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特质与新常态

2014-03-28 14:30:26文/李
传媒 2014年19期
关键词:特质常态舆论

文/李 岩

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自媒体在科学技术的丰厚土壤里孕育,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新闻传播正由党政主导的单向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向传播转变,由专业传播向公众传播转变。尽管主流媒体依然强势,然而资讯的发布主体,已由过去的主流媒体一方变成了以自媒体为标志的四面八方。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让主流媒体有了被边缘化的危机感。可以说,主流媒体正在经历着一次堪称“革命”的空前挑战,抑或是凤凰涅槃的难逢机遇。因此,深刻认识主流媒体特质、积极适应新常态,对于持续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意义重大。

主流媒体的特质

主流媒体,即主要弘扬党、国家和民族的主流价值的媒体。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主流媒体主要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肩负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双重任务,具有以下三大特质。

大局为重,稳定先行,宣传思想大一统。这是主流媒体的首要特质,这一特质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中国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之后,最怕的就是乱。乱为中国难承之重,在各种思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涨程度的今天,放弃媒介的舆论壁垒,风险可想而知。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是党的政策声音的贯彻者、宣传者,也是社会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凝聚者,大是大非面前,新闻报道应当首先考虑社会效果,考虑对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否有利。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为新闻宣传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消息权威,发声谨慎,突发事件报道滞后。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资讯横流、信源纷杂的当下,在听闻重大事件发生后,受众依然会主动寻找主流媒体来验证。只有在主流媒体上看到该事件的新闻发布,受众内心才会消除怀疑、报以确定。这正是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建立的公信力、权威性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自觉呈现。当然,对于拥有众多社会资源和信息优势的主流媒体来说,整合信息、还原真相、消除不确定因素,是其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应承担的分内之事。但在实践中,一些部门却习惯于采取“堵”的思维应对危机事件,不公开不回应。权威性的权力机关不在第一时间出面讲真话实情,最容易造成信息在多级传播中扭曲和衰变,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必然来临。在信息无孔不入的今天,面对突发事件,“躲”或者“堵”已然无济于事,主流媒体的反应速度和回应态度对于化解危机至关重要。

避免套话,杜绝空谈,扎扎实实改文风。语言的陈词滥调透露着观念的陈腐。“套话、空话”是主流媒体一直以来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这些现存的弊病引起受众读者的强烈反感,使得一些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受到严重摧残。以致人民群众中流传着“讲话没有不重要的,会议没有不圆满的,掌声没有不热烈的……”之类的辛辣调侃。但不可否认,主流媒体也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克服这一缺点。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及李克强、王岐山两位政治局常委不约而同地在听取汇报时强调“不念稿子”。这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一种愿望:不搞形式主义,多做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本质上针对的是领导干部,但对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更是一句醍醐灌顶的警世恒言。“大力发扬走转改精神”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一阵轻风,而应将其保持为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种常态。新闻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改进文风,避免套话,杜绝空谈。期待“改文风”这一“进行时”的特点早日化为“完成时”的优点。

主流媒体的新常态

面对科技进步与传媒新政带来的媒体融合大潮,主流媒体呈现出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在自媒体尚未大发展前,主流媒体始终在“主流舆论场”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而如今,自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使唱惯了主角的主流媒体,第一次有了失落感。新闻传播领域再也无法回到20年前的“单纯”状态,舆论生态变得更加复杂。主流媒体若想继续位居主流,需虚心学习,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顺时代之发展,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以准确的客观事实和真知灼见正确地引导公众舆论,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俯首下心学会倾听理解。面对

自媒体的挑战,夜郎自大还是俯首下心?实践早就给出了答案。人民日报1997年开办人民网,2012年推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13年在版面上辟出二维码传播形态,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中的最新成员——移动客户端上线。66岁的人民日报,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张报纸,它和新媒体集群正在互相借力,关系越来越紧密,影响力越来越大。记得人民日报开微博的最初几天,评论里有很多骂声甚至脏话。但评论系统始终未关闭,言论也没有被删除。几天后,评论中的理性对话就渐渐多了起来。可见,主流媒体融入自媒体这个新鲜领域,首先需要一份胸怀与耐心。其实,谩骂并非都是恶意,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寻求被关注、被倾听的情绪。令人欣慰的是,人民日报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同时也抓住了改善主流媒体与民众对话的机遇。这也表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传播目的从“说服公众”向“求得理解”迈出了一大步。“理解万岁”这个八十年代喊出的口号,在传播领域直到今天终于得以体现。因此,对于已经造成刻板印象的主流媒体,若想避免陷入“塔西佗困境”,获得年青一代的接受与信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低姿态,倾听民众的声音。

互联网思维助力融合发展。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各具特色,各行其道不如融合共生。自媒体对于打惯了官腔的官员和主流媒体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当官方人士口操冷淡、枯燥而又傲慢的官话甚至是谎言时,实际上是在政府和网民之间高筑厚墙,将网民拦在墙外。如果政府无视网上交流方式,不懂网络传播常识,势必造成官民沟通的巨大沟壑。当自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间声音和行动迅速凝聚,甚至主导事件的舆论导向时,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就必须作出调整。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及其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应该加强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以平等、从容、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对来自自媒体和民众的呼声,并且将言论落到实处。主流媒体要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其运用自媒体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当听到不同声音时,主流媒体不应视自媒体为洪水猛兽,而应主动融入其中听取民意,关注这个日益重要的舆论场,寻求理解与共识,逐步实现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清新姿态诠释政府主张。顺应时势,主流媒体不仅要在技术上改进、姿态上变化,还要实现内容与话语方式的革新。网友调侃:“看新闻联播,你会知道领导想让百姓知道什么。看微博,你会知道百姓想让领导知道什么。”其实,双方具有强烈的互动期待,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并非不可交融的“逆世界”。实现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良性互动,主流媒体要主动回应民间自媒体的关注,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不能要求、等待自媒体与自己保持一致。实现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合理交融,唯一需要改变且能改变的,就是主流媒体。它与自媒体的随意化、自发性不同,是精心打造出来的。换一种方式来打造,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这种改造,并非迎合公众,而是用公众喜欢的方式说话。只有准确、及时发布人民最关心的信息,以清新的姿态诠释政府主张,才能消除由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公众舆论躁动,给网络世界一片蔚蓝天空。

总之,传媒变革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沉着稳重”的主流媒体面对“青春活跃”的自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质,积极适应新常态,将自己打造成“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猜你喜欢
特质常态舆论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6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35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8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