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礼貌回应策略分析

2014-03-27 12:51孙飞凤高倩

孙飞凤+高倩

摘要:依据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以电视节目《金牌调解》中的对话为语料,探讨Culpeper的不礼貌回应选择框架在中文会话中的运用,分析影响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对会话中的沉默现象亦有所涉及。结论表明,该框架同样适用于汉语语境,对会话者沉默现象的解读要依赖语境;交际双方的内在矛盾、发话人的面子威胁意图以及受话人的性格脾气等均影响着不礼貌行为及其回应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不礼貌回应;中文会话;面子攻击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14)01-0162-07

一引言

交际中的礼貌是语用学研究的传统课题,研究成果颇丰。相比之下,语言使用中的不礼貌则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位。直到二十世纪末,国外学者才着手对不礼貌现象进行研究。他们在吸收社会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礼貌言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语用分析,且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如,Culpeper以军旅对话为语料,探讨了不礼貌的表现形式,初步建立了不礼貌策略和研究模式。[1]后来他又分析了电视节目中的冲突性话语,关注话语韵律等副语言特征,完善了不礼貌策略。[2]Bousfield则探讨了具体语境下不礼貌的动态特征,即不礼貌如何产生、发展和结束。[3]国内对于不礼貌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于冒犯性言语和冲突性话语等的研究,且多从面子观和顺应论等角度分析。如,冉永平、杨巍采用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对人际冲突中的有意冒犯性话语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实现形式及语用用意。[4]李元胜则从顺应论角度出发,将汉语中的不礼貌话语分为策略性不礼貌和非策略性不礼貌。[5]这些研究多从发话人角度出发,未充分关注受话人对于不礼貌的回应,且未对沉默这一特殊交际现象多加探讨。

Culpeper将不礼貌定义为“对特定语境下发生的行为所持的一种否定态度”[6]23。与Brown & Levinson[7]的礼貌框架相对应,Culpeper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不礼貌模式,将不礼貌置于语境之中,提出了不礼貌策略及相应的不礼貌回应选择框架。[1][2][8]国内亦有基于此框架的研究,如杨文澜以《老友记》中的冲突性话语为语料,考察了不礼貌模式在日常会话中的运用。[9]谢洁则以网

络论坛的回帖为语料,尝试构建汉语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模式。[10]以上研究虽涉及不礼貌回应框架,但未展开深入研究,且语料多选自欧美影视节目或网络论坛。本文立足汉语语境,以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尤其是不礼貌回应框架为理论依据,探讨不礼貌策略和不礼貌回应策略在《金牌调解》中的现实化,尝试解释会话中的沉默现象,并分析影响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旨在增进对《金牌调解》中及日常会话中不礼貌回应话语的理解,促进人们更好地交流。

二不礼貌回应框架

Culpeper 对早期的不礼貌模式[1]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完善后的不礼貌策略包括五个主要策略:直接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间接不礼貌策略和暂缓礼貌策略。[2][8]

关于礼貌和不礼貌的研究往往忽视受话人对于不礼貌的回应,而受话人的回应能够揭示不礼貌话语是如何被理解的[8]。为此,Culpeper 等人将不礼貌行为置于语篇之中加以研究,特别关注了面子威胁行为的目标对象是如何应对的,并建立起不礼貌回应选择框架[8],如图1所示:

图1不礼貌回应选择框架该图说明,面对不礼貌言语,受话人可选择回应或不回应。不回应即沉默[8]。受话人保持沉默有很多原因,而对于沉默的解释,语境因素是关键。

当受话人作出回应时,可选择反驳或接受,且反驳包括防卫性反驳和攻击性反驳。防卫性反驳指“通过维护自身面子来反驳对方的面子攻击”[8],主要包括忽略面子攻击、表面认可、解释、请求和退出等。攻击性反驳则指“以面子攻击来反驳对方的面子攻击”[8],可与不礼貌策略相结合。

该不礼貌回应框架符合不礼貌交际的实际情况,较好地分析了交际双方,尤其是受话人对于不礼貌行为的应对方式,但未充分考虑不礼貌回应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Bousfield[3]曾对此框架进行补充,指出发话人之所以采取不礼貌行为往往事出有因,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而受话人的回应则与其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等有关,但他并未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三不礼貌回应策略在《金牌调解》中的体现

