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4-03-28 06:11黄显官
财务与金融 2014年4期
关键词:用率外用效益

黄显官 谢 莉 裴 华

固定资产是支撑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条件,它所占的价值份额较大,也是高校定级、核定招生规模、评定综合实力等的重要参考条件,但是由于其安放位置相对固定、价值沉淀且流动性差、部门占有属性鲜明,尽管其价值大且具有显著的重要性,但是管理人员的热情不高、管而不用、用而不管的现象十分普遍,最终造成使用效益极其低下,因此探索高校固定资产有效使用的路径,是一项十分紧要且极有意义的工作。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的配置步入了高校外延建设的误区

由于管理体制以及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贪大求全,不断地争资金、争项目,其中大量地投入购置了固定资产,包括土地、房屋以及高端值高精密的仪器设备,其目的就在于在粉饰外延,颇有拉虎皮做大旗的味道,并以此为基础获取更多的不当得利,比如成功开设新的专业、成立新的学术研究中心、配置不相适应的高端人才等等,而随之就会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流入,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有碍学校的长远发展。

导致这样的结果,关键是有其拉动高校采取如此行为的巨大动力和推力,动力来自于不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导致各高校各显神通、到处争资金争项目,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以此进行缺乏内涵的外延扩张;而推力来自于高校管理和决策者通过校舍等固定资产建设来满足对自身显赫政绩的需求。

(二)重实物的存在而轻视价值的转移与增加

长期以来对国有资产的总要求就是保值增值,对于固定资产这一块来看,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就只剩下了前者,即保值,而且保值概念是狭隘的,它只讲究实物形态的相对完整,并不追究因为科学技术进步所造成的隐性技术性损耗和贬值。对于增值的考核,目前的考核体系更是无从谈起,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也无法追溯还原,最后因此只有落空。

目前的考核体系只要固定资产的实物存在,原则上也便认定其价值存在(账面原始价值),管理者便算是尽到了职责,至于通过使用方式来实现价值转移和增加,则无法实现。

(三)人为界限分割所造成的浪费巨大

在高校之间,由于学校性质、管理权属、所处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校校之间各自按照自身的规划进行投资建设,关于固定资产的实质共建是非常少的(前几年的校校合并算是一次大的资源优化组合),站在一定区域来整体辨识,其中的重复性购置所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在具体的高校内部来看,因为教学与科研、科研的各项目之间、部门之间、经营与非经营之间各自为政而带来的重复性投入所带来的浪费也是巨大的。

(四)缺乏正常的维护保养导致寿命缩短,造成了一定的隐性损失

由于高校缺失专业的设备仪器维护维修人才队伍(尤其是缺失高精尖设备维护维修人才),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害或加速损害,而一旦出现无法正常运转时往往采取了外包的维修方式,这样的方式是相当不利的,由于缺乏追偿损失的制度导致由此造成的损失无法得以弥补,不但影响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带来价值不低的损失,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探索

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不同的阶段两者所占的分量有所区别,在学校统一规划所形成的类似于指令性计划而形成启动、攻坚和冲刺阶段是激励的成分要多一些、在平稳发展期是约束成分要大一些;在部门主动申请新立项的投入期,约束行的成分要大一些。

(一)管理理念创新。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有创新的观念,向改革和创新要发展的动力,不能持保守态度处于一种维持的低效姿态,摒弃固定资产自身所具有的那般沉寂属性,始终贯穿和秉持价值流动性的管理理念。

1、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资金转换。目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控制得比较严,多采取专项指标管理,一旦未按规定程序及时办理,便丧失了机会,对于这样“桥归桥路归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容易导致引导购买的不利后果,因为有指令性资金计划,所以大家都去争、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由此产生的社会效果肯定不是高效的,为此笔者认为可以放开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之间的界限(重大固定资产投入可以专项管理),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各高校的主动积极性、减少不必要固定资金的投入而自主增加流动资金,转而提高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益。

2、管理权与使用权的彻底分离。为了充分破除部门管理权限限制下所带来的低使用率,就有必要将管理权与使用权彻底分离,管理权可以放在具体的部门,但使用权必须放开,购置发起人不能对固定资产具有独占性,任何部门和个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对使用权附加不合理限制条件;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完全完整、维护保养和使用效率等内容均需负责。

3、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紧密结合、并重管理。实物是价值存在的基础、通过使用方式转移价值是其存在的目的,但是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而忽视其价值管理“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因此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简单堆放和随意使用,目前存在于高校的诸如“宁愿放坏了也不处理、只要实物本身存在结果就没有责任”、相反如果采取了某种处置方式导致实物不存了,最后就会遭致众多的责难和疑问等典型的“要物不要值”的作法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沉淀和损失,理应追究其管理不当的责任,不能默许和纵容。

4、实施快捷的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身份转变处理。在坚持所有权不变、有效使用期间内最大负荷率的原则下,对于非经固定资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界限不能成为互用的沟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在闲置时间段可以互为对方开放,也可以向社会开放,收费标准和分成比例可以相互协商;在非经固定资产向社会开放使用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只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千万不能为了创收而挤占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使用时间和空间。

5、减少行政性占用固定资产的比例,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在高校固定资产中房产所占价值的比例较大,在目前严格三公经费的大环境中,应当严格压缩行政办公用房,最大限度让渡给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创业、活动等方面使用;同样的,包括公车、办公用设施等也需要严格配置标准,不能挤占教学科研资源、不能造成任何的闲置和浪费。

