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庆龙
(青海民族大学 艺术系,青海 西宁 810007)
青海湟源排灯的工艺与创新
刁庆龙
(青海民族大学 艺术系,青海 西宁 810007)
2006年5月20日湟源排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我省河湟流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湟源排灯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事物,更是该地区多元民族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而如今,排灯的文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湟源排灯的理论研究也随之逐步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排灯遗产的理论研究体系也必将建立起来.
湟源排灯;分类工艺;创新意义
1.1 湟源排灯的分类
湟源排灯经过地方文化单位与传承艺人多年的开发,目前已形成“210个31种样式的排灯”,[1]为排灯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排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一是按照摆放方式分为落地式和悬挂式;二是按照艺术表现手法可分为国画、油画、剪纸、皮影、书法、香包、堆绣、刺绣、工笔画、木工、雕刻、羊皮绣、音乐等;三是按照形状造型可分为长方形、马鞍形、梅花形、扇形、圆角扇面、吕字形、品字形、方形、椭圆形等.
1.2 湟源排灯的工艺
湟源排灯的制作基础主要体现在框架的制作和漆艺上.首先,艺人们需要对木料进行选择,根据制作排灯的不同部分选取不同的木料,木料一般划分为杨木、红松、桦木、榆木等.木料的纹理细腻度、耐水性、韧性、耐腐蚀性等,都是影响艺人选择的关键.其次,艺人们需要对排灯的造型进行设计,利用轴对称式、中心对称式等传统审美造型来设计排灯.第三,艺人们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将图纸附在木料之上,以平雕、浮雕、全雕等方式进行技艺组合,在木料上刻画出各种造型.雕刻工具既包括刻刀、凿子、锯、钻、搓、锤子等传统工具,也包括电锯、电推刨、雕刻机等现代机器.最后则是框架的漆艺,漆艺通常为贴金箔和漆朱红两种装饰方式.在漆艺过程中通常将一份颜料分多次使用,以保证色度一致,同时给框架进行上漆也有清除杂质、防止油漆起泡、增强附着力、提高光洁度、防止木料变形等多种益处.
2.1 观赏价值
发展湟源排灯文化产业,首先在于挖掘其观赏价值.排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型风格独特,有的还运用了当地少数民族的装饰品或图案样式,如堆绣、荷包等,也有的运用了山陕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如剪纸、皮影等.这些画面在内容和样式上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艺术素材,既有故事,又有图案,极具观赏价值.
2.2 实用价值
早期的排灯只是作为湟源老街牌坊上的照明灯,因而被称为“牌灯”.随后山陕商人将其与店铺招牌结合,从而出现了兼有夜间照明,又具有广告效用的“牌灯”.由于地方商会的发起,店家相互竞争,由过去强调功能的“牌灯”转而变成强调规模的“排灯”.而如今,随着排灯文化产业的兴起,人们也逐渐关注排灯带来的商机,通过将其与各种工艺品或家居用品相互结合,形成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现代排灯.
2.3 收藏价值
湟源排灯作为该区域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当地特有的心理思维模式、生活习俗、意识形态、民俗特征等.排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种形态,在故事内容上包含有大量的传统伦理道德,在技艺的运用上又包含多种工艺,因而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2.4 旅游价值
“据湟源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2009年丹噶尔古城共接待游客134万人次,同比增长18.2%,创收6000万元,”[2]而要实现湟源排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目前湟源县就已通过利用排灯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新工艺与审美元素结合加以创新,开发出了种类多样的排灯旅游产品、排灯工艺品等,从而拓展了排灯的市场生存空间,树立了排灯品牌,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
2.5 研究价值
湟源排灯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不同时期的排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科学技术普及程度,以及当时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多样的排灯故事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样,排灯的出现、发展、繁荣、消亡、还原以及再现等过程,也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规律的.最后,排灯的木工、雕刻技艺、图案制作风格以及声、光、电等新技艺的运用,也都是值得文化工作者研究的.因而,排灯具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6 历史文化价值
排灯历史悠久,为文化工作者研究湟源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通过研究排灯历史,可以大概了解当时该地民众集体生活、日常行为模式、群体心态、思想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审美情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了解湟源县生产力发展历程、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群体间的交流互动等.同样,排灯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排灯的历史、图案和内容都是其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作为文化的活化石,湟源排灯凝聚了各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首先是使用方式的创新.艺人们通过实践,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出落地式排灯,从而拓展了排灯的摆放形态、增加了排灯的造型样式、促进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更能适应场地的要求,也增强了排灯的故事性和观赏性,拉近了与观赏者之间的距离.
其次是灯箱样式的创新.通过艺人们在样式上的不断研发,湟源排灯也因此出现了立柜式、中堂式、屏风式、影壁式、扇形、椭圆形、梅花形等多种造型.立柜式、扇形、椭圆形、梅花形是传统造型的变形,而拱桥形、吕形等其他呈规则对称的多边形图案则是由最基本的造型演变发展而来.中堂式、屏风式、影壁式的出现主要是为迎合受众市场的需要.人们认为这种风格的排灯摆放于家中不仅具有审美作用,能突出房主品格、提高文化品味、体现道德修养,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价值.可以说,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排灯才是将来走向市场、发展并形成品牌的一个基本方向.同时以逐步扩大排灯用途,增加现实功用,不断促进其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才是维持排灯文化产业生存之根本.
第三是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湟源排灯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使用绘画外,还增添了堆绣、刺绣、羊皮绣、皮影、剪纸、书法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艺人们通过追溯历史,回忆老人们的记忆,使其重新得以再现,令作品即具有古老韵味,又体现时尚富含新意.
第四是技术应用上的创新.随着排灯的摆放、样式、艺术手法多样性的出现,艺人们也研制出将电、光、声等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相结合的排灯.例如安装节能灯、发光二极管、彩色小灯泡,通过小的集成电路变换灯的颜色,或实现电路的开关切换,也有的则能实现音乐发声等.在新材料的运用方面,如胶合板、聚乙烯板、有机塑料薄膜、防水胶以及许多环保材料都运用到排灯之中,使造价更低廉、环保,且制作更加简捷,安装方便.
最后是故事内容上的创新.湟源排灯早期画面内容较单一,而如今的排灯则更强调故事内容.如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具有影响力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宗教故事,具有历史性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具有现实意义的山水花鸟、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等.
湟源排灯是丹城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记忆,也是湟源县打造特色文化的重要资源,湟源排灯的价值举足轻重.随着广大社会群众对湟源排灯关注度的普遍提高,客观上要求文化工作者对排灯的认识也急需进一步深化,对排灯的理论研究也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对排灯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现该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湟源县排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1〕辛秉文,马桂花,冶青措,霍福.河湟绝艺[M].青海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31.
〔2〕青海新闻网,张晓程.排灯游街、文庙祭拜……丹噶尔春节民俗文化之旅开幕.
J528.7
A
1673-260X(2014)02-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