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与大学的理性应对

2014-03-28 10:29:01闫文军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大学课程

闫文军

(天水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甘肃 天水 741001)

从12世纪欧洲人类第一所大学的诞生至今,大学在时代变迁、朝代更迭的不断变换中艰难前行,它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之一,而且其重要性与时俱增,大学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但是随着超媒体时代的来临及网络技术的普及,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课程资源以其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受到诸多学习者的青睐,传统大学的功用受到质疑,教学组织形式面临重大挑战,人们开始怀疑大学存在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全面地认识MOOC,理性分析大学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审时度势地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直接关系到大学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一、MOOC简介及优势分析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在线学习课程资源,目前由Coursera、edX、Udacity 三大教育机构组成,2013年在全球遍地开花,从欧洲到亚洲,基于MOOC模式的高校教育联盟不断出现,它向人们提供了大规模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受到众多学习者的推崇,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参与MOOC模式中的各种学习。与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方式相比,MOOC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融合:从教育对象的选择来看,MOOC并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只要学习者完成个人基本信息的注册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由某所知名大学提供的在线课程学习的资格认证;从学习时间及结果认证来看,学习时间一般规定为1~3个月,每门课程都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时段,学习期满经过考核合格颁发相应的认定证书,证书一般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学习者的就业提供方便。在美国,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认可学生在MOOC上修得的学分;从教学的内容、方式来看,学生在线学习的内容主要以某所大学知名教授提供的课程内容为主,学习内容以video的形式呈现,除教材之外,还设计有课后作业及考试,90%以上的学习内容属于教师引导型,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可以进行在线互动交流。MOOC与大学传统的教育教学相比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MOOC是对传统大学教学的颠覆,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一支粉笔、一张ppt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媒介、手段、方式都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固定的座位,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有统一的要求,学习缺乏变通,教学过程单调乏味。MOOC模式下的教学则利用超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创造新型学习模式。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要求,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激烈的在线互动赢得了众多学习者的认可。

(二)MOOC有利于加强大学、社会、政府之间的联系,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当代大学发展的根本诉求。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大学、社会、政府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与链接的纽带,而MOOC的出现,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从大学层面来看,大学可以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大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推向社会,以此为纽带加强与政府、社会的联系。一方面大学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也是对自身品牌的一种变向宣传。从社会、政府层面来看,通过学习者的不断选择,获得学习者认可的大学将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优质的办学资源,从而有利于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三)MOOC加速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MOOC以互联网为依托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组织受场地限制,加强了不同国界的大学与大学以及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互换与共享,大学真正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MOOC以其低标准的准入制度、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对低廉的成本投入吸引着众多的学习者,使所有的学习者都有可能享受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推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使大学的功用辐射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

二、MOOC浪潮下大学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的功能受到质疑,大学作为唯一从事教学、知识传承场所的地位受到动摇

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中世纪的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当时的大学主要为君主和教皇服务,大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传播高深知识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人才,因此在大学建立之初,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主要功能。19世纪,德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冯·洪堡在新创立的柏林大学提出了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认为大学在从事教学工作、传承知识的前提下,应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到了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莫雷尔法案》,大学的第三大职能——服务社会也随之诞生,认为大学在从事知识的传承与科学研究之外,应该积极把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发展到了当代,人们在原有大学功能的基础上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来看待。因此,通过梳理大学功能演变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作为发挥单一功能和作用的欧洲中世纪大学还是四大功能叠加的当代大学,无不把从事教学、传递知识作为大学发展的根本之所在。而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代大规模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及其形成的学分、证书认定模式汹涌来袭,它越过了大学的围墙直接向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为学习者就业、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其便捷、高效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怀疑大学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既然基于知识传播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都可以通过网络以更为低廉的代价来实现,那么大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大学只沦为为通过MOOC取得学分的学习者颁发证书的机构吗?

