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张春梅
(陕西省平利县茶业局,陕西平利 725500)
平利县茶叶产业通过近十年来的强势发展,2013年茶园基地种植规模达到了 13333hm2,产茶6900t,总产值7.5亿元,全县二十三万总人口,实现人均近有一亩茶。茶产业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平利县率先突破产业,详细制订了新的五年茶饮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平利县茶产业发展态势强劲。现将平利县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的一些问题和主攻方向刍议如下,仅供参考。
平利地处陕西东南端,深藏大巴山腹脉之中,素有“小江南”之称,境内山秀峰奇,岗峦叠障,溪水缠绵,森林茂密,空气湿润,四季分明,温湿适宜,土壤肥沃,极为适合茶树的生长种植。
平利县是陕西秦巴山区产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古代巴蜀茶产地的一部分。早在巴蜀国时期,茶叶已作为贡品。西周时,茶叶由四川引入汉中郡(今汉中,安康地区)。乃至唐代,梁山(今汉中)、金州(今安康)已盛产茶叶,称作山南茶区。宋代,茶叶生产遍及秦岭以南各地。陕南设有西县(今勉县)城固二茶场。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人户以种茶为生”,饮茶已相当普遍,据《明史、食物志》载: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户部充,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株……。令每十株,官取其一。无主茶园,令军士薅采,十取其一,以易番马”。平利茶悠久的种植历史,更加丰富了陕西乃至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平利茶以味醇、香浓、色翠、形美而著名,成品茶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据2009年安康学院硒元素检测报告:“平利茶叶最高含量1.8393mg/kg,最低0.0544 mg/kg,平均含量0.7243 mg/kg。土壤最高含量为5.7859 mg/kg,最低含量0.0252mg/kg,全县土壤平均含量为 0.6537 mg/kg”。因此,平利茶具有极高的保健功效,饮用价值高,生产的系列名茶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平利县现有十一个乡镇均有茶叶种植生产,按照平利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优化区域布局的原则,确定了八个茶饮业基地乡镇,基地乡镇的工作重点就是全力以赴抓好茶饮产业建设工作,培育龙头企业,集中连片建设种植茶园基地,基地乡镇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占到了全县的80%以上,通过合理化布局,八个基地乡镇已形成全县茶饮产业的核心。
全县现有规模性茶叶产业大户30家,茶叶龙头企业20家,集茶园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即产、加、销一条龙式经营,龙头企业各自拥有了注册商标、质量认证、条形码等法定标识,市场准入畅通。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实施土地流转,规模推进良种茶园建设,建园质量高,实现了快速投产达效的目的;对于七十年代建成的坡地群体品种老茶园,采取出租、出卖、承包、流转等形式,由现有的龙头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全县现有优势茶叶种植资源由龙头企业集中经营管理,经营总面积766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57.5%,经营总产量达4600t,占全县总产量的67%,经营总产值5,2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69%,已经发挥了较大的规模效益,形成了集约化经营管理的新模式,茶叶种植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整合。
目前全县茶叶生产基本上都实行机械化加工,但机械配置不够规范,企业自主购置,机型配置不当,在加工环节中,企业各自为阵,同一品牌产品外形是五花八门,在产品销售拼配时造成困难,给消费者造成误解,影响市场声誉。
我县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都选择在川道地区的水田连片种植,多数茶园按照山、水、田、园、林、路的综合布局进行了生态观光模式统一规划,在建园过程中,少数企业能够按照规划内容规范施工建设,多数企业还不够规范。
全县茶饮企业中,有十多家印刷了品牌包装,一般只印刷 1~2个品牌包装,每个品牌只印刷250g单一容量包装;包装的图案设计和色彩单调,缺少文化特色,包装后茶叶用完即成废品,造成环境污染,没有重复利用及文化收藏功能。
全县仅有少数茶饮企业注重科技研发和科技投资,目前仅有三个企业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多数企业还仰仗靠天吃饭,在种植、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较为粗放,没有核心的科技力量去支撑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管理。
平利县把茶业确定为率先突破产业,县财政每年投入扶持资金上限为200万元,从2012年起提高到每年400万元,通过部门包建、三连共建、连村帮扶的方式投入产业发展资金约为 100万元。总共投入财力约500万元左右,企业向国家争取支持每年约1500万元,全年产业总体扶持资金投约2000万元,政府扶持资金不足,产业发展推力不强。
要引导企业积极参加茶叶标准化生产培训学习,掌握标准化生产技能,适时组织标准化生产技能大赛,强化对茶叶标准化知识的学习把握;同时,对于企业选择生产的茶类所适用的机型配置,提出整改意见,把已经不适宜茶类生产的老旧机型退役下来,首先使机械选型配置达到规范化,加工环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工商、质监、食药和行业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市场标准化生产的监督检查。
平利县处在大巴山富硒带的中段,安康市委、市政府将富硒食品开发列入实施生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利茶品牌整合应依女娲特色文化为依托,统一使用“平利女娲茶”名称,标著完整的硒检测结果和保健功效,在这个大品牌下,企业可以开发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茶类,广阔的开拓市场,这样可以将女娲文化和富硒资源整体向外展示,凝聚开发的合力。
平利县经过多年来引进建设良种茶园 5333 hm2,都选择在川道地区,交通便利,多数茶园都按照“山、水、田、园、路”规划内容建设,形成了自然生态模式,对于尚未按标准建设的茶园,一定要按规划设计的标准补充完善,将这些茶园都进行申报有机茶认证,提高茶叶销售综合效益。
近年来,引进茶树良种种植成功得益于“基地+公司+市场”的模式,平利县推进土地流转主要是以这一批茶叶企业十年来建设新茶园需要大片土地资源,建成了一批骨干的专业化名茶基地,建园后能快速投产达效;确保了在加工环节中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另一方面,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新产品,将生产的产品快速的投入市场,通过快速的物流,加快资金周转,这种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使企业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要正确引导企业设计印刷包装时,严格按照食品标准等有关规定内容外,更应崇尚环保,力求重复利用功能,将文化特色、地方特色、产品特色等融入一体,同一品牌按不同容量或质量档次制作系列化精美包装。
政府应建立一种奖励机制,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科技增效的理念,鼓励企业舍得资金进行科技投入、引进以及骋用高端科技人才,建立企业科技研发规划,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普及科学实用技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平利县已将茶叶产业列为率先突破产业,这是一种区域县情发展的正确选择,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由县政府向国家争取项目支持,与地方财政资金捆绑在一起,达到年奖扶资金5000万元以上。结合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业项目奖扶配套政策方案,按建设项目内容实施奖劢,如奖补土地流转、基地建设、生态园建设、精品园建设、加工厂建设、企业产品广告宣传、销售网点建设、销售网站建设、科技研发和专利、名茶获奖、弛名或著名商标等项目性奖补;政府也可支持企业向有关对口部门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另外,继续实行部门帮建政策,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产业资金投入,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率先突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