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我党提出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而高校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对高校的内涵和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着主客体双方双向沟通与交流的缺失、管理方式单一、管理目标缺乏与客体内在整合性等管理低效等问题,所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是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制度,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关键词:管理;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作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指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的环境和特点,加快推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内涵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为核心宗旨,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理念,以上级党委组织服务基层、党员和党组织服务全校师生、政党服务科学发展为党建模式,自觉主动优化执政环境和创造公共价值。此内涵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有着相通之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追求绩效的同时,要把公民视为“顾客”,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公民,这是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大进步。同样,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直接面对大学师生党员这一管理的客体,按照十八大对服务基层党组织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更应该把服务融入到工作中去,以大学师生需求为导向,为大学师生服务。
二、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管理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是典型的科层制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这管理主客体双方沟通协商的缺失、管理方式单一和僵硬、管理目标与客体利益之间缺乏整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1.管理主客体双方沟通协商的缺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公民现代化程度的加深,公民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顺从到现在的平等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公民维护自身利益和权利行动日益频繁和加深,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以更加平等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党组织还是以政府为中心不考虑群众的利益将会导致党群关系的紧张,最终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贵州瓮安、云南孟连和甘肃陇南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基层党组织由于没有服务和协商好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而导致党群关系的不和谐,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高校中也存在着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校师生沟通协商的缺失,具体表现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不能将党的工作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研究、教育管理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没有实现学校师生真正所需,因为沟通协商的缺失而导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建设很难落到实处、收到时效。
2.管理方式单一,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
根据国外的管理的发展,政府管理方式由管制到管理再到服务这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期,在管理领域管理理念也经历着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但从整体上来看管理方式仍然沿袭旧的管理模式,管理以经验管理为主,管理目标主要是执行上级的行政命令,管理目标以任务分解的形式层层化解。高校党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仍按照韦伯的科层制来设置,实行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对下级实行目标考核,这样就减少了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权,造成基层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缺少人性化,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
3.管理目标与客体利益缺乏内在整合
无论是在行政管理还是在党建管理中,效率和结果是评价党组织和政府合格的重要标准,党组织作为理性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容易以牺牲党员对党组织的工作参与为代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目标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主,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想当然地为大学师生服务、做出决策,认为群众是认可的,并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导致群众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党组织作为一个封闭的组织机构并未将师生党员考虑进去,民主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民主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出现管理目标与管理客体利益相脱节,二者之间缺乏内在的整合。
三、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实现由管理到服务职能的转变,必须回应社会的需求和潮流,履行好服务高校师生的公共需求和责任,以大学师生需求为导向,从大学师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为大学师生服务。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将“服务”两字贯穿于工作始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渠道,树立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仅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也有客体反作用于主体,畅通诉求表达制度是服务的客体反作用于主体的途径之一。美国学者登哈特夫妇在《新公共服务》中说到:政府应该是开放的并且可以接近的。[2]大学基层党组织若想达到开放和可以接近的状态的途径之一就是畅通大学师生诉求表达渠道。大学生具有内心情感丰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特点,高校党组织更要在学习、心理、生活和精神上开发多种渠道多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对于青年教师多创造晋升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入职之初给予锻炼的机会并尽快熟悉工作岗位。
2.创新工作方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师生中有着广泛的分布,是党员干部联系大学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对校园文化及人文氛围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大学师生中不仅服务工作到位,也要服务力度到位,在以大学师生为本的原则下创新工作方式,以大学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开展党员的“微岗位”来服务大学师生,通过设立小岗位来体现党员的作用和价值,比如时政播报员、就业信息员、班风督查员等等,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形成一个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学师生、大学师生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3.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朱光磊在《现代政府理论》中提到:一个成功的决策,是让许多人产生接近感,也即政治认同,这样的决策才会有群众基础,所以政党和政府方面要善于利用意见综合的机制,尽可能综合不同利益群体意见,使决策和立法有尽可能广泛的利益基础,也要善于综合意见,巧妙地把意见和权威结合,提高民主效率。[3]中央教育实践活动文件强调决策之前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什么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高校党组织直接面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因为接收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自我意识非常强,所以党组织在做决策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完善大学生民主决策机制,通过网络、手机和信箱等多种方式搭建大学师生自主决策的平台,尽可能搜集学校师生对管理决策的看法和意见,并积极整合他们的利益倾向,增强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9—54
[3]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人文社科项目“高职艺术院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14SKS5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徐芸,女,(1969-),汉族,重庆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党建工作及语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