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意义

2014-03-27 02:55高国贵胡海华余自然蔡杰蒋萍郭应军孟繁甦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中山市红外线动脉血

高国贵胡海华余自然蔡 杰蒋 萍郭应军孟繁甦

(1 中山市板芙镇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意义

高国贵1胡海华1余自然1蔡 杰1蒋 萍1郭应军2孟繁甦2

(1 中山市板芙镇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 分析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重症病房的心脏骤停患者32例。按24 h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2组不同时间点的PETCO2、PaCO2。并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复苏5、10、20、30 min PETCO2明显升高(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PaCO2均明显升高(P<0.05)。存活组的PETCO2为(24.3±13.5)mm Hg,PaCO2为(26.4±15.1),二者相关性系数0.89;死亡组PETCO2为(11.1±5.3)mm Hg,PaCO2为(12.1 ±6.5),二者相关性系数0.83。结论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能准确反应心肺复苏患者的循环及通气功能,指导心肺复苏。

呼吸末二氧化碳;心肺复苏

呼吸末二氧化碳测定是通过红外线吸收谱技术连续无创监测呼吸末的二氧化碳压力,从而反应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达到反应患者通气功能的目的,也能反应心脏骤停复苏时的全身及肺脏血流状况。如何监测心肺复苏时有效通气及循环对预后十分重要。本研究分析呼吸末二氧化碳变化对心肺复苏患者救治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重症病房的心脏骤停患者共32例。排除标准:院前心肺复苏者;已经昏迷者;孕产妇;不及18岁和超过65岁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心脏骤停时立即心肺复苏[1],建立气道并呼吸机辅助通气(德尔格,BP840),通过气道导管口接在心肺复苏即刻按照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红外线法)。

1.3 观察指标:①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5 min、10 mim、20 min、30 min)的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②PETCO2和PaCO2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二者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

2 结 果

2.1 心肺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的PETCO2和PaCO2比较:根据心肺复苏后24 h患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表1可见,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复苏5、10、20、30 min PETCO2明显升高(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PaCO2均明显升高(P<0.05)。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PETCO2和PaCO2比较

2.2 心肺复苏时PETCO2和PaCO2相关性比较:存活组的PETCO2为(24.3 ±13.5)mm Hg,PaCO2为(26.4±15.1),二者相关性系数0.89,P<0.05;死亡组PETCO2为(11.1±5.3)mm Hg,PaCO2为(12.1± 6.5),二者相关性系数0.83,P<0.05。

3 讨 论

各种原因导致心跳骤停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脏骤停时心脏泵功能消失,血流中断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没有血供、出现缺血缺氧,心脏骤停后,脑缺血超过4 min,心肌缺血超过20 min,就可产生不可逆的损伤[2]。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建立有效气道、保障循环、尽可能缩短组织灌注时间是提高抢救陈功率的关键。如何动态监测心肺复苏效果十分重要。

二氧化碳能吸收波长是4.3 µm的红外线,因此采用红外线监测仪可连续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是由体内CO2生成、肺泡通气量以及肺脏循环灌注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二氧化碳弥散能力是氧气的20倍,能迅速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故采用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代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呼吸情况下,早期呼出气体为解剖无效腔内气体,此时无二氧化碳呼出。随后二氧化碳开始升高,当呼出气体主要来自肺泡时,此时为呼吸末二氧化碳,其正常值为35~40 mm Hg。在心肺复苏时,当呼吸末二氧化碳持续升高且接近35~40 mm Hg时多提示恢复自主循环[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红外线技术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压力,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复苏5、10、20、30 min均明显升高,且在复苏5 min即开始持续呼吸末二氧化碳升高。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升高,可见,存活组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死亡组。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PETCO2和PaCO2比较的结果显示,无论存活组还是死亡组,二者的相关性强,采用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可反应动脉血二氧化碳压力,可反应心肺复苏患者的通气及肺循环。

可见,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能准确反应心肺复苏患者的循环及通气功能,指导心肺复苏。

[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iines for cardiopui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iar care [J].Circuiation,2010,122 (suppl 3):S639-S870.

[2] Idris AH,Guffey D,Aufderheide TP,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hest compression rates and outcomes from cardiac arrest[J].Circuiati on,2012,125(24): 3004-3012.

[3] Pkorna M,Necas E,Kratochvil J,et al.A sudden increase in partial pressure end trial carbon dioxide (PETCO2) at the moment of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J].J Emerg Med,2009,38(5):614-621.

R605.974

:B

1671-8194(2014)33-0070-01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2A184)

猜你喜欢
中山市红外线动脉血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