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舜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汉民族五帝时代的族群态势
徐杰舜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在五帝时代,天下有许许多多的“邦”,统称为“万邦”或“万国”。这个“国”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性质的族群。在这个“族邦”天下五帝时代的黄帝时期有122个族群,颛顼时新增加27个族群,帝喾新增加了42个族群,尧舜时期新增加了61个族群,合计252个族群,加上《山海经》等书记载100个族群,总共为352个族群。这种族群态势不仅说明五帝时代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起点。
汉民族;五帝时代;族群
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观,却有独具东方特色的天下观。
在五帝时代,天下有许许多多的“邦”,统称为“万邦”或“万国”。《易传·乾·彖》:“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说文解字》云:“国,邦也。”“万国”,即万邦,含万方之义。“咸”,皆、全。“宁”,安宁。此语意为:万方都得到了安宁,有“天下太平”之义。“万”非实指,极言其多耳。这成千上万的“邦”或“国”,均非今天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些氏族、部落,可称为“族群”。此外,周人称为“邦”,商人则惯用“方”字。邦与方古音相同,其字虽异,其义则一[1]。夏代至今未发现文字记录,仅有后世文献的追记。夏代的邦、方称为“某某氏”,如夏后氏、有扈氏、有虞氏、昆吾氏等,即使黄帝,亦称作“黄帝氏”;颛顼,亦称作颛顼氏或高阳氏;帝喾亦称作高氏;尧、舜,则称其出自有虞氏,等等。“氏”或换言作“族”,如“陈,颛顼之族也”;又“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氏有才子八人……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左传·文公十八年》)。正因为如此,学者又往往把这些“邦”、“国”笼统地称作“族邦”。
“族邦”最初由田昌五提出,他在《中国历史体系新论》中把大约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算起下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为止称为“族邦时代”[2]。在此,他把“族邦”作为国家来理解。邦在古代文献中或称为“国”。《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夏本纪》:“……众民乃定,万国为治。”《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百姓昭明,合和万国。”称黄帝时:“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究竟应作“邦”还是“国”,或是二者互通,需认真探求。《说文解字》邑部:“邦,国也,从邑,丰声。”又《说文解字》口部:“国,邦也,从口从或。”《段注》:“或,邦也,古或、国同用。”表明国的原始意义有强调地域的方面。实际上国之本义,尤其是“或”与邑义同,二作与邦同义。甲骨文的象形强调其所守卫的是圈定了的作为聚居的邑,后来其守卫的领土逐渐扩大,即要用武力来守卫除邑之外的全部领土,就是在“或”字之外再加上表示领土界限的四周各限,后加圈以为“国”,即“或”字发展为“国”。此时国字之意才与“邦”同。若以文献载仰韶时代“国”的数目有成千上万之多,这个“国”并非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性质的族群。
在此,笔者借用“族邦”来指称五帝时代,即古文献中提到的“万邦”时期,也就是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期,是氏族内部开始出现不平等到分层社会的确立期。反映在考古学上就是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分层的出现和分层逐步复杂化。可见,五帝时代天下由众多的族群构成众多的“族邦”,形成“族邦”林立的时代。“族邦”内部产生了文明的诸多要素,并开始了向早期国家的过渡。事实上,“族邦”都是各地土生土长的血缘亲属组织,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3]。
正因为五帝时代族邦林立,所以从人类学的族群理论去观察,就可以看出五帝时代族群的多元态势。
黄帝时代的族群繁多,且结构复杂。《五帝本纪》云: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里的“万国”,可以说黄帝时代有成千上万个族群。但是,由于历史初始的原因,这些族群大多没有留下名来,但有的却在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名。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索隐》说:“少典者,诸侯国号。”此所谓“诸侯国号”,其实就是族邦,亦即族群。少典为诸侯,同时也是黄帝的祖族。《国语·晋语》说:“少典娶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有娇氏不仅是少典的通婚族,也是一个族群。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后来也发展为不同地区的族群。《五帝本纪》中提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炎帝有八代,与黄帝发生战争应是末代帝榆罔为诸侯之时。随黄帝与炎帝战争的熊、罴、貔、貅、躯、虎都是当时的族群。
