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2014-03-29 01:29:47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核心

凌 宏

(蚌埠学院 办公室,安徽 蚌埠 233030)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1]。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它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内容丰富,具有高度的概况性和指导性[2]。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都在经受着冲击,有些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偏差。这种发展趋势正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开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研究研究,探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办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1.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3]。对于这二十四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不同的群体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不同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也是不同的。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同历史上任一时期的大学生相比都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和成长规律。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成长环境,要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对二十四个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进行凝练,明确重点培育内容,确定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当前,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重点落实在“爱国、敬业、诚实、友善”这八个字上。其内涵可表述为:热爱伟大祖国,专研专业知识,处处重视诚信,待人友好和善[4]。

1.2 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需要

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的初期,他们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在这一时期的中后期,他们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未来的事业规划。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对他们所进行的教育之中。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积极和向上的。但也有少数大学生,由于自己的一些具体情况,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感到生活压力太大,表现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有少数大学生出现了畏惧和恐慌的心理。他们不是面对压力区发奋图强、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而是受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在理想信念和行为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十分必要。

2.3 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国民对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只有让他们从思想认识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才能真正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伟大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当前,我国正处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的工作时间正好处在这“两个一百年”的时间段,在建党一百周年时他们已走上工作岗位,在建国一百周年时他们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才。因此,完全可以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就落在当代大学生肩上。

3 现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3.1 现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多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开展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尽管各高校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都属于理论灌输模式。这种理论灌输模式,主要体现在各高校开设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政治理论学习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理论灌输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有一套完整的教学大纲和理论学时数;(2)授课的途径主要以在课堂的理论讲解为主;(3)教学效果受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影响较大。各高校进行理论灌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在课堂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授课方式进行;(2)以学生集中政治学习加辅导方式进行。以上两种方式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属于理论灌输模式。理论灌输模式依赖理论灌输,其目的是通过理论灌输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应用,那就是在实践中践行。因此,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现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

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不够明确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 “二十四”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重点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来进行。这八个字的内容可表述为:热爱伟大祖国,专研专业知识,处处重视诚信,待人友好和善。目前,高校都还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名独立课程来开设,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虽然是相互联系的,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理论知识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对学生学习没有相关系统的理论知识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存在着教育目标的定位和内容的把握不准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3.2.2 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在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方面,许多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教学上仍存在着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和教育内容枯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过多注重了教育过程而忽视了教育效果,对学生的思想情况了解较少,教育过程与学生产生不了共鸣。(2)教育者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过多地追求了教学的作用,而忽视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作用。(3)过多地重视了理论教学的功能,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教育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强制灌输给被教育者,使其在思想上接受教育者的观念,在行为上符合教育者的要求。要让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只靠强制灌输是很难实现的[5]。要使被教育者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首先要使被教育者认为所接受的思想观念本身是正确的,其次还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最终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因此,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3 教育载体不够创新 教育过程总是需要一定的载体,载体是连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桥梁。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教育载体呈现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育载体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应创新教育载体。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很好载体。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专业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整个社会活动中,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载体是多种多样的,网络作为一种载体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可以说,当今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建立适合大学生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站,使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取资讯的同时获得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

4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4.1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化

虽然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对不同层次高等院校或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还是有差别的。因此,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寻找有效手段和载体,力争做到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和具体化。校园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和具体化的有效载体。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广大教职员工在大学教育理念导向下,在特定的大学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高校要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推进校园实践文化建设。可通过开展以支农、支教为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对大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这些活动之中。在推进校园实践文化的活动中,要使大学生真正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使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实践中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具体化和校园化。在对教育内容具体化和校园化过程中,要对发生在校园内,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具体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使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角落,成为大学生在校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

4.2 以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和学生自我教育为抓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化

4.2.1 把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实施这一教育的主体。目前,高校都还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门课独立开设。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是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当代大学生头脑的重任。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改变。在教学上要创新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手段,多用感人的事例,以生动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从长远来看,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作为一门课程从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炼出来单独开设,这样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

4.2.2 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政治辅导员一直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政治辅导员深入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他们和学生关系最密切,很多学生都把政治辅导员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在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交往最广、感情最深的是政治辅导员,这是其他任课教师无法相比的。政治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家庭和个人性格等情况的基础上,把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通过化解他们的心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引导和帮助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3 强化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必要的理论灌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因受政治理论课的学时数和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限制,想在政治理论课课堂完全解决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是不可能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为行为准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自我教育。没有自我教育,任何教育都不能完成。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对人们的思想形成规律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自己根据个人的需要和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是通过主体实践来实现的。这一过程是理论教育无法完成的,也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强化他们的自我教育意识,通过了解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教育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4.3 以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成长规律为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

4.3.1 以学生需求为切入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面对学生就业这一最大的个人需求问题。从家庭层面上讲,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较好的工作。如果撇开这一实际需求去进行一些空洞的说教式教育,那必将是苍白无力的。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冲击,中国也不例外。尽管我国为应对这场危机采取了许多措施,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刺激了国内的需求,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这些就业机会适合大学生的只占一小部分[6]。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高校毕业人数激增,同时,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很多大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与老一辈相比缺少了一些吃苦的精神。面对这些问题,对他们的教育就要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入手,尽量为他们提供好的学习条件,鼓励他们学好本领。对毕业生进行新的就业观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业。通过解决学生这些实际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之中,使学生自觉的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结合在一起,使当代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2 对不同年级分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区别化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要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他们的头脑,坚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伟大祖国的前途命运。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入手,因人而异。对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在世界观形成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7]。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分年级实施。对大一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关注人生,处于从一名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渡阶段。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来实现。除发挥德育课堂的教育主渠道外,还可通过开展一些大学生社会活动,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辨别是与非、善与恶和美与丑。对于大二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已初步确定了专业方向,他们已开始思考人生。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着重进行爱国主义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通过对国情和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对大三和大四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人生的规划中已想得比较具体。他们通过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其他社会活动已更加了解社会。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着重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通过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的道路上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们日报,2014-05-05(2).

[2]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22-24.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08.

[4]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67-68.

[5]侯爽.关于灌输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75.

[6]黎玉萍.金融危机下广东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调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5):27-28.

[7]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2-68.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