《金牌调解》是一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以调解矛盾、促进和谐为宗旨,利用电视媒体促进民间纠纷化解的节目。节目中有矛盾的当事人多为关系亲密的亲人朋友,但冲突严重,不礼貌交际情境丰富,当事人对于不礼貌行为的应对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下面对《金牌调解》中的具体不礼貌言语交际及其回应策略进行分析。

本文语料转写采用了以下标记符号:“(Ns)”表示停顿的秒数;“⊥”表示话语纠正;“▼”表示打断他人,“▲”表示被打断。其他非言语行为在括号中加以注明。

例12012.10.07 《被怀疑的丈夫》

语境:杨先生是河南人,为内地居民户口;肖女士是澳门人,持有澳门居民身份证。婚后,两人有过多次争吵,肖女士认为杨先生与之结婚是为了获得澳门居民身份。两人关系十分紧张,主持人与调解员进行现场调解。

1肖:我就是说⊥我的亲戚朋友都说,人家是要图你这个澳门证。你要这样子

2去想,你每天跟我⊥你赚了多少钱给我,你要算这个账。不要,不要老

3是赚一点子钱就这样。那我澳门证,说实话,就是一个财富。

4主持人:你希望你说了这个,能让他有什么领悟的或者说改变的呢?

5肖:要他安心安意地跟我过喽。就是你拿到这个证了,以后你不跟我过了,

6你也是前途无量▲

7杨:▼不调了这个事情,我一定要跟她离婚。不管怎么样▲endprint

8肖:▼我一定要跟你离婚,知道吗!

9调解员:不要吵,不要吵

10肖:有钱就是夫妻,没钱就是拜拜的那种。

11杨:(3s) 对对,我就是那种人就算了,行了。

12肖:我现在还有二十万,你看你过不过啊▲

13杨:▼你有一千万我要图你了,我就是孙子。

(杨情绪激动,意欲起身离开)

14调解员:你坐下来,你坐下来。

15肖:他就是这样子的了。

16杨 (离席) :我不跟她讲了!

在这段对话中,肖女士和杨先生夫妻二人针锋相对,运用多种不礼貌策略攻击对方面子。在谈到两人的婚姻时,肖女士怀疑杨先生的结婚动机不纯,采取了消极不礼貌策略,一再强调自己澳门证的价值,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贬低杨先生,使其感觉受了很大的恩惠,欠了她人情(第1-3行,第5-6行),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怀疑和不满。而杨先生本身就性子火爆,所以面对妻子的言语攻击时,马上进行攻击性反驳。其实,攻击性反驳和防卫性反驳之间亦存在联系:攻击性反驳以维护自身面子为次要目标,而防卫性反驳也常以攻击对方面子为次要目标。[8]杨先生运用消极不礼貌策略进行攻击性反驳,威胁肖女士自己要与之离婚(第7行),让她知道激怒自己的后果,这样在攻击妻子面子的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面子。

话轮侵犯(打断、忽略其他发话人的选择或不回应上一轮的话题)亦属于面子威胁行为。[7]233肖女士直接打断杨先生话语的行为威胁到其面子,紧接着她又采取积极不礼貌策略,将两人的夫妻关系定位为金钱关系,划清与丈夫杨先生的界限(第10行),寻求分歧,避免一致,以攻击对方面子,完成攻击性反驳。

或许是考虑到在现场录制节目,杨先生在短暂的停顿后进行了防卫性反驳,颇显无奈地表面认可(第11行)。根据Culpeper[1]的研究,使用代词“我”和“你”明确地将对方与消极事物联系在一起(即个人化),是消极不礼貌策略之一。在被丈夫的敷衍性承认激怒之后,肖女士直接表明自己还有不少钱,并采用个人性称呼“你”来指责杨先生(第12行),杨先生也回以消极不礼貌策略——直接打断对方以示不屑(第13行)。争吵继续,最后杨先生选择退出(第16行),进行防卫性反驳,表明自己已不愿再与妻子肖女士对话,这样在维护自身面子的同时也攻击了对方的面子。

例22012.03.14 《高考前的调解》

语境:临近高考的小月因与母亲关系不和而拒绝上学,母亲范女士别无他法,只好求助《金牌调解》节目组。主持人与金牌调解团进行现场调解。

小月现场指责母亲过分偏心弟弟,并进行犀利的言辞控诉。

1小月:……在这个家里,妈妈从来就没重视过我,只知道疼爱弟弟。

2主持人:范女士,你觉得女儿说的这个历史原因存在吗?

