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鹏程
(华侨大学 人事处,福建 泉州 362021)
行政化即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1]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去行政化成为高校改革的明确方向,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高校职称工作的发展,是当下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外部环境上,高校去行政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从制度上逐步杜绝高校官本位思想;一是改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高校职称自主评聘正是这一体现。拥有评聘自主权,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校职称评审本质上是对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评价,但长期以来,无论是职称评审的标准,还是具体的评审过程,其组织和操作行为,都是由行政部门来负责进行,大学职称评审完全被异化成了行政评审。这使得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行政化、功利化,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逐步将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政府由原来的监管模式改为监督模式。职称评聘的自主化,使高校在职称评审工作中由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评判者,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和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以改变目前僵化的评审模式,改变当下浮躁、功利化的学术氛围;有利于高校打破以往统一标准的枷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性,引导不同学科健康发展;有利于高校消除评审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学术腐败现象,促进高校学术繁荣;有利于高校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为高校引进培养合适的人才,加快自身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权利的扩大,也意味着责任的增加。自主评聘对高校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高校在制度设计、专家选择、评审程序等各个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一是评聘制度规范性、合理性的缺失。多数高校是首次开展职称自主评聘工作,时间仓促,经验匮乏,缺少科学合理的评审条例,更缺少对制定评审条例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高校的评审条例及过程多是借鉴套用,制度设计不尽严密,在实践中形成了对旧的职称评审的行为模仿,未能真正把握新形势下职称评审的方向,因此,如何建立起令人信服的规范化、合理化的职称评聘制度,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二是高水平评审专家的缺乏。高水平评审专家需要有精深的专业水平,并且具备丰富的职称评审经验。一方面,在高校自主评审过程中,评委多限于本校或联系密切的院校专家,相当一部分评委缺乏评审经验,对评审规则缺乏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受限于学校发展层次以及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部分高校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与学界前沿有一定的差距,在职称评审中易造成一定的学术局限性。三是人为因素影响的扩大。高校自主评审的评委构成中,本校专家往往占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规模不大,同事之间互相比较熟悉,容易导致在评审过程中受到本位主义和人情因素的干扰,使评委主观上更倾向于本学院或本学科人员,且在评委中普遍存在着“宁做好人,不做恶人”的心态。这些人为因素,很容易影响到地方本科院校评审的公平公正性。
在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在高校形成崇尚知识和学术的氛围,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弱化乃至去除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学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就为职称评聘的学术化及转变高校职称管理模式,提供了契机。
还原学术本真,改变形式化评审。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职称条件常常被简化为一系列硬指标,评审关注的是论文发表的数量及论文发表期刊的档次。重形式轻内容,已经成为职称评审的一种风气和习惯。申报者真实的研究水平、学术影响以及论著的创造性被严重忽略,使作为学术职称生命的本质性评价,变成了形而上学的形式性评价。职称评聘的学术化,就是要在实际评审过程中,改变这种现象,将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发掘出来,还原职称评审的本原意义。
科学规划,打破教条化、简单化的标准。职称评审的教条化、简单化,通俗讲就是学术的一刀切。一是评审标准的统一化。在旧有的职称评审标准中,对所有的学科几乎使用同一标准,没有区分度。二是以简单化的方式对待申报者的成果,唯标准是求,否定其他的工作与创造,造成了浮躁的学术氛围。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都有自己的特性,制定符合不同学科发展的评审规范,改变简单、教条的模式化评审方式,是高校做好职称自主评聘工作的必由之路。
注重教授学者的作用,杜绝外行评价内行现象。外行评价内行是行政化职称评审工作中最为人诟病的现象。评审是一种权力的表现方式,因此参与者大部分是各个部门的领导,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外行。在评委的组成中,由于追求学科的全面性,相当一部分的评委,虽然是其所从事专业领域的专家,甚至是较有名望的专家,但其却对参评领域缺乏相应的了解,这是外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评审制度下,专家们在根本来不及仔细地阅读材料,更没有充分的交流和研究,基本不了解申报人学术水平和学术品格的情况下,迅速地将评审工作完成,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对教师申报的论著做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高校在职称自主评审工作中,必须改变这种表面上的高、大、全的评审,建立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库,合理选择评审专家,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外行评内行现象的产生。
