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朱永莉+王启照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政工作的基础,处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前沿。由于高校基层党组织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教师个体在工作生活上的差异以及多种利益并存的现状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复杂性,如何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和管理理念,将“网络虚拟党支部”工作落到实处,因势利导地进行管理创新,是发挥高校基层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之基础。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管理创新;网络虚拟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52-04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党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利用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参与政党运作的实践。外国的政治学者们也运用虚拟政治学、数字(电子)民主、电子政党等概念,来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对政党与政治的影响进行研究。[1]我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的总体要求。进行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子政务建设,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肩负着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神圣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有义务有责任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合理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为广大党员教师参与决定学校和党内事务创造条件。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需要创新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信息的单向传递和不对称性、改变职能部门党务工作各自为政的现状,形成党务工作透明度高、互动性强、资源信息共享程度高的新格局,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创新的重点。
2.基层干部能力需要提高
目前既精通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如何创新党务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责任机制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务管理创新的关键。
3.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亟待改进
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如何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职业发展的一致性,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同时完善考核监督机制,落实“网络虚拟党支部”各项工作,就需要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这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创新的活力之源。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电子政务是科技创新在党的建设上的具体表现,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为高校充分运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为提高各级党委决策、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提供一种新的工具。“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我们转变思路,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从全局的角度统筹考虑,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作为重点,把改革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作为着力点,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由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要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要加快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切实发挥电子政务建设支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关键作用。[2]
二、基于电子政务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
1.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创新
(1)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创新模型如图所示。
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创新模型是一个以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平台为技术支撑的矩阵式网状结构组织形式。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纵向是各职能部门,包括各机关党支部、组织宣传部、团委、工会、纪委(监察、审计)等,横向的是各二级学院党支部。
各二级学院党支部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是平行关系,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建立了协同互动;各二级学院党支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是交互关系,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建立了纵横交错的网络联结点(图中以○表示),实现不同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各二级学院党支部和各职能部门受党委办公室的直接领导,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展开双向联系,即党委办公室对各二级学院党支部和各职能部门进行领导与控制,同时各二级学院党支部和各职能部门也负有对党委办公室监督与反馈的责任。
(2)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创新模型的优势和价值
传统党务的政党组织结构建立在职能和等级制的基础上,实行金字塔型严格的官僚制结构,而电子党(政)务以网络化扁平化结构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消除内部不同机构间的界限,使各部门、各院(部)系党建工作不再是孤立状态,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以更快捷、更经济的方式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沟通信息,并进行信息的简化与整合。[3]
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创新模型图中,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党支部都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们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纵向及横向的联系,在工作中不仅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还实现了跨部门跨学院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例如,二级学院党支部A与团委的资源共享和实时沟通,直接构建了党员教师与共青团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纽带,针对教工党组织生活中值得探讨的议题,开辟师生交流互动的BBS,教师可以走进网络去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BBS向老师提出问题,得到老师的及时解答,利用网络加强师生的联系与交流,为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有力途径。再如:各二级学院党支部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通过移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网络技术实现基于WIFI的可视电话、微信、网络跟帖、等各种互联网实时互动形式,改变各部门党务工作各自为政的现状,提高资源信息共享程度,同时不断拓展党员教师参与组织生活的渠道,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endprint
各二级学院党支部和各职能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与党委办公室形成上级对下级领导与控制、下级对上级监督与反馈的双向联系,改变了传统结构设置中容易形成的信息单向传递和信息不对称性,对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增强了上下级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党务工作的透明度有积极作用。
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创新模型,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网络化扁平化设置,消除各部门、各院(部)系党建工作界限,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便于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实现了跨部门跨学院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同时,充分调动党员教师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沟通更加快捷和经济,便于信息的简化与整合,优化了业务流程。
2.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责任机制和党务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创新