3范:(3s) 有一点,就是她弟弟小一些,讲她的多些吧。(哽咽) (4s) 心里

4好难受,我不知道小孩有那么多的心。有好多话,当时都是无心的,

5没想到女儿记住了。

6主持人:你是后悔了,是吗?

7范 (擦拭泪水) :对。

8主持人:小月,我问下你,假如妈妈能跟你表达出来,她对你现在的状况

9很是心疼,你会不会心里稍微好受一些?

10小月:(沉默不语,摇头)

11范:(表情伤心,低下头)

例2一开始,小月就严厉指责母亲偏心(第1行),直接威胁到母亲范女士的面子。Bousfield指出受话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其不礼貌回应策略的选择。[3]或许是出于愧疚的心理,面对女儿小月的批评,范女士采取了进行解释这一防卫性反驳策略 (第3-5行),在表示自己很后悔的同时也间接地接受了小月的面子威胁。

之后,主持人介入调解,试图劝说小月原谅母亲(第8-9行),但小月只是沉默摇头(第10行)。沉默可能意味着受话人因思考或组织语言而出现的空白时间,表明受话人不想多做评论以维护自己的面子,没听清对方的不礼貌话语,或仅表示接受面子威胁等。[3][8]但在对话中,尤其是在电视节目对话中,会话者也常用沉默代替批评或反对性话语,运用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来达成交际中的礼貌。[11]在理解沉默的含义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语境。此处虽是主持人发问,但小月的答复直接关系到母亲范女士的面子。小月摇头的动作表明她不愿意原谅母亲,间接地威胁了范女士的面子;但与“不原谅”等否定性话语相比,小月沉默摇头的举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面子威胁。而范女士也选择不回应(即沉默),但从其伤心的表情和低头的动作可推断,她接受了女儿小月的面子威胁(第11行),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自己的面子。

例32011.07.27 《中途离席的调解》

语境:王建设和王洁一夫妇同好友白青山合伙做客车营运生意,因发生经济纠纷,最终告上法庭。之后,王氏夫妇来到《金牌调解》希望同白青山好好谈谈,以期达成执行和解。

1王洁一(举起证明材料):他说谎!

2白青山:我承认这收据,但只有这个名字是我签的。其中占有四分之一股

3应该不是我写的,发现没有,这整个字体都不是我的字体,这收

4据内容不是我写的,包括这年月日都不是我写的。

(王建设上台,讲述事情经过)

5白青山:▼这话是我说的吗,王老师?!……

(王建设试图插话,却未成功)

6调解员:▼白先生,你没发现,王先生只说了几句,而你已经讲了很多了吗?

7白青山(指着王建设)(3s):我跟你说,你——简直就像是小孩子在开玩笑。

8对吧,我都不认识你啦!我说啊,这里面主要还是因为你爱人在里endprint

9面瞎搅,不然也走不到这一步▲

10王洁一:▼我都做了哪些?!

11白青山:我跟你说,你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演员,你太厉害了。

12王洁一:不管怎样,我和我丈夫都绝对是合伙人▲

13白青山:▼你下去吧你,跟你老公谈就够了。

(调解现场局面混乱,双方争吵厉害)

Culpeper 等人指出不礼貌主要策略很少单独出现,多混合使用。[8]例3中矛盾双方的不礼貌话语通常涉及多个不礼貌策略。一开始,王洁一指责白青山说谎(第1行),让其在众人面前丢脸,同时又隐含着批评,威胁到其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或因王洁一握有证明材料,白青山无法否认,故采取了先承认后解释的防卫性反驳策略(第2-4行)。

之后,王洁一的丈夫王建设上台,进一步讲述事情经过。白青山插话,采取积极不礼貌策略——选用不合适的身份标志“王老师”来称呼昔日好友(第5行),攻击了王建设的积极面子;同时,白青山粗鲁打断王建设的行为既攻击了其消极面子,也威胁到其积极面子。这是因为在特定场景下,打断插话这一行为不仅通过阻碍对方来攻击其消极面子,而且也暗示着被打断者的意愿未受重视,从而威胁到其积极面子。[2]

王建设试图回应白青山的话语,却未能插话。随后,调解员批评白青山过分霸占话语权(第6行),此行为有些不礼貌,但其主要目的是为王建设争取发言机会,所以白青山采取了忽略面子威胁的防卫性反驳策略,继续向王建设发难。

