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李炳燃
大多数高成长性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而这些占中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却只占有不足20%的金融资源,在这类企业中,非正规融资现象较为普遍,资金较多来源于亲友借款、民间高融资等,银行信贷量很少,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融资方式有限。高成长性企业同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一样,自有资金十分有限,很难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来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并且由于这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与不确定性,平均存活期较短,缺乏规范的财务编制与对外报告规则以及能够满足银行担保要求的担保物,对于这类企业贷款,银行不仅要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审查成本费用,因此,获取金融机构贷款对于这些高成长企业来说比较困难。此外,这类企业根本无法满足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硬性要求,无法实现有效的证券市场融资。
(二)融资成本高限制了高成长型企业的融资积极性。由于高成长性企业的融资方式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只能选择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导致企业无法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来降低资金成本,并且银行会通过收缩贷款规模提高贷款利率来弥补对高成长类企业贷款的高额审查成本,同时设立较高的技术标准,增加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费用,此外,民间资本借贷成本甚至会高于企业的收益率,所以高额的融资成本也是产生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之一。
(三)风险投资基金分散企业控制权的危害,限制了企业融资能力。尽管在中国普遍存在着企业争先上市发行股票融资的现象,但对于高成长企业来说股权融资未必是最合适的融资方式,因为在高成长型企业中,股票是企业中最具有升值潜力的资产,一旦企业运营步入正轨,开始实现高额利润,企业的股价往往会大幅上涨,为了拥有企业的控制权,这些企业原来的所有者需要花费高于融资收入几倍的价格购买流通在外的股票,因此,出于公司控制权的考虑,这些高成长型企业并不愿意接受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
(一)创新高成长性企业的融资方式。在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中,银行十分看重融资方房产或土地的抵押。但是很多高成长性企业,由于其轻资产特质,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针对这种问题才推出了高成长企业债,在高成长企业债中,资金借出方看中的不是企业可抵押资产的数额,而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的服务模式、发展前景,该融资方式利用有效的信用体系,改善了借款难度,因此那些得到优秀股权投资的高成长企业能够较为容易的获得贷款资金。
(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高成长企业债作为债务融资方式的一种,能够在不分散公司控制权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少了股权融资带来的控制权分散的成本。此外,由于高成长企业债通过利用有效的信用体系降低了企业的违约风险,因此其融资成本远低于民间资本借贷的成本。
(三)减少股权分散,保护企业的控制权。高成长企业债同普通的银行借款一样,能够在不稀释控制权的前提下帮助企业达到融资的目的。股权融资虽然能够为企业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但同时也带来了企业控制权稀释的问题。尤其是对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来说,企业控制权的分散带来的经济后果更为严重。法国达能公司曾欲强行以40 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阿里集团在2012年9月以63 亿美金现金及价值8 亿美金的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阿里集团股份的50%的事件都说明了股权融资对于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的危害。
虽然高成长企业债在解决高成长性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上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同其他融资方式一样,仍然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一)高成长企业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高成长企业债”融资方式中,如果一家企业获得了优秀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随之而来的是在它需要更多发展资金时,除了进行下一轮股权融资,还可以选择申请债权支持。由此可见,要想获得高成长企业债支持的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对于无法满足条件要求的企业来说融资困境并没有得到解决。
(二)高成长企业债中资产管理公司承担过高风险。在高成长企业债的融资方式中优秀股权投资人的支持是对这类企业信用和能力的重要背书,这是一种典型的“投连贷”模式,投连贷是指和优秀的机构投资人合作,在他们股权投资的同时,根据一定比例配给企业贷款的特殊创业贷款产品。但是,在此种模式中,资产管理公司过分依赖于股权投资人的判断能力,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机制,一旦风险投资公司决策失误,资产管理公司也会遭受巨额的损失。
(三)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由于高成长企业债推出的时间并不长,目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自身的缺点还没有全部显现出来,因此关于项目的开展条件、实施方式、处罚措施的法律规范还没有制定出来,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高成长企业债是否能够满足现实的要求,不断地完善发展下去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无论科学领域还是金融各领域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来推动社会发展。■
1.李君.2011.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企业特征获取银行贷款的可能性[J].财会研究,7。
2.龙昊.2013.“高成长企业债”助力企业高成长[N].中国经济时报,8。
3.陶红伟.2012.论高成长性企业应具有的特点[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