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思维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手段的改革

2014-03-28 19:04欧阳志群
关键词:汉英英汉大学

欧阳志群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汉英思维差异下大学英语教学手段的改革

欧阳志群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在英语学习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将汉语的语言结构迁移到英语表达中来,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也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障碍之一。文章从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层面出发,来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优化语言学习环境的方法、英汉对比的学习方法、语境法以及文化对比等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以此达到教改的目的。

汉英思维;差异;大学英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思维方式、特征和风格,这就导致民族与民族之间交流起来有很大的差异,当然给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带来了不少难题。作者试从思维的差异,即客体思维和本体思维、分析性思维与综合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之间的差异出发,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外语教学中很大的障碍之一。笔者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十余年,一直在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寻求答案。与此同时,有关的大学英语老师和专家在思维方式差异上的对比研究,给笔者无限的启发及指导。有的专家说:“外语学习者在进行外语学习的时候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母语套用在习得语言上,若是套对了自然好,但很多情况下,就是套错了,毕竟是习惯的不同。”笔者认为专家所指的“习惯”就是我们经常用母语理解第二语言的思维方式。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思维的主要载体和主要变现形式都是语言,反过来,我们的语言和遣词造句以及文章的思路也受思维的制约。所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大的障碍还是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对比研究语言,还要对比研究思维方式。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障碍

在课堂上以及日常的英语交流中,很多英语学习者都觉得对方可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交流,若是同一个民族的,大家说出来的英语倒还可以弄明白。但若是别的国家的,别人就很难弄清楚了。比如,中国人说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估计老外就很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了。这种错误的想法就使得课堂授课和课外交流都很有难度。因为一套语言信息都是由一种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听者就会以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来破译或者表达他们所听到的内容,那么误解就很容易产生了。比如一篇文章,中国人看起来是非常好而且符合逻辑的,可是西方人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看的话,就觉得很费解,弄不懂。

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每个民族的人们的心理和性格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大部分都是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人做事都是处于中间的态度,适可而止。但是西方人为人处事都是比较极端的,把事物分为两个对立面,比如:善—恶,丑陋—美好,休闲—工作,因—果等等,他们划得很清楚。他们认为,工作的时候就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把工作和工作情绪带回家中,休闲的时候就好好放松,在周末带着家人去进行各种休闲活动。而我们中国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把工作和休闲混为一谈,经常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忽视家庭。西方人对立的思维方式也变现在因果观念上。他们把任何事情的原因结果都要弄清楚,是谁干了这件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最终会怎样。由于这种很对立的思维方式,西方人习惯把世界看成是黑白两个颜色,只有好坏之分,把世界简单化了。这在中国人看来,都是非常傲慢的,因为他们都是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来行事为人。所以思维上的差异给我们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接下来,我们就从思维差异的表现层面来探讨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二、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层面

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层面是多方面的,笔者试从几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即客体思维和本体思维,综合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抽象性思维和具体思维来探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客体思维和本体思维

西方人都是客观地看待事物,习惯于以物为主体。然而中国人习惯于以人为主体看待事物,凡事都以人为本,这两种思维反映到语言上就形成了很明显的差异。英语语法很少有无主语句,除了祈使句外,因为他们在阐述一件客观事情时,都是以物为主,很自然英文就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而中文句子基本上都是没有主语的句子,也习惯主动语态,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是以人为主。所以英语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就要熟练转换英语的被动句和汉语的主动句,使之符合中英思维习惯。比如:“These books must be read,but it will make efforts.”我们可以翻译为:“一定要读这些书,但是需要努力的。”这个中文翻译没有主语,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它有一个暗含的施动者,可以加上“有人”或者“人们”等等。另外我们可以把有些句子中的行为主体或者相当于它们的介宾翻译成主语,比如:“It is impossible to carry out in an atmosphere of tranquility such an earth shaking task as getting some 500 million peasants to undertaking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可译为:“使我国五亿多农民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种惊天动地的事情,不可能是在一种风平浪静的情况下出现的。”毫无疑问我们在进行中英翻译时,鉴于中英思维的主题和客体的区别,中文尽量使用主动语态,而英文使用被动语态。

