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职教基地对接永川建设川渝黔商贸高地的对策研究

2014-08-23 07:13:42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永川高地商贸

王 伟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

拥有得天独厚的商贸发展基础和重庆职教基地名片的永川区2004年开创了中国职教第四种模式——“城校互动”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整合现代职教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共享融合,实现教产对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庆职教基地如何进一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走出一条职教与商贸互动发展的新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产对接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教产对接的背景分析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协同推进教产对接、产教融合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

1.推动教产对接的顶层设计已经启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3年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要求“高职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有机融合”。最近,教育部正在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研究制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进一步提升职教服务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能力[1]。很多地方政府也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将职教园与产业园同步建设,使其融合发展。

2.教产对接的工作机制在逐步完善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行业指导机构在教产对接中的作用,即以产业细分为起点,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标准,将教产对接细分为教行对接、校企合作、专业和职业融合,逐渐完善政府主管部门主导、行业管理部门和自律部门指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目前,教育部已批准设立了59个行指委。

3.教产对接有力地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依据产业行业标准,我国目前已制定了18个大类410个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开发了28个专业类别295门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推进产业、企业、专业与职业融合,不断完善教产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4.创新教产对话机制

2010年以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学(协)会,举办了30多次教产对接活动;组建了约700个职教集团,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中职校、90%以上高职校[2];开展了由行业组织牵头设计、企业深度参与实施的全国技能大赛,颁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使之与产业发展同步。

(二)教产对接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产业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对接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永川区作为连接川渝黔的重要节点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统筹城乡商贸发展试点区,拥有中国职教第四种模式之称的重庆职教基地。目前,永川区有22所中高职院校,其中商贸类院校8所,具备一定的商贸办学实力,并组建了职教基地财贸职教集团。永川区作为重庆职教的排头兵,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建设重庆职教基地”和“打造中国西部职教高地”的远景目标,必将以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抢抓《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政策机遇,加快推动重庆职教基地的改革和发展。

商贸流通业一直都是永川建设“双百”城市的主导产业。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2.3亿元,增长17.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0.9亿元,增长17.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4亿元,增长12.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1%和2.5%。全年实现批发零售业销售额326.3亿元,增长18.4%,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9.6亿元,增长20.9%,商贸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3]。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商品销售总额及增幅、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对外辐射交易额、人均消费额连续多年保持渝西第一,并在川东黔北城市处于领先地位。永川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打造川渝黔商贸高地,建成100亿级商圈、100亿级市场集群、200亿级商贸物流园区”,这既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需要,也是建设“双百”城市的必要条件之一,永川商贸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如何有效促进职教基地对接永川建设川渝黔商贸高地,十分必要和紧迫。一是自身可持续发展和重庆职教未来蓝图,已对职教基地的提质升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在“城校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园校互动、教产对接”,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而背靠商贸行业企业发展,紧密对接商贸高地建设,就是实现职教基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二是永川在建设川渝黔商贸高地的实践中,已经对商贸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职业能力培训、资格鉴定、继续教育以及再就业辅导等方面构成了强烈的现实需求,商贸业的未来兴衰与职教基地的发展已然一体,两者的深度对接和统筹规划被提上重要日程。三是有关两者的战略定位和远景规划已分别列入政府“十二五”规划和专项规划,但缺乏整合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这也亟需我们的深入研究。

二、职教基地与永川建设川渝黔商贸高地的耦合分析

(一)职教对商贸高地贡献较高,但后者对前者的依存度不高

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发展和结构调整有较强的贡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已有的实证表明,职教发展对我国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和产值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5.04%和4.04%,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则分别达到2.41%和4.61%。职教经费投入对第二产业产值增加当期有1.3%的贡献率[4]。我们以“职教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变量代表职教基地,以“永川区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变量代表商贸高地,做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易见职教基地与商贸高地存在高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3,说明前者的发展对后者的建设影响巨大。再以Eviews5.0软件做2002—2010年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得到线性方程Y=11.3985X+2.4167,其中X为职教基地固定资产投资,Y为永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程表明,职教基地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永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加11.4个单位,职教基地对永川商贸零售业拉动作用明显。

