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财税体制改革的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三项工作重点和九项任务。其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是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是财政绩效的主要体现,务必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目标得以实现。
财政资金用在什么地方,用得是否合理,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绩效问题,还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治理国家能力认可度,关系到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和社会和谐。要充分认识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大意义。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在经济绩效上造成了浪费、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而一般行政开支比重过大,“三公消费”浪费严重更影响政府形象。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说明财政工作应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置于突出的地位。
财政支出应视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有效治理的成本。公共问题的显示要有开放、民主的机制,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受部门利益的干扰,不能受制于利益集团制造的伪问题。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预算公开透明”,“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正是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形成良好的公共问题显示机制的举措。如,当前一般性行政支出膨胀过快,“三公消费”方面群众满意度低,必须向群众交实底并根据群众意愿加以约束。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要靠预算的科学合理来保障。财政预算的程序正义、决策民主至关重要。广东省人大代表今年在审议财政预算前提前一周拿到政府预算草案报告。让代表对预算草案报告“看得完”、“看得懂”,这种审议不走过场,提高了代表对财政预算审议、监督的实效,值得推广。财政部提出,要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有助于财政预算更加科学、精细,是保障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制度努力。
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要突破旧的利益格局的束缚,要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来摆脱一些旧的机制、体制性问题。固有利益格局会对不合理的支出制度产生自我强化效应;以GDP 为主导的政绩考核机制,会导致地方政府过度重视经济建设支出,而长期忽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政府职能边界不清,政府责任模糊,会使财政支出缺乏刚性约束,使政府行为越位和缺位并存,与此相关,财政支出就会一边产生浪费,一边必要的财力安排又不足。因此,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改变不够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难点,必须取得突破。
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财政绩效评价制度,使财政支出有评估、反馈、责任追究的依据,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必要措施。要制定绩效评价规范、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要将评估结果和处罚结果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