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凤,李佳宇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000)
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骨干校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已全面完成。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产学交叉、校企对接”。其中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中心包括两大部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而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船舶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船舶电气人才”。因此,船舶电气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确定为:在原有实训条件(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和国防科工委船舶电气专业实训基地)下,与渤船重工、山船重工等企业深度合作,购置企业真实生产设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设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以虚拟仿真作为补充,为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平台和保障。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每个新建或改扩建的实训室建设小组,根据实训功能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调研计划。调研地点既包括船舶设备生产企业、船舶制造企业、教学实训设备生产企业又包括船舶(航运)类院校。企业调研对象既有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还有企业销售人员。各船舶(航运)类院校不但与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交流,还在各院校的实训室中详细询问了学生对于实训设备使用的感受和看法。
经过调研发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看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船舶制造企业人员从学生将来工作的角度出发,认为最好的设备都是目前企业使用的实际主流设备。这与高职骨干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是相符的。但实际问题是,有些设备价格昂贵,有些设备运行费用非常高,有些设备从船舶电气的实训角度看不出明显动作或状态变化等等。在实训设备购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建设人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设备。
教学实训设备生产企业人员认为企业的实际设备一般比较笨重难看,不如为教学专门设计的实训设备美观大方,同时价格上优势很大,学校能购置的台套数明显增多,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也相应增加。在多家比较的情况下,有些实际设备可以考虑用这些经过改造的、为教学专门设计的实训装置代替,有些装置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是很直观明了的。
船舶(航运)类院校的师生总体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果不以真实生产设备为主,就失去了其建设的意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靠师生“真刀真枪”的演练才能达到训练目的,当然对个别不适宜购置的设备应当个别对待。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果脱离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指导就会偏离建设的轨道。在船舶电气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经多次充分务实的研讨,有如下建议:
一是在船舶电气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须抓住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基本技能的养成练习。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抓住重点,不能被细枝末节影响建设大局。
二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要开展生产性实训,所以设备的购置、建设的布局以及营造的氛围要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
三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提供平台,因此,基地的所有设施以及要开展的实训项目等都必须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技能形成规律去做。
四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决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实训设备的购置。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以及基地稳定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规章制度也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
硬件购置资金占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绝大部分,并且在经过招投标后可更改的范围和幅度都非常小,所以在制订硬件购置方案时需要反复考虑,仔细推敲,才能得出较为完善的硬件购置方案。船舶电气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硬件购置方案的制订过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在前期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各实训室建设小组分别拿出初步的硬件购置方案。在初步方案中每种设备可以给出多个厂家、多种型号,但一定要考虑到设备配套问题。
第二步:多次召开座谈会,逐一分析各设备的功能以及能完成的实训项目,分析设备性能与建设目标的符合度,找出不足及其原因。
第三步:根据座谈会的反馈意见,各实训室建设小组对不同类别的意见或建议区别对待、分别处理。如果设备性能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则继续调研更改设备厂家和设备型号;如果设备性能与建设目标的符合度很高,但又有一些不足,则与设备生产厂家协商,看是否可以采取增加或改变选配件等方式完善实训功能。
第四步:最后确定硬件购置方案。每个实训室建设小组在方案中要详细给出设备的产地、厂家具体名称、设备具体型号、资金预算以及其他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如开展实训所需的最小面积、设备配电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有无天线、避雷有无特殊要求等。
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是针对实操实训中“高危险、高成本、高污染”以及“难观察、难动作、难进入、难再现”等问题而设计开发的数字化虚拟教学软件。虚拟仿真软件作为硬件设备的必要补充,“以虚代实”、“以软代硬”,尤其是在耗材量大、实训台套数较少、设备易损坏或设备贵重的实训项目中起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工具。
在船舶电气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共购置三类虚拟仿真实训软件:
第一类:VLCC船全景虚拟机舱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认识机舱内的各种系统和设备,明确机舱内主要系统和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功能,熟悉机舱内主要系统的常见故障,解决“高成本”、“难观察”、“难动作”等问题。
第二类:GMDSS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熟悉GMDSS通信业务,按照电子电气员的职业资格标准训练学生对于船舶通信系统的操作能力,根据国家海事局制订的《GMDSS适任考试大纲和评估规范》评估学生GMDSS的理论、听力和实操水平,重点解决“高成本”、“难再现”等问题。
第三类:电工电子及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强化基本电子、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训练,按照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设备装接工和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于2 0 0 7年建成,电工电子及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的购置用于完善和补充该基地的部分功能。
实训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实训室建设小组成员从设备进入基地开始就进行跟踪作业,向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学习设备安装、调试及操作的细节问题,并用记录、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式保留这一过程。之后,根据设备说明书以及其他技术资料编写实训教程,并按照生产性实训模式设计、开展小型教学试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训过程。
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想正常稳定运行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性实训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在船舶电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每个细节都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
整个实训车间按照“6 S”管理制度运行,实训车间总体布置处处体现“6 S”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每个实训室和功能区都布置了操作流程图和作业标准书。实训基地内的教师、技术人员和学生以企业员工中的不同身份在各自岗位上操作训练。实训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对应,实训过程参照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建立严格的实训考核制度,此制度与企业对生产过程的考核制度以及产品检验制度相对应。
总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功必须依靠深度的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过程必须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地要长期稳定运行则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1]郭发忠.高职道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9-52.
[2]隋秀梅,于向和,刘宝庆.数控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0(7):136-137+145.
[3]聂恒凯,翁国文,侯亚合.高分子材料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5):153-154.
[4]李庆宁.校企合作共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37-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