表1 相关分析矩阵

注:各变量数据来源于重庆市永川区教委,时间跨度为2002—2010年。

值得注意的是,以“永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解释变量X,“职教基地固定资产投资”为被解释变量Y,得到的线性方程为Y=0.0766X+0.188。易见,商贸高地对职教基地的贡献明显偏低,即商贸高地对职教基地的依存度不高。究其原因,其实无论是从发展动力和运行机制,还是从配套举措来看,永川商贸业仍处于政府培育型的粗放式发展阶段,集约化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还未显现。换言之,政府主导、政策诱导、市场自发的动力传导机制还没有形成,这导致了永川商贸行业企业总体活力不足,产业集聚能力不强。正是由于商贸业的自循环逻辑,使得职教资源难以渗透进来,这种持续的脱节发展,使得永川商贸业对职教的依存度大大降低,十分不利于教产对接的融合发展。

(二)职教基地人才培养现状不适应商贸高地建设需要,后者服务前者不够

永川区职教基地目前有商贸类专业的中高职院校8所,即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重庆经贸中专校、永川职教中心(工商校已并入)和永川对外贸易校。

从人才培养投入来看,永川区政府每年预算1 000万元,免除基地内永川籍中职学生的学费,对毕业后在信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企业就业的区外户籍中职学生也全额补贴学费。截至2011年底,职教基地已累计投入专项经费3 300多万元[5]。但近几年来,由于整体经济增长放慢,地方财政偏紧,使得持续的职教经费投入面临压力。另外,各院校又忙于创建国家或市级示范校,基建投入倍增,而日常教学运行经费、教学改革及研究、设备购置、图书购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等方面却不断缩减,尤其是商贸类专业。

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职教基地与永川及周边商贸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仍显不够,校际交流较为缺乏。特别是在围绕校企、校际间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开展、课程体系衔接、专兼职师资流动、职业技能大赛、教学资源共享共建等方面亟须加强。

从人才培养结果来看,商贸类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学校不能对接本地商贸企业和行业开展人才培养,毕业生最多的专业为会计和工商管理,缺乏面向川渝黔商贸高地未来发展需要的贸易类、连锁类专业,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比例也较低。

尽管近3年来,无论是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还是项目扶持方面,永川建设川渝黔商贸高地的步伐快于职教基地发展,出现了商贸高地“倒逼”职教基地变革的严峻形势。但商贸高地“先富”带动职教基地“后富”的理念还没有建立,主动服务、共赢发展的互融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上述人才培养投入、过程以及结果中,商贸高地理应发挥的积极作用不突出,产业主动辐射职教、企业主动指导学校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两者在人才培养这一共同使命上,付出与获取不对等,出现了商贸高地“搭便车”现象。

(三)职教基地与商贸高地在规划和建设上不匹配,二元分割发展

商贸类专业和院校大多存在办学条件薄弱、校企合作资源匮乏等瓶颈问题[6],职教基地内的8所院校依托财贸职教集团办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合力度和规模效应不强,与商贸高地无缝对接的差距仍然很大。

一是商贸与职教缺乏匹配性规划,难以发挥教产的集聚功能。永川区“十二五”规划中,有分别对商贸业和职教基地发展的远景规划,但没有把两者统一起来,缺乏产教对接的顶层设计和融合思想。同时,基地内的院校几乎都分布在郊区,集中度不够,与川渝黔商贸圈的布局悬殊,难以与企行业共管、共建、共赢商贸资源。

二是组建的财贸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不健全,政行企校的平台功能发挥不充分。鲁昕副部长在2013年全国行指委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的职教集团已有600多个,但大多数还没有很好地体现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真正内涵”,其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国家制度和行业指导机制,企业也就不可能真正参与进来。财贸职教集团建设目前也没有纳入地方制度,亦没有商委、工商联等行业加入和指导,其“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学校只能“单相思”。

三是职教基地没有制定与商贸高地对接的专业建设规划和社会服务规划。众所周知,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最为紧密,前者除了依托后者还应服务于后者。但目前各院校专业设置还缺乏统一规划,新专业申报与产业结合明显不够,校企合作缺乏利益切入点,校际合作层次偏低,而职教为商贸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和技术支持也十分有限。

