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冬梅 左国雄
(1.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00; 2.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广水 432700)
自1986年以来,我国社区体育开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社区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人们实现健康体育和快乐体育的有效手段,社区体育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以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融洽的地域亲情、便携的练习方法和有效的健身效果吸引着广大的社区居民,成为我国大部分大、中及经济发达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地属我国西南、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重庆,其社区体育状况如何。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系统地了解和阐述社区体育的现状与特点。
本研究的对象以重庆市九大主城区社区为主,将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办事处,每个社区约856户。研究对象的年龄界定在16岁以上的社区居民,与国家重点课题“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的调查对象一致。并在重庆市主城区中分层抽取了5个社区蓝湖郡、紫都城、大城小院、石油小区、黄桷垭小区作为调查对象。
查阅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3~2012年公开发表的相关学位论文和相关期刊论文;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查找相关图书;用百度搜索相关知识,搜集各级政府、部门相关报告,广泛查阅了我国有关社区体育的文献80余篇。
设计了一套关于《重庆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表》的调查问卷,在重庆市主城区中分层抽取了5个社区蓝湖郡、紫都城、大城小院、石油小区,黄桷垭小区,每个社区随机抽查10名男和10名女共20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居民进行发放问卷,然后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
对重庆市主城区分层抽查了5个社区(蓝湖郡、紫都城、大城小院、石油小区,黄桷垭小区)的社区居委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用Excel等工具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的制作。
社区体育组织是地方性体育组织,它以贴近生活、促进社区和谐、联络社会感情等为特征。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的组织可以分为自主松散型和行政主导型两大类。重庆市主城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目前还是主要以行政方法体制,而这种官方举办体育活动的次数非常少,通过调查发现,67.68%的人认为这种官办的体育活动,在一年一次和几乎没有。而且居民只是被动地来参加这种由政府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充当官方主办社区体育活动时的临时演员,63.54%的人认为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其实真正组织居民、带领居民日常性参与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还是社区体育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人群中有51.04%的人希望社区内部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并且38.54%认为,组织人员少,组织起来比较困难,30.21%的人认为是因为活动经费少。(见表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都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75%社区体育成员都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且达到每周一次以上的有53.12%。但是在选择体育锻炼方式时,71.46%的人往往存在着随从性。虽然来说,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等有比较好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从事相同的运动都得到同样好的效果,因为个人的体质和锻炼需求都不一样。盲目跟随他人选择运动方式,还有可能造成肌肉的损伤,结果事倍功半。通过访谈5个社区的居委会负责人方式,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调查得知:大部分指导员是退休人员里的一些体育锻炼爱好者,只能指导他人学做广播体操和简单的坝坝舞。其中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能经常上网了解体育信息、学习专业知识,而大分的人由于学历文化层次偏低及体育专业知识缺乏,徒有虚名。且问卷调查所知60.42%的人部对自己选择的健身方式的锻炼效果不满意,并且43.75%的人希望在健身时有专业的指导员给予指导。(见表2)
目前,虽然全国各地的体育基础设施在增加,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少,这种投入是远远低于实际需求的。
在重庆市抽样的5个小区中,53.13%的居民觉得场地缺乏,这也总体反映了重庆市现有水平和条件的限制,体育场地设施还很缺乏,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条件很有限。(见表3)
体育运动,有不少项目是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参加的,因而有不少锻炼者因缺少运动伙伴,而放弃的体育运动。
在调查中发现,有只有25%的人跟运动伙伴一起参与体育运动,其余不是跟家人就是独自一人参与体育运动,像网球、乒乓球等对抗性活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运动对手或伙伴,运动水平很难的到提高,在运动中也难以有愉悦感。
表1 重庆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情况分析表 (n=96)
表2 重庆市社区体育健身指导统计表 n=96
表3 重庆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统计表 n=96
表4 重庆市社区体育参与统计表 n=96
重庆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强,参与锻炼动机正确,锻炼的内容多为一般性项目,但由于体育设施匮乏且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再加上体育活动经费的短缺,客观上影响了体育锻炼的开展及效果。
重庆市社区居民的管理制度和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和数量与实际需求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对社区体育的科学研究也非常薄弱,这些正是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不够迅速、层次不够高的关键所在。
(1)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重要性的认识。经常性地选择在公休日、节假日举办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不同层次人群参加的休闲康乐性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
(2)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完善体育场地设施,为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为社区居民参加锻炼提供指导保证。
(4)完善社区体育组织,健全社区体育立法,加强社区体育科研工作,为社区体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改革保障。
[1]崔秋萍.重庆主城区社区体育的现状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6):613-616.
[2]易军,张庆建.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22.
[3]赵晓玲,李樑.重庆市主城区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6):40-41.
[4]王凯珍.21世纪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面向21世纪的思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燕国栋.社区体育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6]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2004.
[7](美)丹尼尔·贝尔(DnalclBell).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高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周群.国内外社区信息服务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J].工作研究,2006,2(24):50-51.
[9]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3.
[10]重庆市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S].渝委发[2001]14号.
[11]姚磊.重庆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0).
[12]张铁玲.21世纪初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特征研究——兼论社区全民健身网络的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47-48,51.
[13]向剑文,郭立亚.重庆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3):143-147.
[1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