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爱情隐喻的跨域映射研究

2014-03-28 03:10张慧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英汉汉语言比喻

张慧智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近年来,隐喻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席卷着众多领域,“隐喻至上”亦成为当今语言研究的一大趋势。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从此人们开始从认知层面关注和研究隐喻。他们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思想当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Lakoff和Johnson,1980)”。继而他们又提出了隐喻映射理论(Mapping Theory),指出隐喻是通过两个概念域,即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结构映射而形成的。隐喻投射具有单向性,即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不存在从目标域到始源域的投射。始源域通常是人们所熟悉的、已知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目标域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未知的、抽象的东西。1987年,莱考夫在《女人、火与危险的事物》一书中指出,隐喻映射往往是从具体域到抽象域的映射,并明确指出每个隐喻均有一个始源域、一个目标域和一个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隐喻映射的途径是单一的,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来理解抽象的事物,使抽象的事物为大家所熟悉和理解。但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始源域不仅仅是具体的也还可以是抽象的,因此隐喻映射理论在不断地被人们修正并继承发扬。

爱情,作为人类重要的情感需求之一,是抽象的,其隐喻的表达在语言中比比皆是。本课题所做的前期研究“英汉语言中爱情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发现,英汉语言中爱情概念隐喻数不胜数,并且有同有异。本文拟将以莱考夫隐喻映射理论为基础,把英汉爱情隐喻分成具有具体始源域的隐喻和具有抽象始源域的隐喻两大类别,来探讨英汉爱情隐喻的跨域映射问题,以进一步论证隐喻映射的始源域不仅可以是具体的,还可以是抽象的。同时,在爱情隐喻中,隐喻映射的途径也不仅仅是以具体事物映射抽象事物,还可以以抽象事物来映射抽象事物。

一、具体始源域映射抽象爱情域

莱考夫隐喻映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用具体事物来映射抽象事物。因此,作为抽象概念的爱情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具体事物才可以将之形象化。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以具体事物如旅程、战争、食物、植物、动物、大自然等概念域来表达爱情,这些具体概念构成了爱情这一目标域的始源域。

爱情是旅程,这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隐喻表达。比如“情路艰辛,情长路更长。”“转角遇到爱”“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等。在这一类隐喻中,始源域旅程中的一些特点被映射到目标域中(见表 1)。

爱情是战争。情场如战场,战争中的一些特点被映射到目标域爱情之上。在追逐爱情之中,有人主动出击也有人被动等待,维持爱情关系也需要讲究一些技巧和策略,爱情的结局正如战争一样也分胜负和输赢。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戏说“他的情敌有无数,但最终还是他征服了心爱的女孩。”英语中“He fought for her and won in the end”,等等。

表1 “爱情是旅程”隐喻中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分析

爱情是食物。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对于人类相当重要。同样爱情也是人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正如食有百味,爱情中的各种体会也丰富多样。比如英汉两种语言都采用honey和sugar作为爱情域的始源域,因为他们具有“甜蜜”之典型特征。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现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汉语中人们喜欢借用食物中的“醋”来比喻爱情中恋人之间的互相在意程度,比如“她又吃醋了,打翻醋坛子了”。这一隐喻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也可以说这是我们汉语中具有特色的爱情隐喻表达。

爱情是植物。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爱情产生、持续和结束的发展过程可以相对应植物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的成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用心栽培,同样爱情的维护也需要悉心呵护,所以植物也常常用来比喻爱情。比如:“爱情的花朵需要用心来浇灌。”“My love is like a red rose”同样由于英汉两国民族文化的差异,汉语中还有一些用植物来比喻爱情的既独特又创新的爱情隐喻,比如“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被隐喻为根与根的相连;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用橡树和木棉分别来比喻恋人双方的爱情态度。

