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女性人格与应对倾向及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4-03-26 06:55王希华
关键词:闽南独立性幸福感

王希华

(闽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信息化和自动控制的发展,社会分工出现了性别趋同化倾向,细化的分工越来越适合女性特征,凸显了女性的社会价值功能,与此同时,职业女性的社会义务、权利和地位等也备受社会关注。实际上,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就闽南地区而言,从古代以妈祖文化崇拜为特征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到1958年闽南惠东地区有3万多惠安女历时7年建成规模宏伟的乌潭水库[1],都足以表明闽南女性的社会作用值得世人瞩目。

闽南女性人格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性别人格,是指在闽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基于女性的生理特征、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综合。“女性历经了以‘依附、无我、无为’为生存特性的臣民性人格向以‘维权、参与、责任’为实践理性精神的公民化人格成长的漫长历程。”[2]这种演变过程会因地域文化差异而不同,“闽南文化源自中原河洛地区,传至福建、台湾,至今台湾仍称闽南人为‘河洛郎’,因此,闽南文化应称为河洛文化”[3]。这一定义中的闽南文化根植于中原文化,又与台湾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台湾以闽南语为通用方言,台湾与闽南一衣带水,同宗,同源,台湾人理解中华文化也要借助于闽南文化。不言而喻,研究闽南文化背景下的女性问题也会对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

目前闽南仅限定为地处福建南部沿海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所属地区。本研究中的闽南女性是指长期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女性公民,她们受闽南地域文化风俗影响不仅形成闽南女性独特的人格特征,还会影响她们面对困难时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应对倾向,甚至会影响她们对生活幸福感的认同。那么,闽南女性与河洛文化背景下河南女性以及福州地区的非闽南女性在人格特征、积极应对倾向与幸福感具有哪些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同地域的女性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比较,进一步厘清闽南女性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探析闽南女性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幸福感的年龄发展特征,进而分析闽南文化对女性人格特征及行为美德所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18周岁以上的河洛文化发源地河南女性、福州女性和闽南女性,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88份,有效回收率为85.86%。问卷由“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纽芬兰幸福度量表”和“中国女性人格量表”组成[4-6]。“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根据量表记分标准选取总分计算的“积极应对倾向”指标(下称:积极应对);“纽芬兰幸福度量表”选取量表标准记分的总幸福感;“中国女性人格量表”共计23题,主要测女性的宜人性、独立性、审美性、安稳性、敏感性5种人格特质,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2。量表采用五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记1、2、3、4、5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目越符合被试的实际。问卷发放、回收及数据输入均由专业人员,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本次调查被试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研究结果

影响人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诸如地域、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以及城乡差异等,而且各种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由于影响变量的复杂性和样本抽样的难度限制,本研究不可能穷尽所有变量做全方位的分析和讨论,因此选择了与个体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成长地域、年龄以及城乡差异等因素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从而探讨闽南女性人格特征及其与应对倾向及幸福感的关系。

(一)闽南女性与非闽南女性在人格特征、积极应对与幸福感的不同

对河南女性、福州女性和闽南女性的人格特征各因子、积极应对倾向及幸福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除了敏感性人格特征无显著差异(F=2.835,P>0.05),其余各项内容各组间差异显著,分别为宜人性(F=7.301,P<0.01)、独立性(F=6.94,P<0.01)、审美性(F=5.849,P<0.01)、安稳性(F=5.952,P<0.01)、积极应对方式(F=5.613,P<0.01)、幸福感指数(F=43.708,P<0.01)。为进一步发现闽南女性与河南女性、福州女性在人格特征各因子、积极应对倾向及幸福感的不同,研究采用LSD多重检验方法对三组女性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见表2。

(二)闽南女性的人格特征、积极应对与幸福感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为了尽量减少人口学变量引起的研究误差,在研究过程中对闽南女的年龄、城乡等人口学变量进行了筛选,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年龄与城乡差异不显著。

表2 女性人格特质、积极应对与幸福感LSD检验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闽南女性的人格独立性城乡没有显著差异,其余人格特征、积极应对倾向与幸福感城乡差异均显著,其中积极应对倾向与幸福感闽南农村女性好于城市女性(表3)。

