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君
摘要:休谟问题从提出至今,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答复, 但其对归纳法的诘难是任何一个信奉科学力量的人所不能回避的, 该问题中闪烁的怀疑论的科学精神也值得我们探究。本篇文章将从论述休谟问题出发,最终落脚于其中蕴含着的可贵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经验;因果关系;习惯;信念;科学精神
在近代认识史上,休谟问题是向人类提出的最大挑战。休谟的论证和结论曾导致人们对自身理性失去信心,从而动摇了整个科学知识大厦的基础,使人们对科学认识的可能性普遍产生了怀疑。自康德以来,休谟问题一直支配着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的思想,也影响和制约着许多科学家的思维。
而揭开这一认识之谜,将为人们开拓新的视野,展示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平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许多思想上的危机,给人们理解科学认识和创造的历程提供一把开启神秘之门的钥匙。
一、对休谟问题的陈述
正是由于对近代科学上述特点的不同强调,近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派别,即以强调数学和逻辑演绎方法的理性主义者和以强调经验归纳方法的经验主义者。而18世纪的休谟则是实验科学方法的坚决拥护者,并由此出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休谟问题”。
而休谟提出的这一问题无疑成了人类认识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休谟通过分析研究观念的起源、联结、分类和因果联系的性质,对人类认识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存疑,并可以说最终瓦解掉了以经验和归纳为根基的科学的根基。
1、观念源于经验
休谟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的身体虽然被限制在地球上,并且遭遇到各种痛苦和困难,但是我们的思想却能在一刹那之间把我们送到宇宙中最遥远的地方,甚至于超出宇宙直达那个无限的混沌之中。但是,思想并非是毫无边际的,它必须以经验作为自己的基础,超出经验范围之外的事物是不可感、不可知的,人类的全部讨论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才能成立。
2、因果关系、习惯、信念
但人类毕竟有别于动物,人们总是向往未知,并希望得到确定性的回响,所以上面提到的人类“推理”往往并不局限于已经经验到的事件范围之内,而总是要从过去延伸到将来,从已经经验到的事物推向未经验到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包含在这类知识中的那些超出已有经验之外的延伸,其依据又何在呢?它的基础又是什么呢?休谟回答说是:因果关系。
“一切科学的唯一直接的效用,正在于教导我们如何借原因来规范将来的事情。”在《人性论》中,休谟还这样写到:“唯一能够推溯到我们感官以外,并把我们看不见、触不着的存在和对象报告于我们的,就是因果关系。”
二、从休谟问题中发现科学的精神
一旦理解了休谟问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心灵的震撼和对以往生活所信奉的所谓科学规律的怀疑。是啊,我们凭什么因为太阳之前每天都会升起,就断言太阳之后依然也会如期而至呢?明天的可能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我们从以往的经验规律中所归纳出来的所谓准则的范围。
在人类意识到休谟问题这个系统怀疑论体系的存在之前,我们安逸的生活,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经验生活中,满足于前人的归纳,在心里断言明天也会像今天这样,至少它的变化在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渐渐地,我们就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一般,使思维日渐失去其活力。
只有在问题提出的地方,缺陷才有可能得以解决,否则它只能静静地沉睡在我们的心间。休谟发现了它,这也就意味着他为我们这被习惯所禁锢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铁屋中的铁窗,我们能从这面小窗透出的光中去窥探人类认识的全新领域,去探索,去发现,去改进,去创造,正如休谟所言的那样“在这里,星星的火光会燃烧我最大的火焰;因为燃料常常是准备好的!”
但是说到这,或许人们就要发问了:既然休谟都取消了科学的确定性的存在,那我们的探索是否可能?我们的探索还有意义吗?我们不是就要陷入不可知的迷茫和惶恐之中了吗?
休谟的答案是:不!而以上发问是由于我们对休谟问题存在误解。
休谟虽然对人类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斯芬克斯之谜,但是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的提出不是为了要将人类认识的可能性打倒在地,要取消我们经验生活的根基,要将科学至于死地,要将人类推向绝望的边缘,要让我们如同踩在没有稳固根基的浮萍之上不安的生活。否定了归纳的科学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盲从地生活,不用再进行科学的探索、科学的研究,我们的脚步的每一步的迈出都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归纳是科学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自然本身的本质。
休谟没有给对科学的悲观留下可能,“盲目的失望在科学中并不能合理地存在下去,因为以前的企图无论如何失败,而我们依然可以希望,后代人们凭借勤劳、幸运和改进了的睿智,会达到前代所不知晓的发明。每一个好冒险的天才,对这个难得的奖品都会欢欣跳跃,他不但不被前人的失败所挫阻,而且会因此更为奋励;因为他希望,成就那样艰难的一件冒险事业正是一种光荣,那种光荣正是单为他保留的”。
“我现在的这些暗示如果能激起哲学家的好奇心来,使他们感觉到所有普遍学说在探讨这类奇特而玄妙的题目时,是如何有缺点的,那也就够了。”
历史证明,休谟的目的达到了,并且远远超出了他本人的料想,成为了超越时代,超越国别的人类认识的永恒问题。
“科学结构不仅依靠经验材料的支撑,超越于经验之上,它还受一定的信念、价值或思维形式的支配。不仅可以由此出发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经验材料,还可以把绝大部分经验材料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休谟的理论不正为我们指出了这点吗?(虽然波普尔指出休谟的理论是从经验中形成原则,但是从休谟的著作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他也指出了人们同时从原则中挑选经验材料。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周晓亮.《人性论》导读[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德)胡塞尔.经验与判断[M].邓晓芒、张延国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英)休谟.人性论(上册)[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英)卡尔·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M]. 纪树立编译.1987.
[6]尹星凡.理性的创造与超越——人类认识之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