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3-28 10:54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信用证章节实务

廖 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重庆 400060)

1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行业人才需求

一方面行业人才需求大。自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消退,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外贸出口增长迅速,外贸企业用工量也迅速增加。 2013年上半年全国外贸行业累计发布职位数5347个,就业岗位集中在操作层,主要岗位包括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跟单员、商务文秘等。其中,外贸业务员所占比例最多,达56.13%。另一方面,外贸企业招工难现象凸显[1]。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要求高,不但要求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的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能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还要求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目前,我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虽然达7000多万人,只有8万多人拥有外销员资格证书,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这说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1.2 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我校高职商务管理(营销方向)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课程。从课程的特点来看,该课程理论部分理论性,政策性强,内容比较枯燥。实务部分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条例多,内容繁琐。无论理论部分还是实务部分,对于很少接触贸易实践的学生而言,都是相对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必须革新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 学生的特点

课程教学的对象是高职学生,他们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但他们普遍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大多外向,活跃,有着动手实践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而高职商务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商务服务意识,具备一定商务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商务业务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从事商务管理相关方向相关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在课程的教学中立足学生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突出和强调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服从于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为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高专的应用型、技能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及课程组结合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体验,对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展开了教学改革和探索。其基本思路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探索;突出实践教学,知识服从于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2.1 教学内容重构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章节多,该专业的学生在一学期中完成所有内容的学习,任务紧、时间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及重构。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只保留了导论、国际贸易措施及国际贸易方式三个章节。实务部分打破传统的知识模块课程体系,以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采取模块式教学,将该部分分为交易磋商模块,合同签订模块,履行合同模块,出口业务善后模块。交易磋商模块主要包含“合同签订前的贸易磋商”、“国际贸易术语”、“进出口商品作价”三个章节,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函电磋商,成本核算和报价;合同签订模块主要包含“合同及条款内容”,“品名、数量和包装”两章,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贸易背景拟订出口销售合同;履行合同模块主要包含“运输”、“货款支付方式”、“保险”、“商品检验”、“报关”五个章节,要求学生能掌握审核信用证、安排运输、报关、报检、单据制作等业务技能;出口业务善后模块主要包括“出口收汇核销和退税”、“索赔,不可抗力,仲裁”两个章节,要求学生能够办理核销和退税手续、处理纠纷和索赔。在实务部分的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环节又有学生的实训环节。

2.2 教学方法探索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才能使国际贸易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保障。由此,课程组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国际贸易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不错的选择。国际贸易教学中案例的运用主要是三类:一是引入式小案例,主要用来启发思考,然后引入主题的。此类案例用得不多,但效果比较好。比如在介绍反倾销税时,引入当前最新的中国遭遇反倾销的案例,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什么是倾销?什么样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才允许征收反倾销税?又比如在引入介绍货交承运人组术语前,可以设计一个内陆地区商品出口采用CIF术语,卖方在货物装船前遭遇风险和损失的案例,让同学们思考有哪些办法可以为此类出口商人减小风险?从而引入新一组术语的介绍。二是验证式小案例,主要用来检验学生对老师方才讲授要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此类案例用得比较多,如在国际贸易某术语买卖双方义务讲解之后,又如在信用证支付方式特点的讲解之后均可采用案例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三是综合性大案例,要求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一般在章节结束时用。如讲解货款支付方式的选择、贸易术语的选择等问题可以用到此类案例。

(2)模拟实验教学。模拟实验教学借助于国际贸易仿真实习平台软件,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软件系统,模拟出口商,进口商,银行等各种角色,从注册自己的公司、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开展谈判、签约、履约、出口退税等活动,学生都通过实习平台软件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是呈现任务、介绍业务操作要点、辅导学生、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点评。以信用证支付方式业务流程为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介绍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当事人及权利和义务,并介绍流程,以图表形式给学生展示。在学生对流程有了一个大致掌握基础上,开展模拟实验。教师要求四个学生一组,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开证行、通知行,以某商品的出口贸易为背景完成信用证支付方式业务流程。教师补充介绍业务操作中开证申请书的填写要求和要点,由学生自我操作,教师对开出的信用证和出口商审核信用证的情况进行点评。该教学方法迎合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借助实验软件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学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仿真的环境中模拟演练,避免了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业务技能。

(3)实践教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加强与本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和联系,带领学生“走出去”,如组织学生参观外贸公司,学习和认识各类单证,甚至安排暑期实习,以增加学生对相关工作的体验和感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请进来”,通过邀请公司的经理为学生开展诸如“磋商谈判技巧讲座”、“重庆外贸物流集成体系的讲座”等。从企业人的角度来介绍相关的知识,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加强学生对外贸实践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视频播放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在通关、商检、汇付的流程介绍中,播放现场录制的视频,更加真实而深刻。

(4)情景模拟。国际贸易仿真实习平台软件虽然能够设计贸易背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开展业务,但缺点是软件操作的机械性、虚拟性,缺乏真实的人际沟通与交流,如国际贸易仿真实习平台软件能模拟函电的写作,却无法模拟面对面的商务谈判。而具备与客户谈判的基本素养和心理素质、具备与相关部门沟通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外销人员的基本素质。由此,情景模拟作为对模拟实验教学的补充,在实训教学中加以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国际贸易实训中引入包含有产品样品呈现在内的场景布置,在相对真实的场景中开展诸如谈判、草拟合同的情景模拟,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5)双语教学。国际贸易课程涉外性强,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中英文处理和录入具体的进出口业务,从函电到出口销售合同、信用证、出口结汇单据等无不涉及英文。针对学生特点和章节内容,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中适合采取维持式、过渡式两种的方法。对于涉及英文内容较少的章节,如商品检验等适合采取维持式,即以中文为主,少量渗透英文。而在涉及英文较多的章节讲解中,如信用证,交易磋商,可以采取过渡式双语教学。

(6)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出口流程业务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开展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业务背景、安排相关的商务活动及工作任务,由此展开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完成该业务工作为该章节教学活动的结束。教学环节主要是“呈现业务背景和任务—知识支撑—业务技巧—学生操作——教师点评”。

3 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实施、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比,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在教学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3.1 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问题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这成为国际贸易教学中比较难以开展的环节。课堂教学中,凡是涉及英文的单证训练,学生大多持有抵触和不欢迎态度。然而要培养职业能力,英语的教与学不可避免。课程组尝试了多种途径来攻克英文单证的学习难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是整理国际贸易单证中最常出现的专业词汇,在课前要求学生开展专业词汇的预习;二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组建商务英语兴趣小组、协会等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三是将教学内容与认证考试结合起来,如与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主动性、目的性更强。

3.2 理论教学内容与模拟实验实训内容衔接和融合问题

以任务为引领开展模拟实验和实训教学,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有较高的要求。因为有时候一项任务的完成并不是单纯涉及某一小章节的知识,而是涉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需要很好地把握知识点的讲解,处理好前后知识点的关系,避免在前后的讲解中过多的重复现象。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但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融合和关联性。

4 结语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具体的课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是高职院校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阳立高,周建华,刘建江.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9).

猜你喜欢
信用证章节实务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练就信用证修改审核的“火眼金睛”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