(二)大学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将面临重大改革,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随之发生重大转变

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它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及学生构成。从孔子创立的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到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建立的开放教学等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班级授课制始终以其高效而相对稳定的优势处于当下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主流地位。正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运用,才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及知识传承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MOOC的出现使得原来平静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激起了变革的层层涟漪,它以一种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人们认为只有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及固定人员搭配的前提下才能展开教学的观念,也使得知识的传递不必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不再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而是由更多高水平的知名教师来扮演学习过程中“引导者”“解惑者”的角色。一方面,大学的“生师比”显得不那么重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逐渐变得微弱;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明星效应”,造就一批“明星”教师。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大学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质疑,对大学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诸多的要求。那么,大学如何充分利用现代超媒体技术,改变教学组织方式、提供高质量教学服务、实现教育技术的革新就显得尤为关键。

(三)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发生变化,课程体系亟待改革

课程体系是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各种内容、形式、形态的课程如何有机结合达到整体优化效应的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平衡发展[1]。大学课程功能的改进,课程体系的完善,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具体的着眼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大学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大学课程体系是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基础课教授学生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经历了时间考验的知识,专业基础课是围绕学生所学专业构建的基础知识,专业课是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三部分课程的开设顺序按照年级依次递进。MOOC使得大学不得不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改变,对课程的体系做出调整。学生的在线学习以满足自己的兴趣为基本的出发点,迫使大学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开设课程,也尽可能使学习结果的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的意志,并根据学习者的喜好对教学方法做出改革,甚至出现一切以“学生意见为准”的倾向[2]。

(四)大学的招生竞争将空前激烈,资源优化配置迫在眉睫

大学作为一种组织机构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并源源不断地从社会汲取能量以保证生存和发展,大学之间,不管是国内与国际之间,还是一流大学与非一流大学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展开竞争。可以说,竞争已成为大学生存和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既是大学获取“稀缺资源”、战胜对手的手段,也是现在乃至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方式[3]。MOOC的到来,加剧了大学之间的竞争,谁能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教育资源,谁将在竞争的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对于大学而言,如果想提升其学生市场占有率,扩大影响,向公众提供MOO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借助网络占领高等教育市场,也是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4]。因此,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大学必须做出大力变革,如何为学习者提供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的“品牌效益”是大学必须面对的关乎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

三、基于MOOC的大学应对策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汹涌而来的MOOC浪潮的冲击,大学应该加强自我反思,树立危机意识,理性应对。

(一)保持大学理性,重新审视大学的功能

黑格尔认为理性是最完全的认知能力,是认识的最高阶段,只有理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具体、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大学的理性应该是人们在把握大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最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保持大学的理性就应该明确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分清楚大学的所为与所不为。在观念上,重新审视大学的功能与作用,理清大学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为了知识的传承、人才培养,但是知识传承、人才培养不是墨守成规的坚持,也不是媚俗的曲意迎合,而是在坚持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学术两大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适度的超越。在学术上,应始终秉承高深学问研究的大学宗旨,既不能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也不能置社会的潮流于不顾,在保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理念指导下积极服务社会。

(二)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除了具有一般组织机构的特征外,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并以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形态表现出来。大学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起到“润物无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潜移默化的浸润,这是其它组织机构所不能比拟的。面对MOOC浪潮的冲击与社会的质疑,大学就应该发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大学可以坚持“既有大楼又有大师”的指导思想,通过“大楼”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大学的文化内涵,通过“大师”的建设增加大学文化积淀、增强大学竞争力;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发挥作为一种独特组织机构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在精神文化的建设方面,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的精神文化内涵。

(三)创新大学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教学模式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的大学,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变革及学习者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应该积极地作出回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在教学媒介的利用上要积极利用新型网络技术,实现校内知识传播与校外知识推广相结合的传递模式;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既要秉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又要积极创新适合学生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老知识不老,新知识很新”的思想,属于本专业、本学科传统的优秀文化知识,要坚决传承,发挥古典知识的魅力,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前沿理论,应高瞻远瞩,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参考文献:

[1] 陈静.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1-163.

[2] 王洪才.大学潮课:趋势还是昙花一现[J].大学教育科学,2013(3):43-44.

[3]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2.

[4] 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N/OL].(2013-11-03)[2013-11-10].http://www.edu.cn/li_lun_yj_1652/20130506/t20130506_939303_1.shtml.

猜你喜欢
学习者大学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