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 “3+1”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4-03-26 01:31周明芹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

周明芹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中国园林始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颐和园、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园林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一批能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

园林专业 “3+l”人才培养模式,指该专业学生在校内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完成三年的基础课和园林专业课学习后,第四年到根据学院安排和学生自由选择到校外集中进行以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时间缩短,课程安排紧凑,学业压力增大。

为满足因社会进步而带来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都在修订和发展。然而,学校的专业设置来源于社会,学校服务于社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总是会滞后于社会的真实需求。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急速膨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办学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给办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园林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贴近生活,甘肃农业大学[1]、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聊城大学[3]等高校对园林专业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教学改革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对园林专业进行调研,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进行了修订。

1 园林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

1.1 传统的培养目标

基于国内外同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园林专业的本科教育主要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如强调大量系统地学习园林学概论、美术、植物学、园林工程制图、测量学、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 、园林设计导论 (双语教学)、环境艺术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学、园林植物概论 (双语教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草坪学、园林植物保护、园林施工操作等课程,尽量让学生基础夯实、技能繁杂,能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1.2 课程设置

园林专业的课程主要按学期开设,长江大学设立一年级教学部,除了学习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植物学、园林美术、园林设计初步等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年主要学习学科基础课,包含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艺术等,第三学年学习专业核心课,涉及园林建筑构造、城市规划原理、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等,第四学年安排有园林设计、场地规划设计等必修课程,同时开设科技写作、专业英语、园林施工管理等选修课程,主要安排实践教学及毕业论文 (设计)。

1.3 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服从教学大纲。高校扩招的结果,除了使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竞争激烈,从教学来看,也使教学变得公式化、职业化。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已习惯于 “填鸭式”教学,从开始上课到课程结束,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不停地向服务对象——学生灌输大量的专业知识。

2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园林专业的应用

2.1 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为了适应新时代园林工程建设的需要,配合学院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即要求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

2.2 课程设置的改革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课程设置作如下调整:(1)基础课和园林专业课在大学前三学年完成,原教学计划中第四学年的园林设计、场地规划设计、科技写作、专业英语、园林施工管理等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开设,而原计划中三年级开设的部分课程分散到一、二年级。如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园林史,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花卉学等。(2)将课程《电脑辅助设计》由专业核心课调整为学科基础课;将《园林史》调整为《中外园林史》,并增加学时数;将课程《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分别改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设计》,并且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课学时减少,增加实验课学时;增加一门学科基础课《风景园林工程制图》,增加一门专业核心课《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增加《植物学 (双语)》的课时。(3)第四学年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 (设计),实践将以学院安排到企业、工厂实习为主,部分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合适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单位的,向学院申请后可自主安排。学院在四年级开学时给出足量的毕业论文 (设计)课题,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和相应的指导老师,毕业论文 (设计)由学院指导老师和企业、工厂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完成。

2.3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园林类专业 “3+1”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由于园林专业教师大多理论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很多教师从来没有或很少经历系统的实践培训,从学生直接过渡到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让教师走出去 “磨练”至关重要。近年来,长江大学师资科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方案:一是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资助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士学位。如今,园林学院已完成硕士培养计划,正在努力完成博士培养计划。该院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60%以上的教师已经具有博士学位,部分教师博士在读或准备读博。二是全额或部分资助教师在国内外进修。园林学院每年有1~2名教师出国访学名额,教师出国访学如获得国家或湖北省资助,学校将给予奖励;高级职称教师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出国访学学校给予全额资助。从2013年起,学校每年设置大量名额鼓励教师到国内进修,进修期间学校补助相应的学习、生活费用。三是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和社会中去,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四是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家和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来校讲学或做专题报告,把工程意识、工程理论、工程实例和工程文化带到校园、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这有利于将行业最新的发展技术引进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2.4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推动

近年来,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不断加大园林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现有专业实验室5个,实验室面积共1000m2,设备总值达800万元。其中,植物资源与环境实验室是2004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实验室,植物学分室是湖北省基础和专业基础双基实验室 (实验室总面积为576m2,另有2.8hm2的植物种质资源圃)。校外实训基地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艺邦集团江西丰良艺术学院庐山实习基地和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个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要承担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实训内容。通过大量的园林植物的识别、应用等使学生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检索特征,并学会熟练应用检索表和编制检索表。每年接收实训的人数约120人。园林设计类校外实训基地为艺邦集团江西丰良艺术学院庐山实习基地和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接收学生直接参与到这些科研院所所承担的园林建设项目中去,让园林专业学生直接参与该单位一些项目竞标过程,和单位的设计师一起做研讨、分析、设计,将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渗透到实际项目的研讨设计中。

3 结语

园林专业 “3+1”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大学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缩短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与社会 “磨合”时间。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社会,在社会中学习知识,通过深入了解企业,运用所学知识,亲身参与并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使实习环节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从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模式改革来看,园林专业 “3+1”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了学生从事现代制造和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生产所具备的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核心能力,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获得在学校无法模拟的培养效果,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唐红.结合地域特色构建西北地区园林本科教学体系——兼论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J].高等农业教育,2008,(7):69-72.

[2]侯则红,陈展川.我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2):75-78.

[3]唐晓岚,魏际敏.园林专业 “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中国园林教育,2011,29(5):68-71.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