《五帝本纪》又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这四个人物都是黄帝的大臣。《正义》中说:“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也。”这里提到的六位大臣,实际上都是族群的首领,在黄帝的族群集团中任职。《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错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索隐》引宋衷云:“玄嚣青阳为少昊。”又引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阻,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在三人之下。”以上提到与黄帝的通婚族有西陵氏、方雷氏、彤鱼氏三个族群。
还有,玄嚣与昌意是黄帝族群集团中的族群,一个封处江水,一个封处若水,成为两个直系的族群。昌意的通婚族是蜀山氏,也可称为族群。昌意的子孙是高阳即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独立之后也成了一方族群。青阳为少昊,尚有争议,但少昊是当时的一个族群集团毫无问题。《五帝本纪》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晋语四》说:“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佶、嫘、依是也。”意思是说黄帝族群集团有二十五个族群,有十四个族群形成了族邦,不过其中有同姓者,遂为十二姓。《五帝本纪》中有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句,荤粥当是被黄帝驱逐的一个族群。《竹书纪年》笺按:“帝坐玄扈洛水上,与大司马容光、右辅周昌等百二十人,临观凤凰衔图置帝前。”百二十人不知内情,但容光、周昌两位大臣亦当属族群首领。《庄子·徐无鬼》中提到的大隗当是独立的一个族群,其他方明、昌寓、张若、诏朋、昆阍、滑稽等,都是族群首领作为黄帝僚属出现。《韩非子·十过》中把风伯、雨师与蚩尤并提,当与蚩尤一样也是族群首领的名号。《拾遗记·轩辕黄帝》中提到“有熊国”;《管子·五行》所说“黄帝得六相而天下治,神明至。”其中提到蚩尤、大常、奢龙、祝融、犬封、后土六个重臣位居相位,他们都是族群的首领,来到黄帝族群集团的族邦中任职。
还有《路史·疏仡纪·黄帝》中所说黄帝“乃立四辅、三公、六卿、三少、二十官,凡百二十官,有秩以之共理,而视四民。”其中提到的有:知命、天老、力牧、鹅冶、五圣、规纪、地典、方明、昌寓、张若、诏朋、昆阍、滑稽、风后、柏常、臾区、斗苞、羲和、尚仪、车区、隶首、伶伦、大桡、容成大容、大卷、宁封、赤将、挥、夷牟、岐伯、邑夷、马师皇、臣胲、沮诵、孔甲、俞跗、雷公、巫彭、桐君、西陵氏、共鼓、化狐(也作货狄)、竖亥、风后等。这样一个庞大的臣僚机构确有一统万国的气势。其他史书还有一些记载,有的相同,有的略异。如《吕氏春秋·勿射》:“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柳励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絢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十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这是把黄帝二十官的名号具体化了。《世本·作篇》也说得比较具体。《帝王世纪》亦云:“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其余知名、规纪、地典、力牧、常先、封胡、孔甲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
还有《碉玉集·壮力篇》说:“共工,神农时诸侯也。”后来又与颛顼、帝喾争为帝,说明在黄帝时共工仍然是一个强大的族群。关于少昊,古人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黄帝之子或黄帝之孙;另一种认为他是东方一个大族群集团,是一个势力较大的族邦,他曾与蚩尤联合同黄帝发生过战争。不论哪—种说法,可以说少昊是黄帝时期的族群,少昊这个族群非同一般,他也是一个族群集团的首领,与黄帝类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少皡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这是少昊的四个族群,形成了直系族群。《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说:少昊时不仅有臣僚,而且还有分工,如说:“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鹃鸠氏,司马也;鸱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公,缸妒无淫者也。”五鸟、五鸠、五雉、九扈共二十二名臣僚,都是族群首领在少昊处任职。《山海经》中还记载有少昊的子族,如倍代、般、一目人等。少昊属于黄帝时代,因此少昊系统的族群都应属于黄帝时代的族群。
还有《山海经》也有一些记载,如《大荒东经》:“黄帝生禺貌,禺貌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为海神。”这是黄帝的两个子孙族群。“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应龙与蚩尤前边已经提到过。这里提到的夸父,他是与蚩尤同时被杀,当然也是黄帝时期被战败的族群。《大荒西经》云:“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大荒北经》云:“有毛民之国,依姓。”“有儋耳之国,任姓。”“无肠之国是任姓。”依姓、任姓都在黄帝二十五子中十二姓之内,当属黄帝子族。“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因此,后土与信均属黄帝时的族群。“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苗龙、融吾、弄明、犬戎都是黄帝直系族群。《海内经》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骆明、白马也是黄帝的直系族群。《竹书纪年》云:黄帝“五十九年,贯胸氏来宾”、“长股氏来宾”。贯胸氏、长股氏是两个臣服黄帝的族群。
