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产业化探析

2014-03-28 10:54史兴庆
传媒 2014年8期
关键词:产业化栏目

文/史兴庆

近年来,微电影的发展持续火爆,其产业化也在不断拓展中,但微电影要实现产业化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微电影的各生产要素之间需形成有机的产业链,需有生产模式和赢利模式,至少也要有较为明确的产业空间和盈利前景,而微电影目前尚不具备这些因素。微电影的产业化之路,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盈利模式不理想

产业化并不只讲求盈利,但没有盈利,无法达成产业化。微电影有不同的种类,不是所有的微电影都致力于盈利,但只有微电影盈利了,才能支撑起微电影产业的格局,而微电影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目前,微电影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

广告盈利模式。目前,商业微电影主要靠广告盈利,其广告则主要分为贴片广告和软植入广告两种。相比于直白地进行宣传贴片广告,“润物细无声”的软植入广告更受到商家和制片方的青睐,成为商业微电影的主要赢利方式。

商业微电影的制片方在拉来投资、得到赞助之后,通过贴片广告和软植入广告给予对方回报,并同网站进行利润分羹。网站是微电影的主要播出平台,影片要通过网站审核才能播出,并且只有网站将微电影推到醒目的页面位置,影片点击率才能上去,才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由于单个微电影的影响力有限,高价位的商品和服务植入并不多见,主要以中低价位商品和日常服务为主;植入广告也不能太多,否则影响剧情和观众收视,植入广告的盈利空间不大;加之网站的“分羹”,制片方收益有限,而且这种收益还受点击率的影响,如果点击率达不到商家预期,收益也会大打折扣。目前,少数有实力的专业团队能拉来大广告客户,拍摄的微电影有一定盈利空间,但更多的微电影团队,则没有这样的实力。

“私人定制”模式。这也是微电影的一种盈利模式:不是植入商品和服务,而是为客户量身定做微电影,其核心是故事,是微电影产品,而不是广告。采用“私人定制”模式,走在前头的是婚庆公司推出婚庆微电影:由新娘新郎唱主角,选择一些美丽的场景,设计一些简单而温馨的情节,呈现出一对新人的甜蜜爱情。

“私人定制”微电影,同人物纪录片和宣传片有相似之处,但不受真实性的限制,手法灵活多样,也不需要借助网络或电视台播出,没有利润分流;目前“私人定制”微电影已不局限于婚庆领域,而是为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领域的客户所接纳,但由于制片难度不大,业内竞争激烈,利润不高。

付费点播模式。相比于广告和客户的产品定制,微电影的付费点拨模式目前尚处于理想架构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的操作。

理论上,微电影可以借鉴一些网站的电影付费点播模式:客户注册之后,支付少许费用,下载影片观看或者在线观看。也可以采用有线电视的VOD视频点播模式:用户根据需要,点播相应的视频节目,通过电脑、电视机等终端设备接收观看,这两种模式,都改变了过去观众的收视习惯,属于新兴的增长点,但目前的产值还远不能代替传统的票房和广告收入。

对微电影而言,付费点播的操作难度还很大,主要问题出在内容储备上。付费点播的前提是要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库。电影和有线电视之所以能运作付费点播,是因为有数目庞大的电影大片、海外电视剧、高品质的纪录片、演唱会等可供点播,而这些影视产品很多是平时在电视上见不到的,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微电影目前尚没有这样的内容储备,所以,要走付费点播的路子,得首先解决让观众“花钱看什么”“什么值得花钱看”的问题。

生产模式不明确

微电影的生产具有投资小、制作周期短的特点,目前还没有找到能发挥其优势的生产模式,而且也难以借鉴现有的较为成熟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生产模式。

难走电影产业化之路。商业电影大投入大产出的模式,微电影走不通。理论上微电影也可以大投入、大制作,成为“微电影大片”,但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因为无论投资方还是创作方,有了大投资,首先考虑的是拍电影和电视剧,而不是只有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微电影,这种共识和规则,并没有因微电影的火爆而改变。所以,微电影只能限定在成本不高的前提下创作,但投资小,也就意味着难有大的产出和高的利润回报。