表3 闽南女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与幸福感城乡差异t检验

本研究样本年龄分段标准依据有三:一是国家规定一个人依法享有平等待遇的“成年年龄”而选择18岁以上的成年女性;其次是我国古代十年为一个年龄阶段的划分方法,30而立、40不惑等,今天我们依然是80后、90后来划分不同年代的人;三是根据女性生育年龄的特点,18岁女性已成年逐渐进入生育期,46岁以后逐渐进入了更年期。依据本研究年龄分段的标准对闽南女性的人格特征、积极应对倾向与幸福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除了人格特质的宜人性和审美性之外,其余各项闽南女性不同年龄的组间差异均显著。对闽南女性年龄组间差异显著的各项内容进行各年龄段的LSD多重检验,结果见表4。

(三)闽南女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倾向与幸福感相关与回归分析

为确认闽南女性人格特征、积极应对倾向与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取Pearson相关矩阵分析,结果见表5。

以往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指数有正相关[7],西南边防雷达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相关显著[8]。将表5中具有显著相关的变量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建立以闽南女性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为自变量,幸福感为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线性模型,结果过发现积极应对倾向、敏感性和独立性3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解释率为36.7%(表6)。

表5 闽南女性人格特征与积极应对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表6 闽南女性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分析

(一)闽南女性、福州女性与河南女性的人格特征差异明显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女性各种人格特征与福州及闽南女性均有显著性差异,河南女性人格特征的宜人性、独立性和敏感性的整体平均数显著低于福州及闽南女性,闽南女性和福州女性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另外福州女性的安稳性人格特征明显突出,闽南女性人格的审美性显著高于其他女性。总体趋势是闽南女性与河南女性的各项人格特征差异明显;闽南女性与福州女的人格特点既有差异性,又有相似性。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两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对女性人格特征的客观影响。从经济上,河南地处中原,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从古到今都以农业大市而著称。福建地处东部沿海,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受海洋文化的熏陶,造就了福州人冒险进取的性格。从文化上在我国河洛文化经唐初播迁到闽南,闽南文化至今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过程。闽南女性与福州女性同居福建省,省内地区文化风俗虽有差异,但相对河洛文化来说,无论是时间特征,还是空间距离都更为相近。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戏曲、童谣、宗教、图腾、民俗、历史典故和方言等会让我们感受到世代传承的古老、醇厚的地域文化。诸如,闽南习俗文化中“求平安、结善缘、求发达、求吉利和认祖归宗等信仰和行为习俗在福建省更加浓郁[9]。女性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接受着当地文化风俗的熏陶并使心理认同感不断地得以强化,久而久之地域文化风俗的烙印印刻在女性人格的心理图式和行为模式上,最终导致不同区域的女性呈现出群体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因此会出现闽南女性与中原河南女性人格差异显著,而与福州女性人格差异中存在有所趋同的现象。

(二)闽南女性行为积极应对倾向和主观幸福感指数高

研究结果表明,闽南女性主体意识强,积极应对的行为倾向显著高于其他女性,她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经受挫折和打击,遇到困难时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妈祖作为福建人们心目中崇拜的女神,在民间流传许多有关妈祖救苦救难与烩炙人口的故事[10],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风俗文化一定对闽南女性的思想、行为以及思维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所以闽南女性既不拘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又十分现实,会通过努力挣钱追求自我价值,比其他地方的女性显得更加自强自立。

同时,闽南女性体验生活的幸福感明显好于福州女性和河南女性。走进闽南地区邂逅过闽南女性的人就会感到闽南女的与众不同,她们勤劳贤惠,温和善良,不追逐潮流,不张扬自我。已婚妇女的心态就更加平和而理性,与她们相处时会发现,她们比其他地方的女性更加传统和安分守己,更懂得为人妻应该如何勤俭持家,她们常常把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在她们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从而也构成了她们崇尚内在美的审美人格,这与独特的闽南女性文化所揭示的传统价值观息息相关[11]。

(三)闽南城市女性人格特性突出,农村女性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较高

研究发现,闽南女人格特征的宜人性、审美性、安稳性和敏感性人格特质城市女性显著高于农村女性,闽南女性的独立性人格城乡没有显著差异;而闽南农村女性的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也显著高于城市女性。表明城市女性人格比农村女性的个性更为突出。这与传统女学文化的去个性化的影响有关,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低,思想开化的程度越受局限,受之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越缺少个性化。在我国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因而去个性化程度也相对低,因此城市女性比农村女性的人格特征更为突出。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男性制约女性的道德规范及妇德准则,再加上闽南封建婚俗对农村妇女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农村女性长期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形成了吃苦耐劳精神,更能积极地应对困难和挫折,长期沉淀成为她们为家人任劳任怨、为社会甘于奉献的内在品质,进而决定了她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她们虽然劳累却不觉得辛苦,辛勤付出反而感到快乐,这便是她们幸福度比城市女性更高的内在原因。