此外,与黄帝同时的蚩尤也是一个大的族群集团,《索隐》说:蚩尤“盖诸侯号也。”《正义》引《山海经》云:“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以止淫雨。雨止,遂杀蚩尤。”这里提到的应龙和女魃也是随从黄帝的族群。
黄帝时代,关于族群的界定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在先秦文献中它或就是一个大的部落、部族,甚至是一个酋邦国,但是后代的文人都把它笼统地称为诸侯。五帝时代,甚至到了夏商周三代的世袭王朝,对中心区以外的地域进行正常的统治,或者说进行控制,都是依靠各地诸侯,诸侯的首领分担职务组成政治、军事中心。前边提到的各类人物,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族群,通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族群存在的情况。
黄帝时代不仅族群繁多,而且结构复杂。
据粗略的分析,黄帝时代的黄帝族群集团的族群有:少昊、有娇氏、西陵氏、方雷氏、彤鱼氏、嫫母、玄嚣、昌意、姬、祁、己、滕、箴、任、荀、僖、佶、嫒、依、苗龙、禺虢、禺京、北狄、毛民之国、儋耳之国、无肠之国、融吾、弄明、犬戎、骆明、白马等31个族群,这是一个层次。
第二层次是黄帝的臣僚,即友好族邦的族群,其中有熊、罴、貔、貅、躯、虎、应龙、女魃、玄女、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天老、五圣、容光、周昌、大隗、方明、昌寓、张若、诏朋、昆阍、滑稽、大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知命、规纪、地典、柏常、臾区、斗苞、羲和、尚仪、车区、隶首、伶伦、大桡、容成、大容、大卷、宁封、赤将、挥、夷牟、岐伯、邑夷、马师皇、臣胲、沮诵、孔甲、俞跗、雷公、巫彭、桐君、共鼓、货狄、竖亥、黔如、后益、胡曹、夷羿、仪狄、高元、虞婀、伯益、赤冀、乘雅、寒哀、王冰、仓颉(史皇)、巫咸、雍父、垂、伯余、于则、后土、信、左彻、蚩尤、风伯、雨师等85个族群。
第三个层次,是黄帝与之征战的族群,有榆罔、荤粥、夸父、蚩尤、风伯、雨师等6个族群。
第四个层次,是独立于黄帝族群集团之外的族群集团,一是少昊族群集团,有五鸟、五鸠、五雉、九扈等24个族群;二是共工族群集团。
第五个层次,是朝聘的族群,如贯胸氏和长股氏。
以上各层次的族群,有些是可信的,有敌对的,有友好的,有联盟的,有的是族群分支形成的直系族群,有些则很难说其真伪。不过把这些挂一漏万的材料汇集一下,起码可以从宏观上感受到黄帝时代有“万国”族群的态势。
总之,上面提到的122个族群,当是黄帝时代有影响的或有贡献的族群,没有提到的可能还有很多。这些族群当时活跃在黄河中下游区域内,他们之间或战争、或联合、或友好、或通婚,有意无意地进行文化交流和族群融合,不仅创造了黄帝时代的文明,而且为汉民族的起源和形成打下基础。
颛顼时代族群同样繁多。
黄帝时代的许多族群到颛顼时代仍然存在,如颛顼的父族昌意或是韩流、母族蜀山氏都是存在的。《帝王世纪》说:颛顼“生十年而佐少吴,十二而冠,二十而登帝位”。这说明颛顼时代少昊也是存在的。史书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帝,说明颛顼时的族群还有共工。《世本·帝系》说:“颛顼生鲧。”《竹书纪年》、《大戴礼记·帝系》、《史记·夏本纪》中都有类似记载,说明鲧是颛顼的子族,也就是说他是颛顼的直系族群。《大戴礼记·帝系》中说:“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康。”穷蝉和敬康也是直系族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这里把老童与祝融归人颛顼子孙族,同样是直系族群。《大戴礼记·帝系》中说:“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绢氏,产重黎及吴回。”滕氏是颛顼的通婚族群,竭水氏是老童的通婚族群。有的记载把重黎、吴回作为颛顼的子族群,这里则作为隔世子族群,还有的文献则作颛顼的臣僚族群,其实并不矛盾,子孙族群的首领也可以在族群集团中任职。不论是哪一种形式,如通婚族、子孙族,他们都是颛顼时代的族群。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陨数、祷戴、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史记·五帝本纪》亦云:“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在此,“此十六族者”一句,说明了颛顼、帝喾时之所谓才子确实都是子族群。与此同时,颛顼的子族群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如《大荒南经》说:“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大荒西经》说:“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大荒北经》说:“有叔歜国,颛顼之子。”“北海之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轮,颛顼之子,食黍。”这里提到的颛顼之子都是颛顼族群集团中的族群。《大荒南经》说:“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士敬是鲧的通婚族群,炎融与驩头当为颛顼子孙族群。所以《大荒北经》也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以上是据文献提及的,大多是有血缘关系的族群,除共工和少昊之外,有昌意、韩流、蜀山氏、鲧、穷禅、敬康、祝融、老童、滕氏、竭水氏、重黎、吴回、苍舒、陨数、燎钞哲铲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季禺之国、伯服、淑士、三面人、叔歜、中轮之国、罐头、炎融、苗民等32个族群。除去有5个族群与黄帝时重名者之外,还有27个族群。
