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中使用数学小软件的几点策略

2014-03-28 13:07顾雄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策略

顾雄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不断整合,除了投影设备的更新、PPT和动画演示软件的普及外,数学小软件也开始进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基于信息平台的数学应用小软件突出数学探究的核心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度化形象直观理解。本文通过一节六年级《统计图总复习》研讨课的探索过程,阐述了如何让数学小软件在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并针对使用数学小软件提出一些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小软件;促进学生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36-03

数学课堂上学生对于某些概念、推导过程或本质分析上还不够强化,教师用相关的呈现方法进行讲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借助数学小软件可直观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1]

数学小软件是指一些简短程序,它不是一个平台,只是负责运行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或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图总复习》一课中使用的软件为例(见图1)进行详细介绍。

【软件作用】 学生使用这个统计图生成软件能够快速、形象生动地绘制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各类统计图,可以借此对统计图的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复习。

现状一:以用替学——全盘皆用小软件

笔者结合大学生毕业应聘的情境组织教学以下片段:

【片段】—— 情境预期较高 用制图巩固知识

出示两家工厂6张统计表,包含工业产值、各类人员、销售三个方面。

出示问题:

1.讨论:从每个厂3张统计图中你想到什么?

2.综合分析,你建议小王到哪个厂应聘,为什么?

【状态】—— 制图量大且繁 学生互动过于欠缺

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交流非常少。花费近25分钟,学生却对此并不开心,兴趣不高。

【分析】—— 情境失真且远 软件使用单一过度

课后得知,学生知晓有应聘这回事,但不是很了解,厂家与数据都是教师编制的,不真实。且由于有6张表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制作怎样的统计图,学生坦言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制图上。

现状二:以用验学——后置使用小软件

整堂课过分地使用软件,使学生产生了疲倦感,总复习的效率很低。基于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上有了如下片段的调整:

【片段】—— 练习预设丰富 制图用于问题解决

①出示:杜天琪访问了6位同学,搜集他们每天喝水的杯数。(表略)

快速制图,问:为什么是条形统计图?

②出示: 沈子冲于2013年3月2日发热。(表略)

制图预测沈子冲从2013年3月3日起的体温情况。

③出示:林桥小学红领巾广播台每周播音2小时,4个板块。(表略)

问:如果这个时间比例分配在我们学校,你觉得需要做什么调整?

④两家早餐店去年8月到今年2月的营业额。(表略)

制图分析这两家早餐店的经营情况。

⑤子淇记录下了两个杯中水温的变化情况。(表略)

制图后判断哪个杯子的保温性高一些。

【状态】—— 制图时短错多 学生制图只为制图

虽然课程的大半部分时间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学生还是觉得每道题给的制图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短,由于赶时间,错误率较高,且欠缺思考。

【分析】—— 要求单一重复 软件制图只求结果

虽然有5道练习题,但由于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软件的制图上。此外,缺少必要的关键问题以及题与题之间的层次变化和提升,使得题目变得就像作业题目一样苍白和干枯。

问题:软件使用与数学教学失衡

结合两次设计,笔者觉得失去教学平衡的原因有三点:

1.软件功能分析的非整体化

从两节课的教学片段中不难看出,笔者对这个软件的分析是零散的,只是看到了软件可以制作统计图,而对该软件的其他功能,却没有整体化的分析和梳理。

2.软件与教学活动的割裂化

两次教学设计中,笔者把软件单纯看做了软件,课还是继续上,这样就将课堂分成了两块“责任田”,各自管理各自的,没有让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3.使用单一加速软件片面化

由于对软件的分析没有到位,加之在课堂上孤立了软件功能使得软件的延伸出现单一化,使得学生不能透过使用统计图生成软件,体会到软件合理运用对于自己学习的重大作用。

改变:以用促学——该出手时才出手

通过对以上两种使用数学小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中学生状态的观察和原因的分析,笔者对小软件在课堂上的使用进行了如下调整:

【片段】—— 情境逐层递进 用软件促课堂提效

第一题:教师出示2008年—2013年六(1)班家用电脑拥有量统计表(表略)以及三幅相对应的统计图(折线、扇形和条形统计图),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中数据,分析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第二题:我们学校周三有红领巾广播电视,每期25分钟,安排了四个板块。(表略)

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第三题:快速反应3题。(表略)

【状态】—— 制图有的放矢 互动中多方面成长

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对统计图知识的记忆程度合理地使用软件,巩固了总复习知识。

【分析】—— 功能面向多元 软件促进学生学习

这次的教学设计中不再仅仅把软件定位为工具,而是成为了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正能量。正因为软件的功能指向了课堂的多元角度,才使得软件的推动力在课堂上得以体现。endprint

结合前后课的设计变化和上课的感受,笔者认为以下一些策略能使软件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

策略一:基础平台架构,实现软件分析的整体架构化

要使软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首先要对软件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数学小软件的分析:

1.分析软件的使用广度

教师在使用一个数学软件前,需要对其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到用之明白。

2.分析软件的使用深度

教师需要分析这个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到达的题目深度,几个功能的叠加使用能展现软件更深的价值。

策略二:合理嵌入,优化软件使用兼顾常规学习

软件在课堂使用时,教师还需要兼顾数学的常规学习活动,软件的介入使得教师更需要精心设计数学常规活动使两者相互兼容,发挥1+1>2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重”:

1.时间分配重两者双赢

软件进入了课堂,它一定会占用课堂40分钟的宝贵时间,两者时间并非完全是叠加与累计,有时也需要进行重叠加深使用。

2.问题设计重两者衔接

在复习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之后,笔者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女生最多?

