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王春光,钟建军
1内蒙古医科大学;2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3内蒙古师范大学
1986年,社会心理学家 JeffGreenberg,TomPyszczynski,和SheldonSolomon建立了恐惧管理理论,简称TMT。TMT指出:与死亡相关的焦虑是个体焦虑的最根本的来源。人类为了生存而自我保存,需要管理“死亡的恐惧”所带来的焦虑。为了避免或控制死亡焦虑,文化世界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观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持有的信念与态度(张利中,2003,p4);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具有稳定性;同时,世界观作为特定族群所共有的心理特质,是不易改变的。那么,在死亡提醒情境下,世界观各要素中,个体心理对某个观念的需要是否会增强?以下将探讨:死亡提醒情境下,世界观的某些要素对个体的重要性是否会发生变化。
采取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是组别:实验组(死亡提醒操作组)和控制组(中性提醒操作组)。
随机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55名参加实验。将55名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8人,控制组27人。
(1)死亡提醒操作:通过对中国版本的死亡通达性测验(周欣悦,2009)进行修改,用于死亡提醒操作任务。
(2)中性主题操作:填词游戏任务,需要完成30个词语的填写,其中23个必定会填成与死亡无关的中性词语,7个与死亡无关的字,既可以填成与死亡有关的词也可以填成与死亡无关的词语。
(3)延迟操作:采用东北师大郭娟在研究中采用的填数字游戏。
(4)死亡唤醒效应检测题目:根据Ibrahim&Kahn(1984,1987)的“世界观评估量表(SAWV)”的五个要素,修改成世界观各要素选项对被试重要性程度的7点等级评估。
主试分别向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发放死亡提醒操作和中性提醒操作“填字游戏”任务。被试填词完毕后,主试立即收回答题纸,并且即刻发放延迟操作任务,5分钟后,不论被试是否完成任务,都要停止答题,即刻发放世界观测验。完成后,主试收回世界观问卷,实验完毕。
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T检验显示,组别在世界观防御后效上总体差异不显着(t=0.869,P>0.05)。但是在世界观的“社会关系”要素中,差异显着(t=2.46,P=0.01<0.05),说明死亡提醒启动下,“社会关系”观念对被试的重要性显着提高,被试对此关注度显着提高。
世界观要素中的“社会关系”指的是“我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彼此平等的或具有等级的看法”;死亡提醒后,个体对“社会是阶级或平等”观念认知的需要性显著增强。也就是说,日常人们对其所处“社会的关系是平等或阶级性质”这一观念的依附程度相对较低,当死亡提醒后,个体会增强对“社会关系”的关注程度。
近年来,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禽流感、艾博拉病毒等致命性疾病接踵而至。即使天灾、疾病离我们较远,大量的有关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死亡案例经常随着媒体传入我们的耳畔。日常生活中有着太多的“死亡提醒”,面对潜在或显露的与死亡有关的事件,会引发人们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这对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来讲都具有必然性,面对频繁的“日常死亡提醒”,个体需要对其观念中的社会关系(阶级性或平等性)作出澄清,加强对社会是“平等的”还是具有“阶级性的”观念的认知。人作为社会的个体,是社会的产物,社会关系直接关系到个体存在的方式以及个体切身的利益。由于现代人的死亡焦虑度呈上升趋势(郑晓江,1999),死亡恐惧或焦虑使得人们增加了对社会关系认知的依附,因此现代社会更需要创造平等的社会关系,以增强个体对其社会关系的积极认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与中性提醒相比,死亡提醒启动下,世界观各要素中“社会关系是平等或阶级性”这一观念对个体的重要性增强。
[1]Pyszczynski,Greenberg,&Solomon.(2000).Proximalanddistal defense:Anewperspectiveonunconsciousmotivation.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9,5,156-158.
[2]刘亚楠许燕余生凯(2010).恐惧管理研究:新热点、质疑与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Vol.18,No.1,97-105.
[3]Kim-PongTam,Chi-YueChiu&IvyYee-ManLau.(2007).TerrormanagementamongChinese:Worldviewdefenceandinter⁃groupbiasinresourceallocation.Asi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10,93–102
[4]张阳阳,左斌.(2006).自尊的恐惧管理述评.心理科学进展,14(2),273-280.
[5]燕国材.世界观核心论的个性理论初探
[6]王新灵.中西方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差异及其在行为方式中的表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