帝喾时代族群也同样繁多。
《史记·五帝本纪》云:“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娇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史记·五帝本纪》又云:“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鲰訾氏女生挚。”《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帝估(即喾)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螈,生后稷。次妃有贼氏女,曰简狄,生高。次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鲰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有邰氏、有贼氏、陈锋氏、奴訾氏是帝喾的四个通婚族群。
还有,《拾遗记》卷十云:“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邹屠氏也是一个通婚族群。《左传》文公十八年云:“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谓之八元。”这八个子族即是八个族群。帝喾还有两个儿子,如《左传》昭公元年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这又是帝喾的子族群。
还有,帝喾在《山海经》称为帝俊,记载他的子族都是“国”,如中容之国、司幽之国、白民之国、黑齿之国、三身之国、季厘之国、羲和之国、西周之国等。《大荒西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大荒南经》:“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这里所云“生十日”和“生月十有二”,可视为生十个以日为图腾的子族群,生十二个以月为图腾的子族群。帝喾的子孙族群之多确实惊人。
还有,《国语·郑语》:“且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竹书纪年》:“帝(喾)使重帅师灭有郐。四十五年赐唐侯命。”“术嚣作乱辛侯灭之”,术嚣即共工。笺按引《帝王世纪》曰:“高辛氏以人事纪官,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元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引《吕氏春秋·古乐》曰:“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僵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轺、椎钟。”
以上是先秦文献上提到的与帝喾有关系族群,多数都是他的子孙族群和通婚族群,有些属于他的臣僚族群,个别的属于不友好族群。共计有:娇极、有邰氏、有娥氏、陈锋氏、鲰訾氏、邹屠氏、尧、、契、后稷、挚、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霽貍、阏伯、实沈、中容之国、司幽之国、白民之国、黑齿之国、三身之国、季厘之国、羲和之国、西周之国、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常羲、晏龙、义均、共工、祝融、蓐收、元冥、后土、咸黑、有任、重、郐等45个诸侯国,其中除共工祝融重名号在前边出现之外,新增加了42个族群。
《史记·五帝本纪》云:帝尧的母族是陈锋氏,说他执政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看,又是一个“合和万国”!可见,尧舜时代族群也同样繁多。
《世本·帝系篇》云:“尧娶散宜氏孖,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尧特别重视天象历法,“乃命羲、和,敬顺吴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颐谷”。“申命羲叔,居南交。”“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集解》引孔安国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羲仲、羲椒、和仲、和叔都是重黎之后,这四位族群首领在尧时都担任天文官之职。
另外,在前面曾提到帝喾有二子,一个是阏伯,一个是实沈,也是尧的天文官。可能这六位天文官各有分工。《五帝本纪》谈到为治水征求意见,放齐推荐丹朱,驩兜(头)推荐共工,尧都不同意。后来四岳推荐鲧,尧勉强同意了,结果鲧治水失败。这里提到的族群首领有放齐、丹朱、驩头、共工、四岳和鲧。
还有,尧征求继承人选问题,众人皆推荐虞舜,舜当为族群首领。舜的同父异母之弟象,后有封地,也应视为一个族群的首领。《五帝本纪》提到的共工、鲧、驩兜(头)、三苗都是不受尧欢迎的族群。前面曾提到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十六族即十六个族群,其首领都被舜安排了职务。十六族在《左传》里都记载了其名号,即前边已经说过的苍舒、陨数、祷戴、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五帝本纪》提到有浑沌、穷奇、祷杌、饕餮,“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可知这四个族群在尧舜心目中是凶族,强行迁到四裔。