(二)分析性思维与综合性思维

西分人都是分析性思维模式,先给出总结,再分析事实。主要靠语法、关联词组成结构严密的句子。然而中国人一般是先说出一大堆的事实,到最后才给出观点。句子都是靠潜在的逻辑关系联系,而不像英文句子那样有连接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散而神不散”。西方人擅长于用长句,中国人更擅长于短句,可以归结为英文句子的结构是重前轻后,中文句子是重后轻前。所以我们进行汉英翻译时,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就要对句子的顺序进行调整。比如:“He was about to leave when the phone rang.”这个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就要先翻译时间再说出结论,它的汉语翻译是:“打铃的时候,他正准备离开。”又如:“It is impossible that Diaoyu Island be occupied by Japan.”进行翻译时,许多人习惯于把不可能放在前面,尽管这样的翻译别人也可以理解,可最终还是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应该要先说出事实,再进行总结,就非常合理了。除此之外,因为英语有很强的语法功能,从句经常用that、which、it等词来连接并表达出前面句子的意思,那么翻译成汉语时,就要适当地增加成分。所以我们要培养这种“无中生有”的意识,让读者更能理解翻译出来的文章。比如:“The weather turned out to be very good,which was more than we could expect.”我们理解为:并不是这种天气结果很好,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而我们可以理解为:结果天气非常好,这一点我们没有料到。所以在进行此类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把英文的分析性思维和中文的综合性思维考虑进去,才能翻译出更地道的文章来。

(三)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

对于思维方式不同的侧重,即具体还是抽象,存在着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出发的具体和抽象的思维。具体思维是一种自然的将形、义结合的思维。而抽象思维可将具体的事物与概念、意义、推理割裂开来。这在汉英两种语言的书写文字符号的外观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各自语言文字和语音的关系上也有所体现。古代的西方人选择了抽象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首先,它以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符号)作为思想或思维的工具;其次,以各种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形式;最后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贾玉新,1997)。而古代中国人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设象喻理、取象比类”。意象思维由类比、比喻、喻证和象征等思维方式组成。从总体上看,英语是一种符号语言,a、b、c、d构成的单词只能给初学者一片茫然。而传统中国文化思维具有较强的意象性。并且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字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就表明了字的含义。将这种差异归纳起来就是西方人习惯于抽象思维,而中国人习惯于具体形象思维。这种差别反映到语言上,就是英语习惯使用抽象语言,而中文言必有物。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不一定看到名词就翻译成名词,看到动词就翻译成动词,这样会导致不真实和不贴切的感觉。

那么怎样翻译英语中的抽象名词呢?可以通过上下文增加成分,把抽象名词翻译成为具体名词。比如:youth青春,a youth青年。第二种方法就是汉语中出现的几个动词,翻译成英文时只需要一个谓语成分,那么其他的动词就可以转化为名词。比如:“We were rather a pattern to others than imitators ourselves.”译为:我们不模仿别人,相反却是别人的典范。另外名词还可转化为形容词或副词。如:“The security and warmth of the destroyer's sickbay were wonderful.”译为:驱逐舰的病室既安全又温暖,好极了。名词转化为副词,又如:“We must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译为:“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看来,中英的对译也涉及到了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换,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错误。

三、结论和教改措施

从以上的思维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活动是很复杂的,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差异带给学习者的影响,有以下教学改革方案和策略可以和大家共享。

一是尽量创建学习英语的环境。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都尽可能地多说英语或者是完全说英语。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少说,实施启发式的教育。整个课堂要在全英的状态下进行,学生完全进入一个学习英语的小天地。以此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交流英语的环境。

二是可以采用英汉对比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英语学习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用母语来对照学习,本身这两种语言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尽可能地多对比英汉两种文化,以此达到熟练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如何进行英汉对比呢?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有关的书籍、影片,并找出很多文化冲突的例子来进行英汉文化对比,来使学生学习英语时候有更高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三是语境法,即词不离句和句不离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不要孤立地进行词汇句型的教学,要尽可能地放进文章中去,让学生灵活掌握该词句的用法并用英语表达出来。通常情况下,枯燥地进行词汇教学和语篇分析,学生们是没有兴趣的。英语教学者完全可以把词句放在一个语境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仅有很高的学习兴趣,也在课堂上把新学的词汇和句型都运用了,有立竿见影的显著效果。

四是多比较文化。在给英语学习者进行教学时,为了把语言习得机制和文化有机地联合起来,就要适当地对比分析英汉文化,强调语境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地达到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只有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所学的英语才不会那么生硬,也更喜欢和别人交流。

总之,以上的教学手段的建议方法仅仅是从汉英思维的差异出发给大学英语教学者的建议,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同时让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更能适合21世纪的大学生,让他们学有所用,并能完全地适应社会回报国家。

[1] 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n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gman:Group Ltd,1972:6 -9.

[2] 包惠难.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5-28.

[3]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2-25.

[4]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8-12.

[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

[6] 杨自俭.翻译新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5-33.

Reform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

OUYANG Zhi-qun
(Dept.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410205,China)

Influenced by Chinese thinking habit,Chinese students often express English by Chinese language structure,which influences English learning and using,and also becomes one of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some educational methods which involves optimizing language environment,comparing two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and context,have been implor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order to get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reform.

Chinese and English thinking;difference;college English

G64

A

1009-8976(2014)02-0136-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4.02.042

2014-01-2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C0806)

欧阳志群(1979—),女(土家族),湖南常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汉英英汉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