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琰,郭飞君
(长春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2)
关于我国大学共同体构建模式的思考
潘 琰,郭飞君
(长春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32)
大学共同体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大学共同体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学术建设质量,还可以提升教育发展效果,对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以及大学整体水平的两极分化,大学共同体逐渐开始出现衰落现象。要实现大学共同体的重建,必须进行大学共同体的理念重审、教与学重建以及学术重建。
大学共同体;构建理念;衰落;重建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国际合作
在进行大学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各大高校要将跨国际、跨文化的大学教育历练融合到整体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各高校之间教学工作的落实与社会服务的连接来完成教育的交流和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国际合作理念不仅要对国际化意识及全球化意识进行强化,依照大学之间的科学技术水平及硬件基础设施,使之相辅相成,为教育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环境;更要对国际发展内容进行强化,突出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国际资源前提下拓展大学共同体的建设效果。
(二)实质性和非实质性交流理念
在对大学共同体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实质性交流理念主要是通过实质性教学合作完成的教学的交流与发展。在该理念应用的过程中,大学共同体要对团体中的交流合作进行强化,对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进行加强,引进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资源,从团体中获取教学经验,形成完整的交流体系。非实质性交流理念主要是对学术交流中的内容进行合作,通过研讨会形式对学术交流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学术发展质量的目的。
(三)USAC理念
USAC(Study Abroad=Curiosity + Adventure + Knowledge,即:出国学习=好奇心+冒险+知识)形式是当前常见的大学共同体构建形式。USAC理念推崇出国学习、生活是获得各种能力的最有效方式,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组织的发展状况,还可以有效促进大学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国际化进程,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USAC理念要求:第一,在大学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组织成员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对资源之间提供诱因、组织优势等进行全面分析,依照成员资源之间的优势及特点,合理利用成员资源;第二,在大学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要对个体发展进行充分拓展,保障形成良好的共同体团体。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依托个体发展为基础,对个体人员个性化发展进行深入探究,保证高校共同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关系。
20世纪60年代,大学共同体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有效改善了社会建设质量。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以及大学整体水平的两极分化,大学共同体逐渐开始出现衰落现象。这种衰落不仅造成了大学共同体式微现象,还制约了我国大学交流质量和建设效果。
(一)学科发展上的大学共同体衰落
在我国大学共同体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非均衡发展是造成大学共同体衰落的主要原因。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的科学管理策略对大学共同体建设进行规范,加大了对科学技术专业发展的力度要求,但是整体落实效果并不显著[1]。随着我国科学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大学共同体中的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不均衡发展现象逐渐突出,教学效果也逐渐下降,部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已经成为教育的附属物,而并非发展核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不均衡发展直接造成大学共同体的衰落。除此之外,学科的过度分化也造成了大学共同体的衰落。学科分化造成学者的知识态度出现转变,学科之间发展的统一趋势受到阻碍,最终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或内容体系,从而导致大学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加剧,发展隔阂加剧。
(二)学术形式上的大学共同体衰落
学术是当前大学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智力活动方式,是学者及共同体发展的核心。学术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关系,使各学科之间相互辅助、促进、平等相处。因此,学术建设已成为大学共同体建设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的大学共同体学术建设过程中,学术定位不科学、学术科研项目投资不均衡等直接导致大学共同体走“下坡路”,加剧了学术形式上的大学共同体衰落。高校将科学研究定位在学术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对大型研究及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容制宜,造成内容与发展不相符。部分高校将科学知识、教学主体投资等转移到毫无基础的科研项目中,过于追逐名利,这是教学荒废现象产生的直接诱因,同时也导致学术形式的单一化,学术整体效果严重降低。
(三)教学边缘化下的大学共同体衰落
大学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将科研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科研教学的本质进行拓展,逐渐形成了科研为中心、其他教学内容为辅助的教学价值核心体系。这种大学共同体核心体系直接削弱了大学教学的使命,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中心地位向“科研”转移,为大学共同体衰落埋下了祸根。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甚至忘记了教育学生是其首要任务,学术追求更是替代了大学的教育任务。大学共同体不再追求教学,将教学经费投入在无关紧要的科研项目上,依照科研成果对教授、学者考核,这直接造成了大学共同体衰落现象的加剧,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一种被边缘化的悲哀。
当前大学共同体衰落现象的逐渐加剧,对大学共同体内容进行深入重建已经势在必行。强化共同体框架构建,实现学术共同体控制,提高人文、科学交流等重建内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2]。
(一)大学共同体的理念重审
大学共同体要将教学需求作为基础的理念核心,对教学发展理念进行重新审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随之提高,整体建设质量的要求逐渐上升。但是,无论大学共同体如何发展与变化,都脱离不开教学这一主要发展任务。在对大学共同体进行理念重审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地位进行重新确定,重点突出教学的核心价值。大学共同体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优异的本科教学。因此,大学共同体的理念建设要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
