学期,老师惊人的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居然可以写到1000多字,学生们从10句话变成了20句话,而且句句经典,都是经过仔细推敲后写出的,这群写不够字数的学生完成了长篇大论,效果让人惊喜万分.老师在无形中运用的“循序善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语文的学习中,这个效应更值得人们推崇,把条件降低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聪明战术.
在平常的学习中,把心理学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会让我们事半功倍.据研究,在简单的学习要求下,学习效率会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学任务不应该高出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水平,应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为宜,题目设计由易向难逐步提升.
要建立一种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要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规律,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新月异”的,人总是不愿意去注意已经知道的,感到无聊的问题,只有那些新鲜的、尚未见过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多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平常语文教学的常规模式经常是老师讲,学生回答,偶尔加上一次讨论.若能以较陌生的形式出现,则会引起学生的惊奇感和新鲜感.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让学生借助听筒听听自己的心跳声;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先让学生观看与课文配套的影片,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教学《口技》时先看口技表演,直观感受口技表演的逼真……将学生置于艺术的境界之中,将会使人耳目一新.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是语文创作的源泉,生活为语文创作提供了千里沃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只能是空话、大话.
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才会让学生记忆犹新.《课标》指出:语文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春天到了,我们可以组织春游,设身于山水,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学习戏曲,开展一次“戏曲大舞台”活动,让学生学唱黄梅戏,学唱越剧,体会中国艺术的源远流长;学到名胜古迹,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学生去实地看看.社会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生活处处是语文.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技巧,促进兴趣的提高.语文学习中不乏死记硬背的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技巧,将会使他们学习轻松,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只要做到劳逸结合,尤其是注意科学用脑,就能让我们花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记忆量.有一项实验发现,记忆有几个超常时期,分别是早晨起床后,上午的10到11点,下午黄昏时和晚上的睡前1小时,这几个特别的时间应该很好的利用,比如起床后,精力充足可以选择记忆一些较枯燥的知识点,在上午10点左右是大脑最活跃的时期,此时可以做题,晚上睡觉前是最放松的时期,可以背诵字词、古文,合理的运用记忆规律,会使我们事半功倍.语文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说话,写字,交流等,而这些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所以心理学对语文的作用要大于其他学科;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质疑,大胆写答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魏国良.现代语文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刘淼.当代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
〔3〕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G642
A
1673-260X(2014)12-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