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研究

2014-03-27 10:43张卫东孙元杰
医学综述 2014年14期
关键词:弹簧圈脑血管造影

齐 涛,张卫东,刘 杰,范 磊,孙元杰

(保定市蠡县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保定 071400)

脑血管疾病属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20多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一直呈上升趋势,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并称为人类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1]。介入治疗是最近几年应用到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通常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技术相结合应用,效果比较理想[2]。本研究选取8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对照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保定市蠡县医院诊断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为颅内动脉狭窄45例,脑血管瘤41例。按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介入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介入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8~57(48.6±7.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7~59(49.0±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脑血管瘤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后,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颅肿瘤切除术。介入组采取介入治疗,术前24 h给予血管扩张剂尼莫地平,降低术中血管痉挛的危险性;患者全身麻醉后,全身肝素化,将导引导管置于颈内动脉C2水平,至动脉瘤体的中外1/3,在导引管尾端的Y型阀侧孔上连接另一个Y型阀门,并进行加压滴注,通过微导管内向动脉瘤囊内填塞机械可脱弹簧圈或者电解可脱弹簧圈,直到完全隔离血液循环和动脉瘤。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对照组采取扩张脑血管、抗凝及改善微循环等保守治疗。介入组采取介入治疗,术前3 d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噻嗪匹定,局麻后选择大小合适的自膨式支架在微导丝的导引下通过狭窄部位改善血流情况;术后维持肝素化,可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1.3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步为有效;症状无变化为无效[3]。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评估[4]。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介入组临床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1.4%,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介入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1)。

2.2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介入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0.9%,对照组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05)(表2)。

2.3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评估情况 两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56,P<0.05)(表3)。

表1 两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脑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

表3 两组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的比较 (分)

3 讨 论

脑血管造影技术最近几年广泛地应用到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数字减影造影技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通常与介入治疗技术相结合应用到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5]。根据相关报道,数字减影造影技术可以诊断出80%以上的脑动脉瘤以及100%的脑动脉畸形[6]。数字减影造影技术能够明确脑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形态等,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神经介入治疗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技术,在欧美国家已经广泛应用,由于该技术比较昂贵,我国还没有广泛应用[7]。该技术在X线电视监视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递送特殊材料进入动脉瘤或者血管狭窄部位。介入治疗中用到的特殊材料一般指的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微弹簧圈以及可脱性球囊等。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中主要在患者的动脉瘤腔内塞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或者微弹簧圈,利用弹簧圈占据动脉瘤腔的位置使其闭塞,隔离动脉瘤与血液流动,利于解剖和切除,与传统的开颅肿瘤切除术相比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快,效果更好[8-9]。颈动脉、颅内动脉以及椎动脉等颅外动脉的狭窄会导致患者出现内出血,造成神经功能受损。针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起始段的重大狭窄,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外科血管架桥手术,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血管架桥手术由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且预后效果较差,疗效一直不理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技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介入治疗技术并没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国在神经外科方面缺少临床医师,而介入治疗技术作为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手段,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合作作为推广和突破,同时需要国内更多的神经外科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改善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9.

[2] 王仲霞,杨琼玉,金建琴,等.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1):58-59.

[3] 王尚君.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7-18.

[4] 段金凤.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6-8.

[5] 贺小望,王莹.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51-52.

[6] 杨秀丽,徐节.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143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32.

[7] 彭蓉.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20-21.

[8] 文清泉.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术中的效果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2):2200-2201.

[9] 张昌伟,王朝华,谢晓东,等.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797-800.

[10] 赵丽丽,王芳,栗兵霞,等.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8):134-136.

猜你喜欢
弹簧圈脑血管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