实现大学共同体的理念重审,首先要对学术研究人员进行培养,保证学术的传承,提高学术核心建设质量。其次,要对学术、学科、学术服务学科的理念进行明确,将学术核心转化,对学术之间的学科交流进行强化。再次,要依照教学使命进行落实,在大学共同体理念重审的过程中,将课堂作为理念实施的基础,实行激励式教学,形成有效的教学系统。最后,要对大学共同体中的成员理念进行深入贯彻,将高质量教学工作及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学共同体理念。
(二)大学共同体教与学的重建
大学共同体中的教与学重建对大学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威斯康星大学分校校长大卫·沃德指出:“教与学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共同点,两者之间的关系超过了传统教学、科研、服务中的精髓,是大学共同体建设目标完成的基本途径”[3]。教与学重建的过程中要对学术的应有地位进行确定,将学术中的主体进行回归,保证学术人员之间的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思想交流及知识交流进行拓展,将大学共同体中的教学内容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实现大学共同体教与学理念的重建和革新。
进行大学共同体教与学的重建,首先,要对教与学之间的学术共同体进行建设实施,形成完善的教学建设设施,保证形成综合管理内容及管理操作;其次,要对学生的数量、办学层次进行提升,由名师指导教学团队或学术团队,对上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文化进行渲染、渗透;再次,要对教师团体进行选取,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操作制定合理的教学薪酬及奖励。同时,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意识,将他们的学术研究意识转换到教学过程中,确保从根本上满足教学的需求;最后,要对学习主体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奠定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模式,形成完整的教学链。
(三)大学共同体的学术重建
学术的单一化发展形式是大学共同体建设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该因素不仅使学者与共同体之间的协调性降低,还导致了学者发展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学术走向死胡同。1990年,齐格蒙特·鲍曼针对当前大学共同体中的学术发展现状,对大学共同体的学术内容进行重新界定[4]。齐格蒙特·鲍曼认为高质量大学应该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将探究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教学学术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学术整体,而并非只是对探究学术、应用学术、整合学术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大学共同体学术重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全面学术的综合发展,将探究学术作为发展基础,将整合学术作为发展背景,将应用学术作为发展目的,将教学学术作为实施主体,形成完整的大学共同体发展结构。
学术重建的过程中,要使不同形式的学术建设相互依存、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确保形成整体的发展领域,对学术发展内容及学术发展领域进行选取,保证形成一致的学术建设领域。大学共同体的学术重建要对学术内容进行划分,针对学术发展中的层次性要求,少一点研究,多一点教学,将研究和教学涵盖到发展模式主体结构中,形成完整的教学学术体系。此外,还要对学术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对学术交流状态、学术生态状况、学术发展形式等进行深入优化,确保不同形式的学术能够受到同等的尊重,形成平等的学术交流舞台,确保为大学共同体的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当前大学教育内容也开始出现非常明显的转变,逐渐趋向于复杂化。大学共同体作为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提高大学发展形式、增强大学适应性的关键所在。在对大学共同体进行重建的过程中,大学共同体组织要对自身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全球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对大学共同体的理念重审、教与学重建、学术重建进行全方位控制,确保形成完善的教学主体,转变大学共同体的衰落局面。
[1]陈良斌.后传统背景下的共同体重建—兼论霍耐特承认政治学的理论意蕴与现实意义[J].学海,2009(3):84-86.
[2]常艳芳.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文化困境与路径依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94.
[3]包蔼黎.迈向课堂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的反思与重建[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9.
[4]齐格蒙特·鲍曼. 共同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5.
A Consideration on the Constructing Mode of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PAN Yan, GUO Fei-ju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ces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cademic quality,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education effect. It has a ver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alent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country by relying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With the gradual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universities’ whole level,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begins to show the trend of decline.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mmunity is to review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community, rebuilt the teaching-and-learning system, and rebuilt the scholarship system.
university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dea; declination; reconstruction
2013-12-2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立项课题(ZZ1131)。
潘 琰(1980-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郭飞君(1969- ),男,浙江诸暨人,长春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G640
A
2095-7602(2014)04-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