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颖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比较分析
张松颖
(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由于受到各自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在结构布局、山水设置和思想意境方面都各不相同,对中日园林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面给了一些启示.
中国园林;日本园林;比较分析
从汉代起,中国就与日本有了一定的文化交流,日本不断的派出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在这期间,日本更是不断的吸取中国文化中精髓部分,再进行了融汇和改进之后形成了自有的文化,其中也包括园林文化.可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但也有着各自发展和创新.本文比较了中日园林的各自特点,总结异同之处,解读日本在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之上,如何创造出了独成风格日本民族特色园林文化,同时也对我国现在园林的造园理念和技术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中国的园林艺术之所以表现出了丰富的主题思想和深远的思想境界,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美学思想的博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就种类而言,中国的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等.
1.1 结构布局——山水并存、布局巧妙
中国的园林在世界享有“园林之母”的盛誉,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无不充满着诗情画意,人性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力图将人们引领进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之中,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以苏州留园为例,在空间处理手法上简直妙不可言,从鹤所进园,经五峰仙馆入东园,从空间大小、明暗、开合和高低层次对比,都形成了有节奏的联系,有起有落,更像一幅画卷,百看不厌.
中国的园林通常会采用一种“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的造园手法,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考究,只是“巧与因借,得景随机”而来.
1.2 设计要素——依山傍水、犹如画卷
中国园林可谓是“全要素”的完美表达,所有的园林将山石、水体和绿植等通通摆置于园中.中国园林中的山石和水体可以说是全园的骨骼元素,往往极其讲究堆山与叠石的方法,有散有聚、或疏或密、预断又连、高低曲折、主次分明,随着山石配比的水体相映成趣,正所谓“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
这也说出了,中国园林的造园讲究: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才是贯通整个园林的主干.
1.3 思想意境——以情写景、情景交融
中国园林的创造不以园林具体形象为目的,而是追求象外之像、形外之形和言外之意,这就是中国所谓的“意境”.这里的“意境”,是园主内心思想的一种表达、内心感情的抒发和理想的塑造,同时又是造园者抒发联想的最大凝聚物,更提供给观赏者一个在联想和想象中充分翱翔的空间.苏州的耦园中的“耦”字,就表达了夫妻一同归隐田间,一同耕作的意思,但是“耦园”的意境却不是“归田”,而是赞抒夫妻之间真挚的爱情.又比如网师园,选取了湖泊型的水体,打造出以山林为背景的湖山景象,与渔隐的主题思想相呼应统一,这种表达形式和思想境界的统一,也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和想想的深度,体现出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所以说,中国园林是通过园林艺术的“意境”表现中国哲学的载体,也渗透出了中国人文性格和审美情趣.
就种类而言,日本的庭园可以分为枯山水园林、筑山庭园林、茶庭园林、池泉园园林、回游式园林、观赏式园林等等,日本园林的基本特点可以总结为:
2.1 结构布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有着独特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岛国,四季分明、温暖多雨、绿植旺盛,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审美的态度奠定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基础,在不同的园林作品都体现出一种“自然之中见人工”的观念.日本园林的形象充分的表达了造园者的想象,他们从自然中获得了灵感,本着尽量避免人工斧凿的原则,着重体现自然、象征自然,而后创造出了与之呼应、统一的景观.
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约束,最大的日本园林不过一亩余地,最小的仅有几分平方之地.造园者就将自然提炼、浓缩,创造出了超凡脱俗,引人气定神宁、入境入定的园林.在选材方面,朴素和自然是造园者的首选,因为他们注重体现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之美,粗犷的石材和木材,藤砂、苔藓和竹子都是就地取材,只是加以精心的布置,将自然之美浓缩在一石一木之间.
2.2 设计要素——简明凝练、追求细节
中国的园林在隋唐之前就随着佛教的文化传入日本,早起的日本园林作品也是选取了中国园林的一角进行模仿之作,从布局上讲,日本最善于模仿的就是中国园林的“一池三山”构图方式.而从造园运用的元素上讲,同中国的“全元素”手法也不同,日本园林也只是选取几个注重的元素,或者只是顺应现有造园地址所具有的元素,进行细微的处理.细节上的刻画可以说是日本园林中的精华之笔,对于一根枝条、一块石头都不会懈怠,并且显示出了格外的关心,通常对石块、门、洗手钵、石灯等细节的处理充分的重视.
2.3 思想境界——手法独特、禅宗思想
早期的日本园林都是以大面积建造,设计要素包括了湖水和土山,其中湖面水体范围较大的话,必定会在湖中央放置岛屿,再设置桥加以连接,有时候也会一条溪流代替自然体态的湖水,周围的树木和建筑沿着湖面排列,基本上都是对天然山水的模拟.
随后,中国的禅宗佛教和南宗山水画传入日本,对于禅宗思想和山水写意技法对日本的园林形象很大,使得日本在造园方面形成了高度概括、精炼的“写意”风格.宗教在日本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寺院、神社也是日本本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众多的日本园林类型中,枯山水园林最为突出.枯山水园林也可以叫做假山水园林,这种造园手法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方法,能够代表日本园林的精华所在.在园林中见不到日本人喜欢是真正水体,而是将白砂石巧妙的铺展于庭园之中,再点缀些石头和树木在四周,努力营造出一种庭中无水却能放眼感受到山水共存的境界.这种极致的节俭手法,却也表现出了日本人对于造园的独特境界,更营造出了纯、静、空的禅宗意味.
总结起来,地域的差异性成为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差异的根源,而文化的差异则决定两地园林各自发展的境界,不同的造园手法也表达了各自的生活主张.
中国国土宽广,有着明显的大陆特征,以山为伴,所以中国的园林内容总是以山景再现为主.而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以水为主,故园林的主题常常是在模仿海景的手法.这些对比都为了园林的审美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地理背景,使山型园林和水型园林进行碰撞,更为“山型心理”和“水型心理”埋下伏笔.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崇尚自然的高尚心理,所以,“留住自然中的‘美’”便成为了中国造园者的一个梦想,而“山型心理”表示了中国人的刚健、稳定,这就解释了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大同小异的问题.日本人喜欢水,善变,日本的园林史上也有着很多的变化,多种园林样式、主张和手法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日本人顺应自然的主张,他们只想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打造出自己理想中一片境地.
〔1〕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龙,王万喜.中日园林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赵书斌,龙方.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比较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
〔4〕王世英,张艳芳,高中华.浅议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差异[J].文化论坛,2006.
〔5〕刘海燕.禅宗文化视角下中日造园比较[J].建筑历史,2009.
〔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刘庭风.日本小庭院[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TU986
A
1673-260X(2014)02-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