基层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加强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明确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一方面,在事业单位新体制下试行党政干部一肩挑、一岗两职、同职合并的新模式。一方面,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要明确党支部书记岗位责任,完善实绩考核办法,定期评价他们的履职情况,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落实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4]与此同时,把电子政务的相关信息化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责任机制考核范围。首先,加强新信息技术从理论学习到应用实践的培训,提升知识结构,强化领导干部利用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党务管理的思想意识;其次,根据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特点对党建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或再造,探索制定一些考核指标来确保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果;最后,鼓励和支持党务人员逐步提高信息化网络化操作水平,增强对网络信息的风险分析能力,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完善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责任机制。[5]
除了完善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责任机制,创新党务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也不容忽视,基于目前既精通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十分缺乏的现状,党务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选拔标准。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拔那些紧跟党中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人;那些热爱基层、对群众有感情,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人;那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党员群众信得过的人。我们既要坚持用这一标准要求选拔党支部班子成员,也要以此来规范他们的言行,绝不能降格以求。
第二,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要适应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要求,注重从年纪较轻、素质较好、掌握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熟悉基层党组织管理和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各职能部门、各院(部)系党组织负责人,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加大对既具有政治坚定性和原则性,又具有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开拓性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第三,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党建信息化队伍。学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党的职能部门和专职党务工作者是这支队伍的主体;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即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是这支队伍的技术力量支撑;党员教师和学生干部是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建网络阵地建设中的领导决策、管理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不断提高新时期党建信息化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党建信息化队伍。[6]
三、基于电子政务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理念创新
1.以教师发展为本,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理念
由于高校工作自身的特点,党员教师担负着人才培养工作和科研工作,而高校基层党组织以知识分子为主体,教师个体在工作生活上的差异以及多种利益并存的现状决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复杂性。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政工作的基础,是学校党委与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处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前沿,如何尊重教师个体差异,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的分类管理,探索在基层党组织内部试行弹性管理和动态管理,才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理念,发挥高校党支部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之根本。
第一、针对教职员工的年龄、性别、专业背景、岗位职责、职称等个人信息,通过相关软件完成信息的采集,建立员工个人信息数据库;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等手段,摸索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基层党组织成员管理策略,实现教师分类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尊重师生员工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与广大教师职业发展的一致性,切实保障教师的权益。
第二、为了使组织系统内的各环节在一定余地内自我调整、自我管理以加强整体配合,实现党务管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基层党组织内部试行弹性管理。传统的党务工作是以党政职能为中心,而电子党(政)务的处理工作方式是以社会需求和党员为中心,以“为党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构建政党与党员、政党与社会间的和谐关系,共同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此,弹性管理“人本中心”的原则,使其成为刚性管理的润滑剂,对于避免和缓解刚性管理中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实施弹性管理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避免不同部门及人员间形成“知识孤岛”、“信息孤岛”的现象;二是注重硬环境建设,加大对诸如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等的投入力度,为交流和分享信息提供保障;三是重视教职员工素质的培养提高,为实施弹性管理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第三、在基层党组织内实行动态管理,首先在党务管理过程中,完善对基层党组织成员个性化信息采集,随时调用个人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为各项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其次,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明确党组织成员职能分工,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中的职能定位功能;最后,通过工作执行过程中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信息的反馈完成组织内部的数据分析,结合外部环境的预测,对管理方法进行适时调整和补充。endprint
要着力构建教职员工利益的有序表达机制,从教师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积极引导他们处理好当前的各种利益关系,关心其在年度考核、住房补贴、合同签约、职称评审、工资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正当权益,激发积极性,增强向心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适合教师全面发展的文化软环境,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凝聚广大师生,以师生员工的成长成才带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7]
2.加强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监督,提高党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一些公共事件容易出现网上和网下相互呼应、人为放大的情况,说明在信息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各级基层党组织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也存在这种情况,鉴于此,加强监督考核,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的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手段,已经迫在眉睫,应当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崭新内容。加强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的监督、提高党务管理水平从三方面入手:
(1)本着系统原则,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建设
监督工作按实行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后监督便于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只有不断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度规范,才能使党支部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规范过程中,应本着系统原则多方面入手,由传统政治生活中较为突出的事后监督转化为事前和事中监督,防患于未然。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发展中容易出现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制度规范相对滞后的情况,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制度规范建设,使之与事后监督制度规范有机配合起来,形成完整规范的监督体系。