尧舜集团中的臣僚族群,《五帝本纪》记载得很清楚,“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任、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舜时分职比较明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伯禹为司空,弃主稷,契主司徒,皋陶为大理,伯夷主礼,垂主工师,益主虞,朱虎、熊、罴为佐,龙主宾客,夔为典乐。四岳似为舜的谋士。朱虎、熊、罴与益都是主虞,合为一个职位。加上十二牧共22人。这22人都是族群的首领。
还有《庄子·让王篇》云:“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列子·杨朱》亦云:“昔者,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吕氏春秋·行论》、《韩非子·外储篇》、《博物志》中都说尧欲将天下让舜,鲧和共工、三苗都曾提出反对,尧对非议者都进行了镇压。《淮南子·本经训》说:“逮至尧之时……禊猗、凿齿、九婴、大风、封稀、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一个一个进行诛杀,最后“万民皆喜,乃置尧以为天子”。《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庄子·人间世》云:“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竹书纪年》说尧舜时“渠搜氏来宾”,“僬侥氏来朝,贡没羽”,“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息慎氏来朝,贡弓矢”,夏后氏征有苗之后,“有苗氏来朝”,“玄都氏来朝,贡宝玉”。《吕氏春秋·尊师》亦云:“帝尧师子州子父。”《易林·明夷之三十六》云:“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嘉子,长乐富有。”《高士传》云:“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海经·大荒南经》云:“有载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载处,是谓巫载民。”《山海经·大荒东经》:“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以上提到的83个族群,属于尧舜通婚族群、子族群以及臣僚族群的有:陈锋氏、散宜氏、丹朱、载民之国、戏、摇民、羲仲、羲叔、和仲,和叔、阏伯、实沈、放齐、四岳、苍舒、陨数、祷戴、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彭祖、朱虎、熊、罴、羿和十二牧。属于友好的诸侯有:许由、巢父、善卷、子州子父、僬侥、西王母、息慎氏、玄都氏等。属于不友好或发生战争的诸侯有:禊狹、凿齿、九婴、大风、封稀、脩蛇、宗、脍、胥敖、丛枝、驩头、鲧、共工、象、三苗、浑沌、穷奇、祷杌、饕餮等。以上这些族群,其中有些在黄帝、颛顼、帝喾时期已经出现,在尧舜时期仍然存在,重见的有22个族群,新出现的有61个诸侯。
这些族群数字是绝对不准确的,也不过把这些挂一漏万的材料汇集在一起,以便从宏观上感受到即使到了尧舜时代,仍然是“万国”族群的态势。这些号称“万邦”、“万方”、“万国”的族群,不仅创造了尧舜时代的文明,而且也为汉民族的起源和形成打下基础。
《山海经》和《淮南子》中记载了许多族群,但多带有神话色彩,揭开其神秘面纱,实际上都是分布在各地的族群。这些族群的时代上限不可知,其下限均约在尧舜禹时期,因此谈到五帝时代的族群,需要记录如下。
《淮南子·地形训》记:“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脩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东南方,结胸民、羽民、谨头国民、裸国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凿齿民、三头民、脩臂民;自东南至东北方,有大人国、君子国、黑齿民、玄股民、毛民、劳民;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跛踵民、句婴民、深目民、无肠民、柔利民、一目民、无继民。”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有柔仆民,是维赢土之国”,“有白民之国”,“有药国”,“有黑齿之国”(《海外东经》亦有载),“有司幽之国”,“有青丘之国”(《海外东经》、《南山经》亦有载),“有小人国”(《海外南经》、《大荒南经》均称僬侥国),“有夏州之国”,“有困民国”,“有国曰玄股”(《海外东经》亦有载),“有大人之国”(《大荒北经》、《海外东经》亦有载),“有君子之国”(《海外东经》、《博物志》亦有载)。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有寒荒之国”,“有一臂民”,“有沃之国”,“有互(氐)人之国”,“有寿麻之国”,“有女子之国”,“有丈夫之国”(《海外西经》亦有载),“有长胫之国”,“三面一臂国”,“有先民国”,“有西周之国”,“有北狄之国”,“有轩辕之国”。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盈民之国”,“三身之国”(《海外西经》亦有载),“有张弘之国”,“有羽民之国”(《海外南经》、《博物志》等亦有记载),“有欢头之国”(《海外南经》、《神异经》、《博物志》亦有载),“有不死之国”,“有载民之国”(《海外南经》亦有载),“有季禺之国”,“有季厘之国”,“焦侥之国”,“有国曰颛顼”,“有羲和之国”。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有“不胡不与之国”,“有北齐之国”,“有始州之国”,“有无肠之国”(《海外北经》亦有载),“深目民之国”,“有儋耳之国”,“有肃慎氏之国”(《海外西经》亦有载),“有毛民之国”(《海外东经》亦有载),“有叔歜国”,“有大人之国”,“有毛民之国”,“有国曰中车扁”。
