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要: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实践课题和研究方向。从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已经上市的公司接一再周而复始、连不断地出现各种公司治理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些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良好和健康发展。从而,这些上市公司或许还潜伏这一些没有显露的隐患,同时也暴露出已存在的很大问题,这些不仅证明我国我国证券市场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同时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本文首先回顾公司治理模式,然后结合我国实践阐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各种解决方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模式;问题;解决办法
一、公司治理模式总体概述
(一)内部监控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内部监控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又被称做网络导向型的公司治理模式,由于股东或法人股东,以及内部经理管理人员的流动在公司治理中起主要作用,进行公司内部管理,而由此得名。
内部监控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以股权的相对集中和主要型银行或全能型银行 在公司监控方面实质性的参与为前提的。这类公司治理的模式来自于“日耳曼”形式的资本主义类型,以又来发展兴起的工业化国家,如德国、美国、日本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为代表。
(二)家族监控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家族监控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实质上实现单一分离,家族与公司合二为一,公司内部的主要控制权在整个家族家庭成员内部中进行整合和相应配置的一种治理上的模式,被称为家族监控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家族内部监控型的治理模式和家族内部企业与存在的基础与基本特征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二为一,此特征也大大巩固了家族监控类型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
(三)外部监控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外部监控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又叫做为以市场为主要体导向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其得名为因外部市场在公司企业治理中而起的主要作用,从而由此得名。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是这种公司企业治理类型模式的代表典范。 这种类型的公司企业的治理是源自于“盎格鲁美利坚”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其存在的基本特征和基础主要是以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和很高流通性的资本市场和为基础,以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为核心。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及遇到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公司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是股权结构。直到现在,中国政府持有我国已上市公司大部分比例股份,包括股份制公司的股权,特别是政府持有股份中占的最大比例是国有和法人股份;“而且,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相差悬殊,从而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状况不仅妨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损害公司治理绩效,而且会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大股东“掠夺”” 。①从各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得出:要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绩效和价值,可以变化或改变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果,防止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发生。
(二)董事会制度的不合理问题
1.往往董事会成员选举不透明等问题会导致董事会制度不合理问题。董事会成员的任命往往由上级领导直接任命,征得上级部门同意的前提下与主管部门协商来直接指定。除此之外,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来指定一个公司董事的人事安排问题,由此就直接导致董事会制度的不合理问题,有时候董事会选举制度就是一纸空文,选举只走个形式。
(三)内部监督不合理问题
1.内部机构和人员的监督不合理问题。监事会是一个上市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监视是一个公司内部运营的管理人员;在我国,往往监事会作为监督和管理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还有很多不合理甚至是滥用职权的行为存在,这就影响了对上市公司进行公平、公正的监督、监控与管理。“尤其是我国采用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并存的做法,使上市公司的监事会趋向于“形式化”。”②
2.外部监管不健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外部监督不到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几个方面:第一,市场并购或者市场的外部公司控制权对公司内部监控的实施作用是极其有限的。第二,银行或金融公司等机构作为公司的债权人,实际对公司内部实施的监控效果很小,极其有限。第三,经理市场是另一个从外部监督公司的重要机制。③
(四)很多上市公司债权比例过小,结构不合理。从广义上说,公司企业的治理结构包含董事会结构、债权结构和股权结构。很多已上市公司的内部债务是由应付款和借款组成,其中债权筹资的比重相对过低。同时,债权人通过债务协议也可以对董事会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力往往会反映在公司内部的最终经营活动当中。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对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切实保障股东大会有效职责的行使。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达到减持国有股份目的,从而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大力发挥机构内部股东的作用,可以向境外投资机构、社会基金、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等部门的机构进行配售,同时可大力发展投资者进行投资;推广内部工职按一定比例进行持股,创建新型投资主体。④
(二)健全和完善公司的治理文化。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公司内部工作氛围和创建良性竞争的公司治理文化是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在广义上是:约束和引导公司的内部管理,促使公司员工拥有对公司的忠诚度,和建立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当中,想要取得长远的进步和成功,首先要改变其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公司的治理文化。如何健全和完善公司的治理文化,还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明确“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最高权力机关,董事会是核心机构”的理念,第二,明确“股东拥有股份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才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利益和主要目标”的理念。第三,明确“人力资本是核心价值”的观念。前面指出的人力资本核心价值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人被成为职业经理人,另一人被称为公司内部的技术创造者;由于着两类人拥有了别人没有的进而创造出的核心技术,所以这两种人被誉为人力资本核心。
(三)健全董事会制度,完善董事会所具备的功能。从90年代至今,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完,尤其是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对完善董事会所具备的功能等问题至关重要:第一,“公司董事会应该专门成立财务委员会和长期战略委员会,或称战略发展委员会。同时,还应该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和报酬委员会,扮演独立监督者的角色”⑤。第二,董事会人员的构成必须是合理的、公平的。第三,应该单独地向董事会汇报举行会议的资料、背景等信息,把董事汇报的来源进行多样化处理,同时,建立畅通的平台,供独立董事和董事长进行顺畅交流。
(四)要完善和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适应公司治理结构的外部治理机制首先重点要被建立。如果要完善和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首先要被健全和完善,另一个是与相对应的外部治理的机制问题,首先要被重点建立与完善。
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被称为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机制。敌意收购和兼并和收购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主要表为,期目的是为了约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在公司管理人和职业经理人的多次努力下,如果一个公司仍然不能大幅度的改善其经营状况和现在面临的问题,董事会就有权利要求更换公司的管理人员,或者利用其他公司收购其公司的方法改变公司经营状况,使公司董事长或高级管理人员下台,失去对其公司的控制权。如果现有股东们对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不满意,不同意由原班人马为其继续工作,最常用的就是利用各种投票方法,逼迫公司经营者和董事会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政府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管理机制被称为公司外部治理行政机制。首先,只有不断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严格把控企业上市和募股的标准,从“源头”找出根源,才能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其次,加大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各方面规范我国二级市场的运营和监管制度,大力加强我国政府的监管,才能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中介机构的信用机制被称为公司外部治理社会机制的主要制度。从“银广厦”等事件以及其后果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还存在很多缺乏社会信用的查中介机构,由此助长了一些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并且恶化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因此,使这些中介诚实守信地进行营业,开展业务活动,一定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才能真正防止和杜绝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债权相关治理的强化作用。关于债权相关治理的问题,相关债权人的“相机性的控制问题”首先要被强化,特别要重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的结构中的重要作。 “相机性的控制问题”是指:当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为企业有偿债能力,股东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的债权人只是相关合同部分收益的所曲折;重视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对公司的治理的作用,把债权人的相关“相机性控制”机制引人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去,更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除此之外,由于相关法律的保护,债权人在企业偿债能力不足或违反债务合约时,有权参与这些权力的分配。相比于股东的控制,银行控制和债权人的控制更具有相对优势。
结论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我国实践,就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功能日益发展和发挥,各大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相信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将会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当然也会有新的问题不断的涌现,仅希望此文能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做出有益的探讨。(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俞培燕,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
[2]史广军,郝立辉,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时代经贸,第58期
[3]林伟,《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领袖,2003.5
[4]邵东亚:公司治理的机制与绩效——案例分析与制度反思,治理世界,2003,12
[5]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治理世界,2002,11
[6]谢德仁:审计委员会制度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会计研究,2006,7
注解:
①俞培燕,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
②林伟,《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领袖,2003.5
③邵东亚:公司治理的机制与绩效——案例分析与制度反思,治理世界,2003,12。
④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治理世界,2002,11。
⑤谢德仁:审计委员会制度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会计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