6、大胆地依法依规合理处置固定资产,使其使用价值与实物形态价值一致。

现在高校的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显得谨小慎微,生怕担责,自认为只要实物存在就不存在责任问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惰政思维主导下的无为行为,由此造成的隐性损失是巨大的,因此需要督促管理者依法依规地采取适当的方式及时处理固定资产,以便充分发挥出其蕴含的巨大价值。

对于使用率低、维护费用大、接近报废的仪器设备,可以采用变卖、出租、报废等方式予以处置,以便减少相关费用、盘活资产;对于闲置、多余的固定资产,既可以出售、出租,也可以实现性质的转换,从非经资产转为经营资产;对于自身需要但使用率不高的固定资产,对其剩余的能力向社会开放;对于图书、运动场地、演讲厅、景观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面向社会采用适当的方式来提高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向存量要效益,向增量要责任和效益。

为了抑制固定资产的无效投入,有必要收紧投入的口子,并且分别就存量和增量部分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即向存量要效益、向增量要责任和效益。

将高校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盘查摸底,针对不同资产的不同情况,果断地采取合理的处置方式予以统一调度,建立精简、高效、统一的使用制度和考核制度,核心目的就是提升使用效益,让固定资产的价值因素活跃起来,通过有效使用来转移和增加价值;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购置发起人需要提交详实可行的论证报告,并将其视为第一责任人,强化效益和责任的双重管理,为此首先严格入口管理,把重复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项目拒之门外;其次严格过程管理,凡是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量化指标的,则必须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严格成本核算,将成本予以准确归集与分摊,计入各部门予以严格考核。

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整体处于一种无偿使用的状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保养修理费、人员管理费用等直接和间接费用均未进行成本核算,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均不相关,为此有必要破除常年累积的这些陈规陋习,实施严格成本管理,将固定资产折旧费(或使用费)、维修费、维护费、人员管理费计入成本,采用恰当方法准确地分摊到使用者头上,实施责任成本中心核算制,最终将这部分成本与部门和个人绩效挂钩,迫使其步入重视成本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时间长短和使用质量高低)、厉行节约的正确轨道。

(四)加大公用型固定资产建设投入,减少或限制专用型数量。

为了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就必须破除上述的种种界限,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统一的固定资产配置,原则要求建立共用的中心实验室、教研室等、限制小范围的“小灶型”教研室和实验室、限制或取消独特专用型固定资产的购置。

采取多种方式鼓励配置公用型固定资产,第一层面是校内的统筹,由专门的管理部门针对本校学科设置、在校学生规模、教学计划、科研计划等及相关因素制定短期和长期固定资产配置预算,从全局出发,汇集部门需求但消除部门割据,实现校内用途关联的固定资产共享;第二层次是搞校校联合共建,根据本校需求量的大小来衡量投入是否合理,如果被判别为无需投入、缓投入、联合投入等项目,则可以通过联合兄弟院校建设联合实验中心的方式予以解决;第三层次是实现校社资源共享,这是指本校使用量较小或者仅且是短暂需求的,则可以寻求本辖区内的社会资源给予支持和帮助。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学校给予了科研项目负责人极大的经费自由支配权,于是对使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放得很宽松,再加之项目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由此导致的重复投入和无效投入现象比较普遍,这是不对的,各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并制止这类浪费行为,必须实行全校统一规划,科研经费中固定资产购置费可以通过租赁费、有偿使用费等方式划转给学校。

(五)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并予以严格执行。

这里所提到的考评指标重点事关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方面,包括但并不仅限于下列指标,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时间(可用小时或课时计量)、自用费用标准(元/小时)、外用费用标准(元/小时)、自用率、外用率、闲置率、年度使用率、补偿率等等。

上述指标的含义: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时间=(资产寿命天数-维修保养天数)×24小时/天、自用费用标准=(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维修保养费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时间、外用费用标准=(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维修保养费用+适当加成利润)÷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时间或者=自用费用标准×(1+利润率10~30%)、固定资产自用率=(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时间÷自用时间)×100%、固定资产外用率=(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时间÷对外使用时间)×100%、固定资产闲置率=固定资产外用率=(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时间÷闲置时间)×100%、固定资产使用率=自用率+外用率或者=1—闲置率、固定资产补偿率=(对外使用收入总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上述指标的勾稽关系及基本要求:

自用率+外用率+闲置率=1;固定资产的闲置率<=10%;对自用率<=20%且外用率<=50%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批准;自用率>=80%的项目给予充分支持;自用率较低但补偿率高的项目可以考虑划归经营性资产类(作为投资入股)、自用率、外用率及补偿率均高的,应当加大激励措施。

加大高校固定资产责任和效率的双重管理、让其价值充分流动起来,以便形成价值结构合理、使用效率高企、效益显著的良好效果。

[1]陈丰.固定资产按新高校会计制度核算的实现路径探讨[J].财会研究,2014,(4)

[2]徐琴.新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浅探[J].财会通讯,2013,(34)

[3]赵冬梅.新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

[4]刘卫民,杨媚,刘辉.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研究——基于财务管理角度[J].财会通讯,2013,(13)

猜你喜欢
用率外用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消淋巴结核的外用有情方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随访服务的应用对提高宫内节育器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浅议电镀废水回用率
子宫位置对宫内节育器续用率的影响分析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