《山海经·海内经》记“有国名曰朝鲜、天毒”,“有国名曰壑市”,“有国名曰氾叶”,“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有国名曰流黄辛氏”,“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盐长之国”,“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有钉灵之国”,“有巴国”。
《山海经,海内南经》:“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枭阳国在北朐之西。”“氐人国在建术西”,“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
《山海经·海内西经》:“流黄丰氏之国,中方三百里……貊国在汉水东北……东胡在大泽东。”
《山海经·海内北经》:“有犬封国”,“林氏国有珍兽”,“鬼国在贰负之尸北”,“姑射国在海中”,
《山海经·海内东经》:“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山海经,海外南经》记有“结胸国”,“三首国”,“交胫国”,“岐舌国”,“厌火国”,“长臂国”,“三苗国”,“贯匈国”,“羽民国”,“驩头国”。
《山海经·海外西经》有“奇肱国”,“巫咸国”,“轩辕之国”,“女子国”,“丈夫国”,“白民国”,“肃慎国”,“长股国”。
《山海经·海外北经》有“拘缨(瘿)之国”,“一目国”,“柔利国”,“聂耳之国”,“跛踵国”,“无启之国”,“博(夸)父国”,“深目国”,“无肠之国”。
《山海经·海外东经》有“雨师妾(国)”,“劳民国”,“大人国”,“君子国”,“青丘国”,“黑齿国”,“毛民国”,“玄股之国”。
《淮南子·地形训》中凡海外36国,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现依《山海经》中《大荒经》、《海内经》、《海外经》的统计,除去各经重见的邦国外,约有100个国。以上这些邦国不少与五帝都有直接的关系,或指名为相生关系,或为同姓关系。多数族群虽然不知其来历,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山海经》中所说的族群,都可以归到五帝时代的“万国”族群之列。
总之,黄帝时期有122个族群,颛顼时新增加27个族群,帝喾新增加了42个族群,尧舜时期新增加了61个族群,合计252个族群,加上《山海经》等书记载100个族群,总共为352个族群。正如许顺湛在《五帝时代研究》中所说:“这个统计不仅是挂一漏万,而且也不很科学,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的族群不存在了,有的合并了,有的新出现了,各种变化都有,无法准确地认定。这个统计只是宏观上给人一个印象,说明五帝时代并不是空穴来风,应该认真进行研究。”[4]
九九归一,“万邦”与“万国”,族群繁多,结构复杂,正是五帝时代的族群态势。这种多元的族群态势,也正是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起点。
[1]金兆梓.封邑邦国方辨[J].历史研究,1956(2):79-88.
[2]田昌五.中国历史体系新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3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社,1972:57,94.
[4]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31-38.
责任编辑:黄贤忠
The Situation of Ethnic Group in the Period of Five Emperors of Han Nationality
XU Jieshun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China)
In the period of Five Emperors,there are many states,named“nations”or“countries”.Here the“country”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 of country nowadays,but it is the ethnic group of tribe or tribe union at the end of the primitive society.There are 122 ethnic groups in the period of Five Emperors,another 27 ethnic groups increased in the Zhuan Xu period,42 ones increased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Ku,and 61 ones increased in the times of Yao and Shun,252 ethnic groups in total,and with 100 ethnic groups recorded in the book named“the Classics of Mountains and Oceans”,352 ethnic groups all in all.The situation of ethnic group explains that the period of Five Emperors is not baseless,also it is the beginning of unified diversity of Han nationality.
Han nationality;the period of Five Emperors;ethnic group
C951
A
1673-8004(2014)01-0001-07
2013-11-15
徐杰舜(1943-),男,浙江余姚人,教授,博导,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广西民族大学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人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