(2)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舆论监督员”队伍
针对高校知识分子多、思想活跃的特点,需要把对“网络虚拟党支部”与实体党支部两者的管理统筹抓起来,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舆论监督员”队伍,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对于电子政务平台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互动,从动机、过程到结果采取有组织地引导和监督,在充分保障广大党员教师参与电子政(党)务热情的同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合理、合情、合法地引导和疏通网络舆论,趋利避害,为维护高校基层党组织和“网络虚拟党支部”和谐稳定服务。
(3)规范“网络虚拟党支部”出勤考核机制,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
为严肃工作纪律,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党员教师在“网络虚拟党支部”各项活动中养成按时出勤的良好习惯,体现党员应有的组织纪律性,在“网络虚拟党支部”建设中需要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记录员工出勤情况,依托教职员工个人信息数据库建立员工出勤电子档案,建立健全出勤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教师“网络虚拟党支部”的出勤、学习、参政议政等情况实时监控,真正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
四、结束语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也是我们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基础打得牢,和谐大厦才稳固。[8]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文化程度高、信息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等诸多优势,只要正确引导、合理组织、创新管理,充分尊重广大党员教师的个体差异,照顾他们工作生活实际情况,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同时通过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党的机构改革和党务工作流程的现代化重组,改善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就能使电子政务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各国政府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拓宽服务广度和提升公众满意度,在电子政务领域不断推出国家战略,更新执政理念,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及劳动力转型。[3]重视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管理创新,是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党执政能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建设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自豪.中国现阶段的电子党务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2,6.
[2]沈大风.电子政务发展前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5:2.
[3]孙忠进.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11.
[4]聂欣.做最好的党支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4:142~143.
[5]谭义东.文科高校党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难点问题分析与解决探讨[J].大家,2011(4):85-86.
[6]陈松青,伍锦昌.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策略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26-27.
[7]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建立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思路与对策[J].教卫党建,2010(78):15.
[8]聂欣.做最好的基层党组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4:79,71.
(编辑:杨馥红)endprint
要着力构建教职员工利益的有序表达机制,从教师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积极引导他们处理好当前的各种利益关系,关心其在年度考核、住房补贴、合同签约、职称评审、工资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正当权益,激发积极性,增强向心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适合教师全面发展的文化软环境,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凝聚广大师生,以师生员工的成长成才带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7]
2.加强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监督,提高党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一些公共事件容易出现网上和网下相互呼应、人为放大的情况,说明在信息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各级基层党组织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也存在这种情况,鉴于此,加强监督考核,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的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手段,已经迫在眉睫,应当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崭新内容。加强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的监督、提高党务管理水平从三方面入手:
(1)本着系统原则,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建设
监督工作按实行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后监督便于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只有不断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度规范,才能使党支部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规范过程中,应本着系统原则多方面入手,由传统政治生活中较为突出的事后监督转化为事前和事中监督,防患于未然。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发展中容易出现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制度规范相对滞后的情况,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制度规范建设,使之与事后监督制度规范有机配合起来,形成完整规范的监督体系。
(2)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舆论监督员”队伍
针对高校知识分子多、思想活跃的特点,需要把对“网络虚拟党支部”与实体党支部两者的管理统筹抓起来,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舆论监督员”队伍,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对于电子政务平台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互动,从动机、过程到结果采取有组织地引导和监督,在充分保障广大党员教师参与电子政(党)务热情的同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合理、合情、合法地引导和疏通网络舆论,趋利避害,为维护高校基层党组织和“网络虚拟党支部”和谐稳定服务。
(3)规范“网络虚拟党支部”出勤考核机制,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
为严肃工作纪律,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党员教师在“网络虚拟党支部”各项活动中养成按时出勤的良好习惯,体现党员应有的组织纪律性,在“网络虚拟党支部”建设中需要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记录员工出勤情况,依托教职员工个人信息数据库建立员工出勤电子档案,建立健全出勤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教师“网络虚拟党支部”的出勤、学习、参政议政等情况实时监控,真正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
四、结束语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也是我们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基础打得牢,和谐大厦才稳固。[8]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文化程度高、信息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等诸多优势,只要正确引导、合理组织、创新管理,充分尊重广大党员教师的个体差异,照顾他们工作生活实际情况,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同时通过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党的机构改革和党务工作流程的现代化重组,改善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就能使电子政务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各国政府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拓宽服务广度和提升公众满意度,在电子政务领域不断推出国家战略,更新执政理念,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及劳动力转型。[3]重视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管理创新,是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党执政能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建设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自豪.中国现阶段的电子党务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2,6.