(2)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

(3)美术组的女生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机器人组呢?

(4)航模组的男生占4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舞蹈组呢?

(5)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各占4个小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前2题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比较就能够完成,后3道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的区间得以延伸。

3.重在体验,把握数学活动拓展软件领域

软件除了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之外,还应考虑其激发学生运用软件的欲望和使用软件的能力。

关于学生名次的统计问题(见图2),问:为什么这幅图不能很直观表现出来呢?

出示表(学生的具体跳绳个数)。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软件上的两个空白格子就可以解决了。

如:

这个演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了软件转化之后生成结果的快速,惊叹软件的神奇和迅捷。

参考文献:

[1]潘晓南.美国大学利用数字化教学环境实践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6(12).

[2]姚登权.论工具改变交往——数字化生存的异化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6).

(编辑:李晓萍)endprint

结合前后课的设计变化和上课的感受,笔者认为以下一些策略能使软件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

策略一:基础平台架构,实现软件分析的整体架构化

要使软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首先要对软件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数学小软件的分析:

1.分析软件的使用广度

教师在使用一个数学软件前,需要对其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到用之明白。

2.分析软件的使用深度

教师需要分析这个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到达的题目深度,几个功能的叠加使用能展现软件更深的价值。

策略二:合理嵌入,优化软件使用兼顾常规学习

软件在课堂使用时,教师还需要兼顾数学的常规学习活动,软件的介入使得教师更需要精心设计数学常规活动使两者相互兼容,发挥1+1>2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重”:

1.时间分配重两者双赢

软件进入了课堂,它一定会占用课堂40分钟的宝贵时间,两者时间并非完全是叠加与累计,有时也需要进行重叠加深使用。

2.问题设计重两者衔接

在复习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之后,笔者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女生最多?

(2)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

(3)美术组的女生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机器人组呢?

(4)航模组的男生占4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舞蹈组呢?

(5)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各占4个小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前2题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比较就能够完成,后3道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的区间得以延伸。

3.重在体验,把握数学活动拓展软件领域

软件除了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之外,还应考虑其激发学生运用软件的欲望和使用软件的能力。

关于学生名次的统计问题(见图2),问:为什么这幅图不能很直观表现出来呢?

出示表(学生的具体跳绳个数)。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软件上的两个空白格子就可以解决了。

如:

这个演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了软件转化之后生成结果的快速,惊叹软件的神奇和迅捷。

参考文献:

[1]潘晓南.美国大学利用数字化教学环境实践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6(12).

[2]姚登权.论工具改变交往——数字化生存的异化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6).

(编辑:李晓萍)endprint

结合前后课的设计变化和上课的感受,笔者认为以下一些策略能使软件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

策略一:基础平台架构,实现软件分析的整体架构化

要使软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首先要对软件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数学小软件的分析:

1.分析软件的使用广度

教师在使用一个数学软件前,需要对其所涵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做到用之明白。

2.分析软件的使用深度

教师需要分析这个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到达的题目深度,几个功能的叠加使用能展现软件更深的价值。

策略二:合理嵌入,优化软件使用兼顾常规学习

软件在课堂使用时,教师还需要兼顾数学的常规学习活动,软件的介入使得教师更需要精心设计数学常规活动使两者相互兼容,发挥1+1>2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重”:

1.时间分配重两者双赢

软件进入了课堂,它一定会占用课堂40分钟的宝贵时间,两者时间并非完全是叠加与累计,有时也需要进行重叠加深使用。

2.问题设计重两者衔接

在复习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之后,笔者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女生最多?

(2)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

(3)美术组的女生占全组人数的百分之几?机器人组呢?

(4)航模组的男生占4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舞蹈组呢?

(5)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各占4个小组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前2题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比较就能够完成,后3道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的区间得以延伸。

3.重在体验,把握数学活动拓展软件领域

软件除了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之外,还应考虑其激发学生运用软件的欲望和使用软件的能力。

关于学生名次的统计问题(见图2),问:为什么这幅图不能很直观表现出来呢?

出示表(学生的具体跳绳个数)。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利用软件上的两个空白格子就可以解决了。

如:

这个演示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了软件转化之后生成结果的快速,惊叹软件的神奇和迅捷。

参考文献:

[1]潘晓南.美国大学利用数字化教学环境实践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06(12).

[2]姚登权.论工具改变交往——数字化生存的异化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6).

(编辑:李晓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