爱情是动物。动物和人类具有很多相似的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惯,在对情感需求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有些动物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爱情。这类运用动物作为始源域的爱情隐喻在汉语中十分多见,汉语中多用一些成双成对的双栖动物来比喻爱情,如“龙凤呈祥”“在天愿做比翼鸟”“只羡鸳鸯不羡仙”“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但是我们在英语中用动物来隐喻爱情的例子却比较少见,并且其借用的意象也很出奇和新颖。如“We are so happy,like two owls in a tree hole.”英语中使用owl(猫头鹰)这一意象比喻恋爱双方,强调爱情双方之间的依存性和融洽性。

英汉两种语言都借用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来比喻爱情,比如爱情是火。在“I can′t extinguish my love to her”一句里,没有明确显示出始源域的词语,但从谓语动词extinguish(熄灭)便可得知这一爱情隐喻的始源域是“火”。爱情的开始正如火苗被点燃,爱情的结束也正如火焰的熄灭。除此之外,英汉两种语言还均用“阳光”来比喻爱情。但由于汉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深受哲学思想中“阴阳说”的影响,汉语中人们多用含蓄、委婉、柔情的月亮来比喻爱情。比如“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由此可见,同一个抽象的目标域可以有多个具体的始源域,不同的始源域在丰富我们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爱情这一抽象概念的体验和理解。

二、抽象始源域映射抽象爱情域

莱考夫隐喻映射理论中并没有直接提出用抽象的始源域来映射抽象的目标域。原因主要在于人类在远古时期的认知能力有限,认知活动大多植根于日常的身体体验,抽象事物的理解一般只能借助于对具体事物的理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与此同时便出现了很多以抽象事物来映射抽象事物的概念隐喻。因此除了用具体的始源域来映射爱情,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整体性、吸引力、宗教神灵等也被人们用来映射爱情。

爱情是整体。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用抽象的“整体性”作为始源域来映射目标域爱情。因为爱情是两个人彼此之间深厚的交流与真诚的信赖,爱情不会是单一的,它永远是两个人的事情。比如“He is my best half”“我们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爱情是吸引力。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很多用抽象的“吸引力”作为始源域来映射抽象爱情域的语言表达。众所周知,爱情其实就是恋爱双方彼此之间的一种吸引,正是因为爱情具备了“吸引力”这一典型的特征,才使得爱情成为世界上最美好和人们最向往的情感追求之一。比如“他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深深吸引着众多的仰慕者。”“He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her”。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用抽象的“宗教神灵”作为始源域来映射抽象爱情域的例子,只是各自使用的抽象域概念是不同的。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因此这一点在爱情隐喻中也得以体现。如:“There is no heaven like natural love”该句体现出英语语言受到西方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理想的爱情就如天堂一样美好。然而汉民族长期以来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中的“命中注定”“因缘”等思想被大量地用来映射爱情。因此,情若是前世的缘,注定今生会遇见。比如人们常用的隐喻“千里姻缘一线牵”“有缘千里来相会”“千年等一回”“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这些隐喻都是宗教文化思想在人们语言表达中的折射和反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尽管爱情这一概念很抽象,但也存在着大量的用抽象概念作为始源域来映射爱情的隐喻。只是读者在解读这类型隐喻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来进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一种修辞和美化的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通过隐喻手段人们将爱情这一抽象概念投射于不同的具体域和抽象域加以形象化理解。本文从莱考夫隐喻映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汉爱情隐喻的两种跨域映射类型,即从具体的始源域到抽象爱情域的映射,以及从抽象的始源域到抽象爱情域的映射,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英汉语言中爱情隐喻的理解,而且还证实了隐喻映射的途径不仅可以以具体映射抽象,还可以以抽象映射抽象,进一步丰富了语言意义的内涵。

[1]Lakoff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张慧智,英汉情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10,(3):160-162.

[6]张慧智,英汉语言中爱情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3,(4):70-73.

猜你喜欢
英汉汉语言比喻
比喻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买椟dú还珠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