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回顾与新一轮思考

2014-03-26 03:23:57黄继东赵先柱
重庆医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军队办学

黄继东,赵先柱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

教学评价即教学工作评价,是对高校教学工作状态和水平进行的综合性质量评估活动,是提高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是根据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在充分研究跟踪和学习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在军队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稳步推进和实施的,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论证试点阶段,时间为1986~2001年。1986年6月,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教育评估制度,要对全军院校开展教学评价研究工作,自此开始了连续10年的跟踪研究和论证;(2)完善成熟阶段,时间为2002~2005年。军队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各类院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了5种评价方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2004年11月,总参谋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学工作评价规定》,这是教学评价工作正规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标志[2];(3)全面推广阶段,时间为2006年至今。根据军队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总体部署,军队院校全面普评阶段在2006年正式启动,并计划于2010年前完成此项工作。全军医学院校在此时期陆续参加了教学评价工作。2007年,第二军医大学作为第一家医学院校参加了教学评价。2011年,全军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结束。

1 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的特点

军队医学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也表现出鲜明的特点:(1)评价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力求规范军队医学院校的办学行为。第一轮军队院校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着力规范军队医学院校的办学行为,强调军队医学院校要始终贯彻军委总部的指示要求和办学指导方针,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在目标选择、标准确立和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上都严格以政策法规为依据,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和规范性。在评价工作的开展实施中,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组织,程序规范、有序,并不断完善标准,真正促使军队医学院校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立足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内部改革和建设,规范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动教学工作有序、合理运行。(2)以评促建,加大投入力度。首轮评价工作的原则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以评促建是整个原则的核心和精髓,是对评价工作目的的诠释。为了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第一轮教学评价工作把有关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软硬件作为评价指标,适度增加其权重,力求促使医学院校自身进行经费筹集、上级主管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真正实现办学条件改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查缺补漏,克服短板。军队建设的实际要求军队医学院校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军事医学人才,因此评价标准的制定就以满足各层次和各类型教学需要为基准,而且在评价工作过程中着重考量最短处,引导军队医学院校内部的均衡发展,提升办学层次。(4)注重过程性评价,把教学状态作为重要的权衡指标。教学状态的优劣程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第一轮教学评价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对教学状态的评价之上,关注师资队伍现状、学科建设水平、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因此,在评价工作中,较少考虑此种状态产生的原因,而是通过发挥其导向作用,力求改变现状,真正实现医学院校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5)有一个紧贴实际、系统配套、指导性强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是开展评价工作的基础,也是医学院校开展整改建设的依据。我军医学院校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充分借鉴了地方医学院校本科评估方案,同时兼顾军队医学院校的办学实际。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总计制定了针对性强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以军事医学教育特点和规律为基础,而且在评价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力求方案更加贴近实际。(6)有一套科学规范、务实高效、严谨细致的组织模式。评价工作的组织模式关乎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我军在教学评价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贴合军队医学院校特色的评价模式,以《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规范》为依据,教学评价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为了保证评价客观性和公正性,对评价工作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并严格落实,确保了评价工作有序开展和结论的客观性。

2 军队医学院校首轮教学评价的成效

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医学院校改革,加快了医学院校建设与发展,给医学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1 引导军队医学院校明确办学理念 首轮教学评价对军队院校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进一步推动了院校理清办学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改革思路,突出办学传统和优势特色,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了办学水平。

2.2 促使医学院校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条件 首轮教学评价工作使医学院校充分认识了到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夯实了医学院校的办学基础。

2.3 推动医学院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教学评价作为医学院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使他们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平台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进,重视学员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效保证了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2.4 促使医学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通过引进优秀教学人才和培养教学骨干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采取举措调动教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同时,部分医学院校还通过提高福利和加强保障等措施稳定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2.5 推动医学院校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教学评价还对医学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评估,促进了军队办学方针、原则、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医学院校的进一步落实,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日常教学管理水平,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推进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推动了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

3 军队院校首轮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首轮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主要学习和借鉴了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评价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3.1 少数医学院校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少数医学院校还是存在被动评价的现象,出现了忽视和应付的心理和行为;有的过分重视评价结论,忽视了教学评价的形成性和诊断性功能,表现出了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在评价中出现了临时补充材料、修改数据等不实事求是的现象,使得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院校的实际状态。

3.2 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 由于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以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以军队工程学院为背景,以培养对象为分类标准,造成指标体系相对单一,不能完全适用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定位、不同学科特色的院校;而且部分指标内涵描述不够清晰,甚至指标内涵交叉重叠,增加了区分难度;整个指标体系重视条件性指标、轻视结果性指标,重视定量评估、轻视定性评估。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3]。

3.3 评价环节漏洞较多 首先是医学院校自评工作还不够扎实,没有充分开展自我诊断和自我改进,自评报告内容存在掩饰不足、夸大成绩的可能[4];其次是专家组进校考察形式复杂,规定动作太多,没有充分发挥专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考虑院校特色和发挥院校主动性,专家组和院校工作负担较重,影响了教学评价实效;最后是整改环节缺少监督,整改措施落实不够,评价结果的作用和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5]。

4 新一轮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工作的思考

目前,国家教育部已完成了新一轮教学评估方案,正在全面部署新一轮普通高校教学评价工作。而且,全军院校第十五次会议已经作了军队院校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军院校正在朝着任职教育方向转型发展。因此,军队医学院校新一轮教学评价既要顺应国际医学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学习借鉴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评价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还要贯彻落实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军队需求和军队医学院校实际。

4.1 推动医学院校任职教育的转型发展 新一轮教学评价的重点是任职教育,评价方案要充分体现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和适应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改革发展方向,评价体系要从指导原则、方法程序、指标内涵等方面充分考虑任职教育的特殊要求,从而引导医学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育转型发展速度。

4.2 促进医学院校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新一轮教学评价方案要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统筹兼顾医学院校办学的各个环节,制定科学合理和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引导医学院校正确处理改革与建设、教学与科研、硬件与软件等关系,促使他们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建设高水平的优质课程,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医学院校各项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4.3 加强医学院校在教学评价中的主动作为 新一轮教学评价要督促医学院校成立教学质量内部评估机构,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形成定期自评机制,让医学院校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标准,严格质量监控[6];要构建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参评医学院校参与拟定符合自身特色的评价指标,以引导他们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不断加强办学特色,在履行使命任务、服务军队建设中增强独特地位、发挥应有作用。

4.4 充分发挥部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要进一步加大部队参与教学评价的力度,探索和建立部队定期反馈机制,将部队毕业学员任职与考核信息作为评价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真正发挥部队用人单位对医学院校毕业学员质量的检验功能,以部队人才需求牵引院校改革,增强部队评价的导向性和有效性。

4.5 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和机制 新一轮教学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思路,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分类指导,简化评价程序,探索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综合评价与专项评价、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果评价与后继评价相结合的机制;要配套建立评价结果网上发布制度,增强评价信息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及时性,使教学评价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向德全,孙静娟.军队院校教学评价回顾及新一轮评价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3):25-28.

[2]向德全.军事教育评价发展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4-8.

[3]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84-87.

[4]潘爱珍.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2):80-82.

[5]张云霞.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44-45.

[6]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23-2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军队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