小成本电影也没有成功的生产模式可供微电影借鉴。多数小成本电影票房不理想,虽然也有一些获得了成功,但这种成功仍然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属于“黑马”,其规律并未明了、难以复制,票房的不确定性很大。至今,一些小成本电影在票房大卖之后,其续集或后续产品鲜有成功的个案,比如宁浩的“疯狂”系列,《疯狂的石头》票房“疯狂”了一把,而其后《疯狂的赛车》以及《黄金大劫案》,基本上从“黑马”现回了原形,无论内容还是票房都没有太大惊喜。

同电视栏目“联姻”现尴尬。电影的成功经验无从借鉴,那微电影能否向电视“取经”?实践证明,微电影可以栏目化,但处境比较尴尬。目前,有几家电视台开办了微电影栏目,对微电影进行栏目化运作和批量生产,但这几个栏目的发展难说成功,影响力至今有限;更为尴尬的是微电影被栏目化之后,其内容和创作风格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失去了微电影鲜明的个性,无论从内容还是视听形式上,都变得平淡,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难以培养起对栏目化微电影的忠诚度。

不走栏目化之路,单个微电影在电视台播出的传播效果也不显著:既不能像新闻节目那样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没有电视剧的内容和时长优势,可以用错综复杂的剧情吸引人;同时又不具备真人秀节目强大的新鲜感和视觉冲击力,只能被淹没在大量的电视节目中,收视率不高,广告效益也难有保证。

产业化的着力点

目前,微电影要发展成相对独立的、类似于电影行业的微电影产业,条件尚不成熟,称之为微电影产业也显勉强,但微电影可以为电影产业在内的整个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这成为当前微电影产业化的着力点。

提供人才支持。微电影不缺人才,但微电影的创作团队往往缺少稳定性和持续性,难以形成恒定生产力。一些有天赋有实力的青年创作者,多把微电影当做“敲门砖”,一旦从微电影创作和生产中脱颖而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拉来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大的支持之后,便迅速转入电视剧和电影领域。微电影很难留住自己培养的人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微电影能为电影、数字电影、电视剧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支持,成为其后备力量,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现有的影视产业也需要这种人才支持,以电影为例,国产电影虽然一直在进步,票房也一路走高,产值不断增加,但整体效益尚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因素,还在于电影人才短缺,甚至青黄不接。电影是个万众瞩目的“圈子”,但其人才聚集和储备程度,远低于社会预期。而且目前很多行业都在面向社会广纳人才,电影圈之外的有识之士,仍鲜有机会进入这个领域,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其创作和生产都还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垄断性和封闭性表现得仍然较为突出,阻碍了行业和产业进步。

微电影的出现,削平了电影的门槛,把“高不可攀”的电影创作和生产拉下神坛,使其平民化,让大量的社会力量涌入了这个领域。很多微电影的主创来自不同行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电影生产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的动力。

拓展内容品类。微电影可以拓宽影视剧原有的创作领域,在增加其内容品类上提供帮助。现在人们对影视剧的欣赏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国产电视剧,观众希望看到更丰富的内容,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自然就“移情别恋”美剧和韩剧。其实我们有足够精彩的内容可以翻拍成影视作品,发展也堪称日新月异,只是很多内容没有被影视创作者发掘出来而已。而要实现这一突破,依靠原有的力量显然不够,需要借助于“他山之石”,而微电影“可以攻玉”。

微电影生命力很强,但目前发展还不成熟,其产业化之路也遭遇一些问题,存在变数。对微电影的产业化,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但也不必一味贬低和否定。在现阶段,如何发挥出微电影的长处和优势,来推动电影产业在内的大影视产业的发展,使其更上层楼,比实现微电影自身的产业化也许更有价值,更值得关注和思考。

猜你喜欢
产业化栏目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关于栏目的要求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栏目约稿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系统产业化之路
栏目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