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团队合作能力提升途径探究

2014-03-26 04:37石小川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组织管理志愿者

石小川

【摘 要】在我国,志愿服务工作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志愿者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应急救灾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各种志愿服务中因团队合作存在障碍导致的问题时有发生,志愿者体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依然有待提高。这是由于志愿者自身的特点和志愿服务的环境所造成的。提升志愿者的团队合作能力,需要从合作意识、培训体系、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使志愿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

【关键词】志愿者 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管理

2013年12月5日是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时值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日前,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

近五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及北京园博会,我国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志愿者。特别是在灾害救援中,志愿者的作用尤为凸显,如5·12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后,来自省内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加入到抗震救灾之中,为灾后重建出力。

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志愿者的不断加入固然是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但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志愿服务事业实现全面参与?如何建立志愿者为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如何培养一支更加专业化,更加团结、高效的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团队化和制度化,已经成为亟需突破的问题,特别是志愿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服务项目的整体效果。故此,加强志愿者的团队精神与团队合作能力,才能使志愿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

一、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

“团队”是现代管理与工作的重要模式,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是胜任当今各种工作的重要条件,志愿服务工作更是如此。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成员和管理层组成了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术,协同工作,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合作是指在完成团队任务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坚定信念、发挥能力,按照分工为完成目标而相互支持奋斗的过程,

志愿服务工作由于其特点,决定了每位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更要具备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个人利益服从于团队利益,顾全大局。具体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能力:

1.良好的团队精神

志愿服务中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如果志愿者之间是出于自觉自愿合作时,必将会产生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团队精神依靠的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群体合力,它是对团队发展、团队目标、团队规则有着高度一致的理解和认同。团队精神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团队成员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每个成员都能认清团队目标,既服从于团队权威的管理,又能保持个性、激发潜能。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团队精神是志愿者团队高效有序运转的基础,这也要求每名志愿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2.具备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愿

志愿者在工作中应该形成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愿,这源于对团队目标的理解和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识。在现实生活工作中,由于积极地与他人合作最终实现双赢的示例屡见不鲜;而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中,更需要发扬这种意识,实现志愿者的自我提升与服务对象的认同,攻克难关,不断创新。这种合作的意愿还应该主动表达,在正确分析团队目标的基础上,主动表达合作意愿,融入团队。

3.较高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志愿服务工作中有许多环节与问题,需要靠志愿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充分协调来解决。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地、有技巧的进行沟通,使团队分工更加明确,团队目标更加清晰,才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此外,当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工作中发生矛盾或冲突时,需要充分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并以团队目标为指引,有效化解矛盾、协调冲突,使工作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志愿者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分析

志愿服务是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之间的了解和沟通,缓解由于社会群体分化所带来的矛盾;对于补救或预防某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和恶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志愿者不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也是国家、政府与民众相互沟通的桥梁。通过志愿活动,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为社会作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可以说,志愿者的行动构筑了社会信任,有效地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

随着志愿服务领域的扩展与志愿者的增多,志愿者之间如何有效合作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志愿服务的各个环节中,还是屡有冲突与矛盾等不和谐因素出现。

1.志愿者之间相互配合的意识薄弱

据统计,志愿者群体的构成主要为青年人,又以高校在校生为主,由于年龄与成长环境等因素,青年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活动时的合作意识有待提升。学生在校园学习或者社会工作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并不多,导致青年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例如在各种大型赛会志愿者中,青年学生常出现不能很好配合的情况,时常出现衔接不畅和工作疏漏。此外,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热情高,但信任感却有待加强,时有志愿者退出或“逃逸”等情况的发生。

2.志愿者与服务对象间互动不够密切

在各种志愿服务中,都需要志愿者之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志愿者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为团队建设与合作,志愿者也需要尽其所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这就要求志愿者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与应变能力,要求志愿者团队的成员,在管理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学会共享各方信息,整合各自知识和能力,激发创新,并以最快速度应对环境变化,促进组织健康。endprint

3.团队分工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明确的团队分工是每个成员能力发挥的重要保障,在志愿服务中也是如此。在一些大型志愿服务的活动中,岗位设置不合理或志愿者游离于岗位的状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分工不够具体,每个人的责任不够明确造成的。解决这一现状,需从团队分工合作机制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入手,使每个岗位的志愿者人尽其才。

4.团队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志愿者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往往只是完成好本职工作,而团队创新能力稍显不足,这也反映出当前团队激励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缺陷。例如一些帮扶类的志愿者团队在形式上墨守成规,创新力度不大,效果也少有突破,久而久之形成定式,阻碍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

5.不同种类的冲突时有发生

由于一些志愿服务的特殊性,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并不处于同一立场,因此如果一些问题处理不当,会引起冲突或矛盾。例如今年国庆节期间浙江余姚遇到暴雨灾害,在志愿者救灾的过程中由于情绪原因,与灾民发生冲突。还有很多志愿者团队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大都是由于团队合作能力不强而产生的。

三、多种途径提升志愿者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志愿者团队意识培养,健全志愿者的招募与选拔机制,改善团队工作的模式及健全团队激励机制是全方位提升志愿者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与考核机制

在志愿服务活动前期宣传与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就应明确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并在筛选测试过程中,对志愿者之前从事工作所体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全面考评。在面试过程中,还应增加现场测试环节,对应试者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并且可以按照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不同,将其对应分配到不同岗位,做到以人为本。在正式上岗前,应按岗位划分对志愿者进行严格培训,特别注重团队建设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这一过程是培养志愿者团队荣誉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志愿者明确团队目标与自身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志愿服务之中,应根据岗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管理上与志愿者的所在单位或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并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与团队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外,还需建立完备的考核机制,一旦发现志愿者团队合作存在缺陷,找准问题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淘汰不合格的团队成员,使团队保持良性运转。

2.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工作的性质与自身的能力局限

志愿服务工作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以团队的工作形式,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个人与组织的成功。团队精神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个人的发展。志愿者团队成员都应团结在一起,才能形成高效的团队,使服务对象受益。这一理念应在志愿者培训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予以贯彻。而每位志愿者也必须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与团队协作的必要性,达成共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做到人人参与,顾全大局,尽职尽责,唯有如此才可使成员各显其能,协同配合,形成强大的志愿者团队。还应让志愿者树立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的观念,在强调对社会奉献作用的同时,也重视志愿服务对志愿者自身的教育和锻炼作用。综合分析,志愿者应做到多角度地全面认知志愿服务工作。

3.创新志愿团队工作模式与相关制度

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用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策略去管理志愿者。所以,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志愿者管理目标体系,使团队目标成为“明确、简单、清晰、具体,并且可以操作的愿景”。还应打破传统组织结构,淡化层级,实现扁平化与网络化,强调团队合作与互补,激发每名志愿者的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志愿服务工作期间,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对不能适应团队的成员及时发现并调整,保持团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适时引入团队合作能力评价体系,对志愿服务团队一个时期的合作情况及时考核并分析,让每个成员在团队的帮助下不断成长。

在今后一个时期,制度建设将成为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能够将团队能力最大发挥的制度才能让这一事业蓬勃发展,在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召下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念等.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04).

[2]任海.奥运会志愿者与大学生[J].上海体育科研,2003(1).

[3]殷小川等.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分析与 2008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1).

[4]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25(2).

[5]王兴琼,陈维政.组织健康:概念、特征及维度[J].心理科学进展,20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织管理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志愿者之歌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浅谈跟踪审计协审人员的组织管理
周口市人工影响天气组织与管理机制建设现状与经验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分组合作教学在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