管理服务化是与职称评聘学术化相辅相成的。高校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内部管理的去行政化显得尤其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也更大。
在以往的职称评聘工作中,从职称制度的设计到评审的运行等一系列的行为,几乎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过程,广大的一线教师很难参与其中。这就容易造成高层设计与实际情况相脱节,行政命令与学科发展相违背的现象。在高校职称自主评聘工作中,应当减少行政干预,促进高校行政制度由管理向协调、服务方向的转变,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在职称评审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学术委员会中学者专家的主导作用,形成职称评聘的良性循环。
理顺管理人员的职称问题。有相当部分的学者专家认为,应当取消高校管理人员职称的评审,理由有二:一是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占据着相当多的资源优势,使得职称评审工作中容易产生一定的倾向性,造成学术腐败和不公正性;二是管理人员对专业技术缺乏深入了解,应当专注于行政管理工作。针对此类问题,部分高校已经在进行探索,如逐步取消行政管理人员职称评定,实行职员制。这是高校职称评聘发展的一个方向,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非完全对立,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织的。高校管理人员中的主要领导,通常由学术名望较高的专家学者来担任,这本身就是对学术权力的一种认同。专家学者的掌舵,既发挥了其自身的学识,在实践过程中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学校学术的发展和学科的规划建设。高校作为思想、机制开放的前沿,应当有合理的人才流转机制。因此,严格将行政与专业技术分开的做法,是否就能完全改变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考量。
职称评聘工作影响到高校的众多领域,高校应当利用当前职称改革的有利契机,合理定位,充分发挥职称评聘工作对高校发展的引导作用,建立长远机制,为学校向现代型大学发展奠定基础。
完成职称评审向职务聘任的转变。职称任职资格如同学术上的行政许可证,是一种终身资质的体现,因与教师的工资待遇等利益攸关,长久以来,使得高校和广大教师形成了重资格评审轻职务聘任的功利化的思想观念。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是高校根据学科发展设定的一定的职位,由学校在综合教职工能力水平后,对确定符合职位的人员实行聘任的制度。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打破终身制的固态,降低职称评审的功利性,促进教师的学术积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校要“全面实行聘任(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职称评审制度转变为职务聘任制,将成为高校职称评聘的发展方向。
重视聘后管理,实行岗位考核。聘后管理是聘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职称评聘轻视评审后的管理、考核,使得教师在获得资格后,缺乏学术动力,容易形成学术惰性。建立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使职称评聘从原先重身份、评审、资格向重岗位、聘任、考核转变,有利于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打破人员臃肿和学术惰性的状况,推动学术的繁荣发展。
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居于大学职能的首位,但是多数高校都将发展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多,教学效果不易量化,而科研成果主要与研究者个人能力相关,比教学客观性高,教育部门各类资源分配政策更关注高校科研”[2],从而造成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现象产生。因此,在高校职称评聘条例中,应提高教学业绩权重,合理规定教学工作量,常抓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多方面多层次考核教师;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对教学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改变教职工对教学工作的态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在实践中,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责发挥得并不充分。相当多的地方高校缺乏对社会服务的应有认识,也缺乏相关动力。高校对自身在社会服务方面应承担何种职责和效能,如何协调、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为自身发展获取更大化的资源,[3]以及如何引导教职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并没有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规划。在有限的社会服务中,高校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文化优势,且社会服务效益较低。
在中国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中,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将日趋凸显,高校应当利用职称评聘改革契机,增加社会服务内容,促使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确定其社会服务形式及内容侧重点,建立社会服务评估体系,引导教职工增强社会服务意识,鼓励教职工从事社会问题研究,完善高校职能体系。
随着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步骤的逐渐展开,高校的职称评聘工作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和挑战。如何建立起有利于高校发展的成熟完善的职称评聘制度,还有待于研究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建林.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找准平衡点[J].学习月刊,2009(21).
[2]蔡亮,李勇.我区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高教论坛,2007(4).
[3]陈健,沈兵虎.对我国当前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优化的几点思考[J].新闻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