四是商贸高地建设与职教基地发展不同步,二元分割带来了发展障碍。从二战后崛起的德国以及新兴经济体新加坡的职教发展易知,职教从来都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同步,两者之间存在作用和反作用机制。而永川建设川渝黔商贸高地起先是依托于职教基地的“城校互动”(2004—2008年)效应,当商贸高地初显规模后(2009年至今),却未能及时反哺职教基地的发展,导致了两者的二元分割发展,职教基地和商贸高地可持续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受到了挑战。

三、职教基地对接永川建设川渝黔商贸高地的对策分析

(一)制定地方制度和专项规划,打通教产对接政策通道

围绕重庆市和永川区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出台《重庆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重庆市关于推进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文件,完善《重庆职教基地事业发展规划》《重庆职教基地产业发展纲要》《重庆职业教育城建设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健全《重庆职教基地财贸职教集团章程》《重庆职教基地财贸职教集团办学联席会议章程》等运行机制。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积极推进职教基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教产对接办学活力,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职教与产业发展的条块分割、错位脱节的状况,打破政策壁垒,整合教产资源,以点带面建设教产对接示范区,使职业教育走现代化、集约化的办学道路。

(二)创新财贸职教集团办学体制,打造政行企校对接平台

财贸职教集团要以构建现代商贸业新体系和现代职教体系为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在规划上优先安排、在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的要求,切实强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作用。依托财贸职教集团的“教学”平台,打造体现“经营”理念的“永川商贸孵化园”,发挥孵化器作用,探索“教学经营”一体化的“园团融合”模式,从而实现教产对接、园团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定位。要按照“区域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基地”的总目标,制订“集团带动院校协调可持续发展、孵化园植根职教对接商贸高地”的具体目标,吸收周边区县政府部门、行业部门和重庆文理学院等新成员加入,设立职教集团理事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教学经营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基于就业创业理念,探索中高职“3+2”(3年中职2年高职贯通)合作培养和校企“教学经营”一体化的“3+2”(3天在校学习,2天在孵化园开店经营)工学交替办学新体制。

(三)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产理念对接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系统培养要求,职教基地应围绕商贸高地建设,推动教产有效对接,产教有机融合。一是加强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纵深对接”,认真梳理商贸业产前产中产后、售前售中售后的产业链,寻找相应的专业链,以此作为规划专业布局的前提。二是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双向对接”,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不断优化升级现有的财会、工商管理类专业,优先发展特色鲜明的贸易、连锁类专业,切实提升商贸类专业群整体实力。三是实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技能提升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三重对接”。加快面向商贸业的职业导向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探索“教学经营”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教育,把课堂设在门店,把门店设在学校,实现商圈、孵化园与职教基地的联动互融发展。

(四)加强专业建设,解决教产对接的人才和生产服务脱节问题

专业是职业院校的品牌和灵魂,搞好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解决职教基地与商贸高地建设日益严重的人才脱节问题。一是以创建示范性院校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商贸企行业的持续调研,进行职业领域分析和区域地情分析,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二是积极探索筑巢引凤、引企入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成立商学院和创业学院,推行精英班、店长班培养;三是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等多元模式课程改革;四是通过“送、下、带、引、聘”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五是借助财贸职教集团指导、咨询和服务的平台功能,成立商贸研究所、产学研促进会等,拓展生产服务功能;六是建立动态的专业评估、预警和反馈机制,健全面向商贸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质量报告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鲁昕.提高行业指导能力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鲁昕副部长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3-01-30)[2013-09-1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301/147350.html.

[2] 匿名.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全面免费将是大趋势[N].光明日报,2013-02-22(2).

[3] 重庆市永川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永川调查队.重庆市永川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永川日报,2013-03-30(4).

[4] 王伟.中职教育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1):44-47.

[5] 凌泽恩.嬗变——来自我区职业教育的报道(上)[N].永川日报,2012-04-25(2).

[6] 王伟,冯树清.东中西部7所财经类高职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2(9):25-28.

猜你喜欢
永川高地商贸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52
燕晗高地
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 07:08:58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画像即墨商贸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08-31 02:20:10
苗品记永川秀芽
今日重庆(2017年6期)2017-07-05 13:09:15
苗品记永川秀芽
今日重庆(2017年5期)2017-07-05 12:52:27
苗品记永川秀芽
今日重庆(2017年4期)2017-06-05 14:59:21
商贸信息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