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 辽宁沈阳 110122)
高校体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在各校领导支持和体育老师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我们对几年来学校体育改革的回顾反思中不难发现,陈旧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严重的阻碍改革的深化,它使改革方案难免带有旧的痕迹,使某些正确的改革措施不能及时贯穿实施。“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全民的基础,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是使学生科学、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这句话是国家教委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刚要)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体育保健被排除在体育教学大纲之外,即便是有这部分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只是零散的讲授,根本无系统可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对高考招生身体条件的放宽,考入高等学校的伤残体弱学生相应增加。因此各高等学校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开设保健体育课,完整的建立体育保健教学体系,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拟从分析学校体育保健现状与不足,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保健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做些粗浅的探讨。
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的增强他们的体质是学校体育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重要条件。但这一任务的完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生活制度、饮食卫生、身体运动、运动安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从过去十几年的体育教学来看,按照我国传统教学计划中体育课程所占教学时数来统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每一个学生要是必修1000学时以上的体育课程。但是到了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技能;无论是体育运动兴趣,还是体育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近视眼高达十之七、八,有调查表明:城市占81.4%,农村占72.90%。针对这些情况,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改革体育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体质改革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从下面对我院学生的身体运动、生活、饮食状况的调查中看出结果是令人不安的(见表1)。
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作为必修课,整整14年。但收效甚微,有的学生连一个正确的体育概念也没有,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的不足。
知识结构的缺陷,现行的体育教学,知识面过窄、认识肤浅。似乎体育除了身体练习和竞技外,就再也没有什么知识了。从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状况的调查发现,将学校体育视之为打球、跑步的占85.6%而对健康有影响的其它因素,诸如:生活制度、生理与心理、运动与卫生、运动与安全等基本知识,知之甚少。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健康”的理解不全面,有43.72%的学生认为“体质好,没什么疾病“就是健康,他们认为现在年轻,身体好,少锻炼对身体无所谓;认为早间操、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有39.03%的学生认为身心良好就是健康;只有17.25%学生认为健康应为身心和社会性均应良好。其形成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因素,从体育学范畴分析,主要是缺少系统的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
体育与卫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健康服务。但两者始终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应向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学校卫生部门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教育,督促和检查学校,学生的卫生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的体格消瘦、耐力素质下降、身体肥胖、视力严重减退、龋齿等疾病曾上升趋势。这些都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营养卫生保健知识密切相关的。
(1)偏重兴趣忽视目标,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要以总的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前一个时期,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有关以老师为中心的认识后,又片面地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只要学生喜欢什么就可以教什么。单从兴趣出发不讲健康需要,又怎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身心强健的人才。在调查我院选项教学时,发现在820名新生中有276人选篮球,占总人数33.6%;有2.3人选乒乓球占人数的24.76%;选田径的只有3人占总人数的0.37%。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选篮球,乒乓球比较轻松,不会挨累,而选田径会很艰苦,岂不知田径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而且体育科学早已证明,任何运动项目本身都有其局限性。
(2)对古代养生保健经验缺乏全面的认识,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关于养生的规律和法则的文字记载,与现代的体育保健的意义相同,所以我们在研究体育科学、保健和增进学生健康的问题上,也能从古代的养生理论中得到宝贵的借鉴。但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古代养生经验。从中找到它的思想基础规律。如实地理解中国古代养生之道和现代体育保健的同一性,运用古代好的养生经验来发展和丰富体育保健教学。而不是简单地将个别保健锻炼的具体内容或方法引进课堂。因为他们仅只是古代养生经验的一小部分。即使如此,目前学校一般开设的武术、气功等,由于长期受身体文化娱乐活动的影响,仍然只重视表形动作,不重视实质的内含的现象,学生忙于学习套路,摆架子,做动作,注意表形,追求表形,并以此为评价依据。这与古代养生经验中所提的不注意在运动中的意形之名而注重效果的养生理念,有很大的差距。
表1 大学生体育运动、生活制度、饮食卫生情况调查表
表2 大学生对健康含义认识的调查结果(%)
表3 体育保健与体育医疗的区别
图1
在探讨具有特点特色的体育保健教学之时,应先明确:体育保健与体育医疗、古代养生与现代体育、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一技之长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或者干脆把体育保健排除在体育教学之外,这样,在体育教学方面就存在忽视学生健康教育和方法的传授。事实上二者从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核心、对象、要求是有区别的。(见表3)
我国古代的养生术,确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在体育保健教学中,应重视、继承和发扬的。动静结合,反映养生的多种形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生活条件的客观实际我们的祖先不仅提倡运动,而且注意适量,提倡不要注重运动表形之名,而应注意养生实效。为体育保健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但由于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局限和现代体育相比往往缺乏现代科学的实验和分析。因此很少有客观的量化指标和实验验证。而只是凭借直觉的体验和主观意识,在探索中前进,以致严重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发展。所以唯有将古今中外的体育保健知识,看成是人类共同的财产,不是排斥取代,而是通过科学地综合分析,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代体育的观念和方法论,发掘、整理、研究、使之推陈出新,为充实体育保健,建立具有我国特点特色的体育保健教学体系出力。
目前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锻炼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几乎包括了身体素质的所有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和提高运动成绩联系在一起,但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学校体育,撰写项目并非都必要。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把我们所指的身体素质分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即把与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各种素质,称运动素质。而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预防各种疾病有特殊作用的素质称健康素质,运动素质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而健康素质确是人人都需要的。虽然二者之间并不是划分的很清楚,但两者确有本质的区别。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作为全民健身基础的体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学校体育的改革。有人提出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体育教学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否教会学生一技之长或掌握1~2项运动技能,就能终身受益还有待于研究。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良好的生活,注意营养卫生和有益于身心健康活动,形成终身自觉习惯从而保持增进健康的能力。而在学校学会的一技之长,能否作为终身健康的手段,问题主要不在手段,而在于是否确立了健康意识掌握保持健康的合理知识和方法。
要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是尽快形成符合人体发展规律和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学结构,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学校的客观条件,为保持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的就业人才服务,在发掘、整理、继承古代养生经验的基础上,与现代体育内容方法相会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保健教学体系(图1)。
在体育教学中,考虑到运动和保健两个内容在具体任务上的差异,在制定大纲时应分别建立各自的教材系统。这样,将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运动型教学体系,而成为即教身体运动又教体育保健,既适应于自然环境又适应于社会的体现学校体育方向和特点的新教学体系。
体育保健系统两部分的教学,以适宜的组织形式和方式相结合,它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与身体健康有关的保健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坚持终身体育,保持增进健康的动力。上述体系强调基础,侧重健身,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的健身型体系,具有较大的针对性和广阔的前景。
古代的养生之道,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和发展起来的防病健身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和风格。它将和现代体育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保健教学体系,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它的建立为体育教学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走出的新一步,它必将为广大学生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1)构建体育保健教学体系,应与医疗卫生部门紧紧配合,使之更加完善。
(2)担任保健体育课的老师,对其业务水平、教学经验、文化素质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应选派优秀教师任教。
[1]顾渊彦,窦秀敏.中日两国体育、健康课程及教师教育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3(5):60-62.
[2]许志刚.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110-112.
[3]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