白青山在言语攻击王建设的同时,将双方冲突加剧归因于王洁一(第7-9行)。王洁一性格强势,不甘示弱,故而立即进行攻击性反驳,大声质问白青山(第10行),攻击了白青山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因为大声质问一方面迫使受话人在很丢脸的情况下作出回答,又明确地让受话人感觉到发话人的愤怒,侵犯了受话人的私人空间。[3]对此,白青山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采取间接不礼貌策略,进行挖苦讽刺(第11行)。Culpeper 认为,许多话语的副语言特征有助于营造不和谐的交际氛围,加强不礼貌。[2]而所谓副语言,指的是话语的表达方式,而非话语内容,主要包括话语韵律、手势动作等。[12]这里,白青山用一种明显夸张的语气“夸奖”王洁一高明厉害,讽刺意味浓重;显然,他其实是在批评王洁一做人不真诚,攻击了其积极面子。

王洁一进行防卫性反驳,在强调自己合伙人身份、维护自身面子的同时,暗指白青山所言不实,间接地攻击其面子(第12行)。白青山却避而不谈合伙人问题,而是采取积极不礼貌策略,将王洁一排除在活动之外,要求只与其丈夫王建设交谈(第13行),威胁到王洁一的积极面子。而白青山的这一要求或与王洁一性格较强势,王建设却比较老实有关。双方矛盾尖锐且都不愿多做退让,调解现场局面混乱。

四不礼貌行为及其回应策略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金牌调解》中对话的个案分析表明,交际双方的内在矛盾、发话人的面子威胁意图以及受话人的性格脾气是影响不礼貌行为及其回应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交际双方的内在矛盾是不礼貌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双方矛盾的具体情况决定了发话人是否故意威胁或攻击受话人的面子以及受话人会采取何种策略应对。例1中,肖女士认为杨先生的结婚动机不纯,矛盾突出,为此肖女士三番五次提及自己澳门证的价值,攻击丈夫杨先生的面子,两人争吵厉害。例3中,王氏夫妇与白青山之间存在经济纠纷,关系到各自的根本利益,矛盾十分尖锐,故而双方都不愿退让,互相攻击以最大限度地为自己争取利益。相比之下,例2中,尽管小月严厉指责母亲偏心,但两人并未发生争吵,这可能与两人之间的矛盾较轻有关。

其次,发话人的面子威胁意图也会影响受话人对于不礼貌回应策略的选择。例1中,肖女士有意提及澳门证,显示自己对于丈夫杨先生的优越感,言谈中充满不屑,故意攻击杨先生的面子。相应地,杨先生采取反驳策略进行回应,且多为攻击性反驳。例2中,小月指责母亲的主要目的是想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而非有意威胁其面子,让母亲范女士难堪。所以,范女士起初采取了解释的防卫性反驳策略,到最后沉默,接受女儿小月的责备。而例3中,王氏夫妇和白青山都是有意攻击对方的面子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所以双方的回应话语都相当犀利;其中,调解员的插话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白青山的面子,但其主要目的是为王建设争取话语权,故白青山采取了忽略面子威胁的防卫性反驳策略。

当受话人判断发话人的言语行为为不礼貌时,受话人的性格脾气将影响其不礼貌回应策略的选择。例1中的杨先生性子火爆,易急躁,所以面对妻子肖女士的面子攻击时,他更多的是针锋相对,采取攻击性反驳策略。例3中,王洁一性格强势,而王建设则比较老实,所以在白青山进行言语攻击时,王洁一常打断白青山并严词质问,多采用攻击性反驳策略,而王建设则倾向于沉默及其他防卫性面子维护策略。至于白青山,他的性格似乎有些偏激,多选择反驳性回应策略,再次发起不礼貌行为。

除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外,受话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客观事实等也会影响不礼貌回应策略的选择。但总的来说,交际双方的内在矛盾才是不礼貌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所以只有当事人正视矛盾,愿意对话合作去解决矛盾,调解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不礼貌言语行为才能避免产生。

五结语

本文以《金牌调解》为语料,根据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尤其是不礼貌回应框架,对节目中的不礼貌言语行为及其回应进行分析,发现多数不礼貌回应策略在该语料中都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忽视、寻求分歧等积极不礼貌策略,讽刺等间接不礼貌策略,以及威胁、表现优越感、打断等消极不礼貌策略在《金牌调解》的会话中频繁出现,且常混合使用。由此证明了该框架在汉语语境下的有效性,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Culpeper不礼貌模式的普适性和解释力。对于节目会话中的沉默这一特殊交际现象,本文亦进行了考察。分析表明,会话者的沉默可有效维护自身面子,减轻面子威胁,而语境则是解读沉默的关键所在。同时,本文还指出交际双方的内在矛盾、发话人的面子威胁意图以及受话人的性格脾气等均影响着不礼貌回应策略的选择,其中交际双方的内在矛盾是关键。endprint

