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军 ,孙 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发展代价视角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析
冯德军 ,孙 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代价与发展密不可分,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要理智对待代价问题,要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环境问题是发展代价的重要表现之一。关注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设生态文明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代价;生态文明;战略布局;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同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拓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学界对生态文明研究进入了高潮,笔者拟从发展代价的视角对生态文明展开理性思考。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的伟大变革,这种变革的标志是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转化,中国进入了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和社会加快转型的时期。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 “中国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当代中国,发展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为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种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条件。
任何发展总归是人的发展,发展具有真理性和价值性的双重标准。从真理性的视角看,人的理性使人区别于动物,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所以“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P384)从价值的视角看,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必然按照人自身的目的、要求和需要来进行的,人通过实践使天然自然的“自在自然”转化为满足人的需要的“人化自然”,发展应该是遵循人的生存与发展为目标的发展。要实现主体的价值目标就需要一定的代价,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投入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学者提出,“从哲学层面上讲,代价是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相关联的一个范畴,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或负面效应。”[2]代价是与发展紧密相联的普遍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代价史。”[3]作为发展代价之一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具有不可避免性,“客观上讲,环境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处于中期时,由于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进度加快、资源消耗大量增加,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4]人为追求自己价值目标的实现所造成的代价是与人的价值取向背离的消极后果,消解了人的实践效果和价值创造,给人类带来消极的、反主体性的负效应。
代价是人类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付出,关键是要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把代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P256)资本主义在实现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曾带来了危害同样巨大的生态问题。对于资产阶级对自然的无度索取,恩格斯曾警告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或再往后都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P383)马克思和恩格斯已认识到人天才地靠科学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反之也会对人进行报复,所以,要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期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中国在发展中要始终树立风险和代价意识,例如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邓小平就提出要利用法律和教育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要注意很好地抓,坚决取缔打击,绝不能任其发展。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须认真对待、科学处理,力图把环境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
人来自于自然界,又受制于自然界。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但又脱离不开它,要通过物质的交换来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自然界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人依赖于自然而存在。所以,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科学的代价意识是推动良好发展的思想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胡锦涛也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6]
人改造自然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使之成为“人化自然”,因为对象对于人的价值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成为现实的;当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改造人自己,人的能力不断增强,这种能力增强不是没有极限的,很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遭受自然界的惩罚。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5](P775)透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的破坏,恩格斯就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7]人类通过实践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类为需求欲望的满足而与自然界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因此,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提醒人类要自觉地把自己活动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和容纳的限度之内。二十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普遍繁荣使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重大的环境公害事件,比较典型的如日本的水体污染、英国的大气污染、美国的光化学烟雾等。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七十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指出人们由于狂热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8]中国作为后发的国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因此,我们不能走其他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要提升对资本和市场的控制能力,不能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当发展与自然的矛盾出现失衡时,人们应该把尊重自然规律置于首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身就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习近平同志强调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在一二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而是集中地爆发,环境矛盾凸显,形势日趋严峻。如我国70%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当前70%江河湖泊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流经城市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重金属污染也呈现高发态势[4]。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虽已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但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能源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浪费严重,如我国目前钢铁、化工、电力等8个行业平均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5%—25%,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经济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分别是美国、德国和日本的4.3倍、7.7倍和11.5倍[9]。数据直观地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引起公众的日益高度关注,据资料统计,我国信访总量、群体性事件发生量逐年下降,但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上升。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环境问题就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和我们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列为“五位一体”的发展总布局,就是党人面对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的科学回答。
三
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是着手解决问题的前提,代价意识的生成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地关注发展的前途,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化的进程。生态问题是人在改造自然以改善自身状况的实践中产生的,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处于能动的、主动的地位。生态危机产生的责任在于人,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不是制造人与自然的对抗关系,而是人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之上,发展的环境代价过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担负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表现为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和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应对这些问题,党的十五大就提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不仅要关注当代人的利益,还要顾及后代人的发展,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合理利用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
党的十七大指出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严重制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将其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包含“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在内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具体层面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促进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等具体措施和路径,以期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要着力完成四项主要任务: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致力于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矿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用制度的力量去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与代价如影随形,发展必定伴随一定的代价。人们在价值追求中付出的代价,是基于自己的选择和实践而产生的与自己价值取向的背离。要形成合理的发展价值观,修正以往的发展理念(如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念),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克服和限制不合理的发展代价,切忌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为世界平均的一半,发达国家的1/8左右,发展仍然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关注发展的同时,还应时刻高度关注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并及时解决的对策,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应对发展价值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曾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1](P508)一个实践能否最大限度地取得预期效果,根本取决于人们的实践理性。我们在发展与代价问题,特别是生态问题上保持高度的自觉,就必定能建成美丽中国。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袁吉富.社会发展代价理论建构的四个哲学维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2-70.
[3]孔圣根.谈历史进步的代价[J].北京社会科学,1994(3):8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32-3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853.
[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准备材料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122.
[8]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7. [9]余源培.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新的生长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5):17-23.
Analysis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Cost
FENG De-jun,SUN Yong
(School of Marxism,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 150022,China)
Development is theme of contemporary China as well as the solution to various problems in China.Cost is inseparable from development since in the course of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one has to deal with the issue of costs rationally and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of low costs.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one of the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development cost.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issue,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eautiful China are the main purpose to build a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s well as the guarantee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concepts of respecting nature, conformity to nature and protecting nature must be enhanced,with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being accelerated,and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proper system.
development cost;ecological civilization;strategic layout;beautiful China
D616
A
1672-934X(2014)04-0044-04
2014-04-09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研究项目(13E060)阶段性成果
冯德军(1971-),男,黑龙江海伦人,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孙勇(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