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其措施

2014-03-28 11:26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李汉江
财政监督 2014年11期
关键词:资本施工企业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李汉江

一、我国施工企业资本运营的现实情况

(一)盈利水平低,缺乏对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主要表现在施工企业总体利润水平很低,从2013年施工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指标看,大部分净利率只有3%左右,与我国其他行业板块的净利率水平有较大差距。资本市场表现为股价持续下行,相继跌破发行价。例如:中国中铁,上市初股价7.00元,至今已跌至2.30元;还有中国中冶、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特大型施工企业,股价均与上市之初相去甚远,除了因资本市场本身的波动性影响外,自身盈利能力低,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收益保证,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资本利用率不够,流动性不充分。具体体现为“五低五高”:一是“存低贷高”,即存款低,贷款高;二是“付低收高”,即应付款项低,应收款项高;三是“现低存货”,即存货余额很高,变现能力低;四是“收低支高”,资本收益率低,成本支出高;五是“用低闲高”,固定资产使用率低,闲置率高。

(三)资本风险居高不下。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低,偿债能力差,财务风险大。从上述提到的五家特大型上市施工企业已公布的2012年度财务数据来看,资产负债率均在79%以上,传统行业普遍低于70%,部分企业甚至只有30%-40%;流动比率达不到1.5,低于公认的安全标准2.0;速动比率不超过0.6,而公认的安全标准为1.0。

二、原因分析

(一)内在因素

1.组织构架不健全。有的施工企业法人治理不规范,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体制落后,无法根据当前的生产经营形势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与决策,导致企业错失发展良机。

2.权力分散。一些施工企业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赋予了项目经理很大的决策权,有的项目甚至项目经理一人说了算,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项目的盈亏完全依赖项目经理的个人能力和责任心,企业层面根据无法掌控。

3.资源的集中利用率不高。施工企业项目往往分布全国甚至全球,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造成资产使用率不高或设备的重复购置。如:在某一时期,有的项目资金结余很大,但同时该企业另一项目资金缺口却很大,如果该企业能建立资金集中使用的平台,就可以消除这一现象。又如:甲项目现需要大型架梁设备一套,乙项目此时正好有一套这样的设备闲置,若没有一个有效的设备信息平台,则甲项目很有可能要掏一大笔钱去购置设备。

4.管理者目光不长远。有些企业负责人为追求个人任期内的业绩,片面追求规模化发展,盲目扩张,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给企业后期的经营留下了隐患。

(二)外部因素

1.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施工领域每年投资额有限,而施工企业众多,僧多粥少,部分施工企业为确保承揽任务,通过降造、垫资、承诺、保证金、延期质保等妥协方式投标,牺牲了企业利益,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

2.建设单位的强势地位。一些建设单位拥有一定的政府背景戓掌握着施工企业所无法替代的项目资源,在与施工企业的谈判中具有无法撼动的强势地位,可以在合同条款中加入诸多不平等的条款,进一步降低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

3.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会出现潜在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

(一)资本运营的主要途径。施工企业资本运营必备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点:一是强大的核心产业;二是较高的融资能力;三是高效的管理机制;四是专业的品牌优势。具体有如下几种方式:

一是通过上市募集资金,通过将企业股份化,进入证券市场交易,募集到所需的资金,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二是产权并购,通过横向并购以兼并竞争对手或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迅速占领市场,通过纵向并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的利益外流,实现企业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用项目投资的多种经营方式,依靠企业集团的资金、人才、品牌、技术等优势,涉足工程项目上游的筹融资及下游经营领域,稳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常见的项目投资模式有: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方式、EPC(设计——采购——建设)方式,与传统的承包模式相比,项目投资不仅能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能够扩大在施工领域的市场份额,通过增加施工业绩获得新的施工资质以进入更大的市场;四是战略参股,战略参股可以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形成战略合作伙伴、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五是盘活现有资产,如:利用现有软件及信息技术达到存货零库存,减少存货对现金资源的占用;利用应收账款保理等多种理财方式,将部分资产尽快变现;建立大型施工设备信息平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设备的重复购置;建立资金集中制度,充分调度分散于施工企业各工程项目地的资金。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发挥上市公司的平台作用,结合企业的核竞争能力,选择合理时机与规模,实现科学、合理投资与融资,从而确保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

(二)加大研发力度和深度,创新和发展新技术,是不断获取高效率的源泉。研究开发首先要使施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依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形成企业特有的核心技术;其次研发投入以自有资金为主,尽可能避免与外部投资者合作;三是研发成果形成的利益,要能被企业自身所享有,不能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三)强化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资本运营效益。首先,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将企业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让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能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为实现企业目标良性、高效运转。其次,提高资本流动性。资本流动性的与资本运营的效率呈正比例变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降低库存,减少不良债务等形式提高资本流动性。再次,要转变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人治化”转向“法制化”。施工企业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现象将更加突出。施工企业要管理好资本营运的高风险,建立科学的制度和和设定科学的程序,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制度化,使施工企业资本营运收益安全有保障。

(四)宏观立法,健全和完善产权交易法则,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我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努力消除体制性障碍,通过行政立法保证企业在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氛围下竞争,促进资本运营主体的市场化、法治化。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尚未形成全国规模乃至国际规模的企业并购市场,因而应进一步建设资本市场,放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企业的投资及融资渠道。

(五)政府干预,确保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公平有效。从各行业的情况来看,由于统一开放的市场形成不会一蹴而就,市场化的机制并不发达,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在实力和规模还远不能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可以通过发挥行业管理部门调控作用,实现资本运营的市场化。一方面,企业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取得他们的有效引导、协调和服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主管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完善国有企业改组的战略规划;加深对各个行业的研究,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手段和途径;发挥政策的宏观指导作用。

1.姜洪斌.2013.关于企业资本运作的思考[J].中国商界,7。

2.赵庆双.2010.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浅析[J].商业经济,12

3.王燕、龚思玉.2013.浅谈建筑企业的资本运作[J].经营管理者,31。

猜你喜欢
资本施工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