对于不礼貌行为,尤其是不礼貌回应方式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受话人若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反应,那么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日常生活亦能更加和谐。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金牌调解》中的不礼貌交际情境丰富,不礼貌行为的回应方式多样,但它毕竟是一档电视节目,与日常语境中的话语有一定的出入,这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尽可能地考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语料以更全面地探讨不礼貌行为及其回应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 Culpeper J. 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2]Culpeper J. Impolite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television quiz show: The Weakest Link[J].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 2005, (1).

[3]Bousfield D. Beginnings, middles and ends: A biopsy of the dynamics of impolite exchang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7,(39).

[4]冉永平, 杨巍.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11,(3).

[5]李元胜.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现代语文, 2006,(11).

[6]Culpeper J. Impoliteness: 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P, 2011.

[7]Brown P,S.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87.

[8]Culpeper J, D. Bousfield, A. Wichmann. Impoliteness revisit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3, (35).

[9]杨文澜.不礼貌原则在《老友记》中的现实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10]谢洁.汉语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 2012, (11).

[11]Lee Cher Leng, Chen Yao, Tan Gek Leng. Silence and face-work in two Chinese TV talk shows [J]. Discourse, Context &Media, 2013, (2).

[12]Knapp M.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 Beverl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2009.

收稿日期:2013-09-10

作者简介:孙飞凤(1965- ),女,广东潮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endprint

对于不礼貌行为,尤其是不礼貌回应方式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受话人若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反应,那么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日常生活亦能更加和谐。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金牌调解》中的不礼貌交际情境丰富,不礼貌行为的回应方式多样,但它毕竟是一档电视节目,与日常语境中的话语有一定的出入,这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尽可能地考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语料以更全面地探讨不礼貌行为及其回应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 Culpeper J. 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2]Culpeper J. Impolite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television quiz show: The Weakest Link[J].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 2005, (1).

[3]Bousfield D. Beginnings, middles and ends: A biopsy of the dynamics of impolite exchang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7,(39).

[4]冉永平, 杨巍.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11,(3).

[5]李元胜.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现代语文, 2006,(11).

[6]Culpeper J. Impoliteness: 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P, 2011.

[7]Brown P,S.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87.

[8]Culpeper J, D. Bousfield, A. Wichmann. Impoliteness revisit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3, (35).

[9]杨文澜.不礼貌原则在《老友记》中的现实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10]谢洁.汉语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 2012, (11).

[11]Lee Cher Leng, Chen Yao, Tan Gek Leng. Silence and face-work in two Chinese TV talk shows [J]. Discourse, Context &Media, 2013, (2).

[12]Knapp M.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 Beverl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2009.

收稿日期:2013-09-10

作者简介:孙飞凤(1965- ),女,广东潮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endprint

对于不礼貌行为,尤其是不礼貌回应方式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受话人若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反应,那么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日常生活亦能更加和谐。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金牌调解》中的不礼貌交际情境丰富,不礼貌行为的回应方式多样,但它毕竟是一档电视节目,与日常语境中的话语有一定的出入,这使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应尽可能地考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语料以更全面地探讨不礼貌行为及其回应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 Culpeper J. 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2]Culpeper J. Impoliteness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 television quiz show: The Weakest Link[J].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 2005, (1).

[3]Bousfield D. Beginnings, middles and ends: A biopsy of the dynamics of impolite exchang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7,(39).

[4]冉永平, 杨巍.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11,(3).

[5]李元胜.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现代语文, 2006,(11).

[6]Culpeper J. Impoliteness: 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P, 2011.

[7]Brown P,S.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87.

[8]Culpeper J, D. Bousfield, A. Wichmann. Impoliteness revisit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3, (35).

[9]杨文澜.不礼貌原则在《老友记》中的现实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10]谢洁.汉语网络交际中的不礼貌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 2012, (11).

[11]Lee Cher Leng, Chen Yao, Tan Gek Leng. Silence and face-work in two Chinese TV talk shows [J]. Discourse, Context &Media, 2013, (2).

[12]Knapp M.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 Beverl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2009.

收稿日期:2013-09-10

作者简介:孙飞凤(1965- ),女,广东潮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