[2]沈大风.电子政务发展前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5:2.
[3]孙忠进.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11.
[4]聂欣.做最好的党支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4:142~143.
[5]谭义东.文科高校党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难点问题分析与解决探讨[J].大家,2011(4):85-86.
[6]陈松青,伍锦昌.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策略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26-27.
[7]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建立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思路与对策[J].教卫党建,2010(78):15.
[8]聂欣.做最好的基层党组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4:79,71.
(编辑:杨馥红)endprint
要着力构建教职员工利益的有序表达机制,从教师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积极引导他们处理好当前的各种利益关系,关心其在年度考核、住房补贴、合同签约、职称评审、工资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正当权益,激发积极性,增强向心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适合教师全面发展的文化软环境,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凝聚广大师生,以师生员工的成长成才带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7]
2.加强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监督,提高党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一些公共事件容易出现网上和网下相互呼应、人为放大的情况,说明在信息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各级基层党组织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也存在这种情况,鉴于此,加强监督考核,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的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手段,已经迫在眉睫,应当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崭新内容。加强对“网络虚拟党支部”的监督、提高党务管理水平从三方面入手:
(1)本着系统原则,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建设
监督工作按实行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后监督便于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活动的全过程,提高监督的准确性。只有不断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制度规范,才能使党支部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规范过程中,应本着系统原则多方面入手,由传统政治生活中较为突出的事后监督转化为事前和事中监督,防患于未然。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发展中容易出现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制度规范相对滞后的情况,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制度规范建设,使之与事后监督制度规范有机配合起来,形成完整规范的监督体系。
(2)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舆论监督员”队伍
针对高校知识分子多、思想活跃的特点,需要把对“网络虚拟党支部”与实体党支部两者的管理统筹抓起来,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舆论监督员”队伍,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对于电子政务平台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互动,从动机、过程到结果采取有组织地引导和监督,在充分保障广大党员教师参与电子政(党)务热情的同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合理、合情、合法地引导和疏通网络舆论,趋利避害,为维护高校基层党组织和“网络虚拟党支部”和谐稳定服务。
(3)规范“网络虚拟党支部”出勤考核机制,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
为严肃工作纪律,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党员教师在“网络虚拟党支部”各项活动中养成按时出勤的良好习惯,体现党员应有的组织纪律性,在“网络虚拟党支部”建设中需要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记录员工出勤情况,依托教职员工个人信息数据库建立员工出勤电子档案,建立健全出勤考核评价机制,对党员教师“网络虚拟党支部”的出勤、学习、参政议政等情况实时监控,真正实现数字化动态管理。
四、结束语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也是我们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基础打得牢,和谐大厦才稳固。[8]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文化程度高、信息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等诸多优势,只要正确引导、合理组织、创新管理,充分尊重广大党员教师的个体差异,照顾他们工作生活实际情况,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本,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同时通过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党的机构改革和党务工作流程的现代化重组,改善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就能使电子政务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各国政府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拓宽服务广度和提升公众满意度,在电子政务领域不断推出国家战略,更新执政理念,以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及劳动力转型。[3]重视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管理创新,是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党执政能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电子政务建设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自豪.中国现阶段的电子党务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2,6.
[2]沈大风.电子政务发展前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5:2.
[3]孙忠进.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3:11.
[4]聂欣.做最好的党支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4:142~143.
[5]谭义东.文科高校党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难点问题分析与解决探讨[J].大家,2011(4):85-86.
[6]陈松青,伍锦昌.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策略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26-27.
[7]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建立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思路与对策[J].教卫党建,2010(78):15.
[8]聂欣.做最好的基层党组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4:79,71.
(编辑:杨馥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