(四)闽南36~45岁女性人格相对沉稳,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指数较高。

多重检验结果发现,闽南女性人格的宜人性和审美性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是闽南女性共性人格特征。各年龄阶段的差异主要表现是:18~25岁闽南女性的安稳性明显低,46岁以上闽南女性的独立性人格和积极应对倾向也明显低,而36~45岁的女性敏感性、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与女性生理发育和年龄心理特征极其吻合。因为女性18~25岁心理开始抛弃单纯与幼稚,向成熟女性蜕变,但心理成熟还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女性46岁以后随着更年期到来,生命开始自然衰老,各种疾病随时可能乘虚而入,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应现象也会相继发生,就会导致独立性人格及积极应对的能力开始下降,做事有力不从心之感实属正常。36~45岁的女性进入了成熟而有魅力的阶段,人到中年不仅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幸福,而且具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有面对任何困难的能力,心中充满自信。由于她们身心发展正处于女性的巅峰阶段,人格会因成熟而敏感,行为应对方式也会更主动积极,生活幸福感指数也会超过其他任何年龄阶段。

(五)敏感性、独立性人格和积极应对倾向对闽南女性幸福度有预测作用

从表6的相关矩阵可以看到,闽南女性除了安稳性人格特征之外的其他4个人格特征及积极应对倾向都与幸福感都有显著相关,但进入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敏感性、独立性和积极应对倾向3个变量对闽南女性的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解释率为36.7%。其中独立性和积极应对倾向对闽南女性的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敏感性人格对幸福感呈负向调节作用。敏感性是指女性对外界变化的敏锐性,通常敏感性强的人更在意事物细节带来的感受甚至将其放大,因此,这种不合事实的夸大难免会影响个体对幸福感的正确判断。独立性和积极应对倾向是表明人们能够独立地面对现实,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独立性和应对方式不仅对于成功解决问题和提高个人自我效能感非常有益,同时通过效能感增强而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四、结论

1.闽南女性与河南女性的各项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与福州女性人格的宜人性、独立性和敏感性人格特点趋同;福州女性人格更具有安稳性,行为应对方式更积极;闽南女性具有审美性人格,生活幸福感最高。

2.闽南城市女性人格特征的宜人性、审美性、安稳性和敏感性人格特质更显著,闽南女性独立性人格城乡没有差异;闽南农村女性的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感显著好于城市女性。

3.闽南女性人格的宜人性和审美性年龄差异不显著,闽南女性18~25岁的人格安稳性较低,46岁以上的独立性人格和行为应对方式都低于其他年龄段,36~45岁的女性敏感性、积极应对倾向和幸福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4.闽南女性人格的独立性和积极应对倾向对闽南女性的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人格的敏感性对幸福感呈负向调节作用,解释率为36.7%。

[1]梁旭辉.“惠女精神”与惠女水库[J].中国水利,2009(16):10-12.

[2]李兰芬,石柳松.女性人格公民化的理性审视[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4-97.

[3]胡沧泽.关于闽南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01-106.

[4]谢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倍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的心理学杂志,1998(2):114-115.

[5]刘仁刚,龚耀先.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的适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2):107-110.

[6]苏文静,王希华.中国女性人格量表的编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95.

[7]李 艳,何 畏,张 贤,等.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1):128-131.

[8]陈 媛,西南空军边防雷达站官兵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0:29.

[9]张静容.闽南习俗文化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95-100.

[10]莆田市档案馆.《好女不嫁莆田郎,好男不娶福州女》典故[EB/OL].(2005-11-24)[2014-05-08]http://pt.fjarchives.org.cn/Cpt/shihuaquwen/184.Html 2014-6-8.

[11]陈安玲.语言评价揭示闽南语歌谣的女性价值观[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9(2):29-33.

猜你喜欢
闽南独立性幸福感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闽南,闽南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