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增喜,张尚华,李 霞,王 晶,陈宝霞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慢性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作为输尿管结石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微创性、疗效可靠、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1]。然而,ESWL治疗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部分患者而言,无法完全解决尿路结石。因此,在使用ESWL前采用合理方式准确预测成功率,不但大大提高ESWL的碎石效果,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成本[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1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碎石效果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影响碎石成功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期为ESWL治疗前的病例选择提供理论参考,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采用ESWL治疗的41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B超、X线及静脉尿路造影确诊,排除合并其他部位结石患者。其中男217例、女198例,年龄28~76(45.2±10.7)岁;病程1周~9年,平均(3.7±0.9)年;结石位于右侧输尿管202例,位于左侧输尿管213例;结石直径5~24(10.7±2.8) mm;结石具体位置:输尿管下段109例,中段135例,上段171例。
1.2方法 采用KDE-2001A型碎石机进行操作,工作电压为8.0~10.0 kV。所有患者无需进行麻醉,行X线实时定位,冲击次数为500~2 000次。根据入选患者的耐受性、结石的硬度、大小、位置等,设置工作电压及冲击波相应的参数。ESWL术后随访1个月,复查患者的肾功能、尿常规及B超情况,及时了解排石情况及是否出现并发症。排石成功的标准为[3]:术后根据患者情况,1~3个月复查腹部泌尿系平片、B超或腹部泌尿系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若结石完全排出或者仅存在直径≤3 mm的碎石而无临床症状,判断为排石成功;若仍能够通过B超或X线见结石影,残余结石直径>3 mm或需其他外科辅助治疗进行碎石、取石等为排石失败。
2.1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415例患者共累计进行ESWL治疗672次。其中共297例患者经过ESWL后结石完全排空,排净率为71.6%。其中143例患者1次成功,占34.5%,94例患者2次碎石治疗,占22.7%,60例患者经3次碎石治疗,占14.4%。118例患者结石未排出或存在残石,失败率为28.4%。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结石位置,结石长径,结石横径,结石负荷,结石粒数,肾绞痛为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相关因素(表1)。
2.2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位置为中段,结石长径、横径大,结石负荷大为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表1 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ESWL作为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成熟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开放性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不容忽视的是,ESWL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表明[4],未经选择的尿路结石患者,ESWL碎石成功率尚不足50%,其成功率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研究的排净率为71.6%,显著高于刘成山等[5]研究的排净率56.9%,低于张鹏等[6]研究的排净率84.3%。韩宏霞等[7]研究发现,ESWL的排净率为70.3%,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首先对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病程、结石的位置、结石横径、长径、结石负荷、结石粒数及肾绞痛均能够明显影响碎石效果。本研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结石的位置、结石横径、长径及负荷为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患者病程是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单因素,分析原因:患者病程较长,结石在尿路中停留的时间也相对更长,则患者尿路息肉增生的可能性更高[8],管壁发炎、增厚,管腔狭隘,会导致结石周围的液体空间逐步变小,因此,空化作用随之减弱,从而容易引起碎石的失败。
结石的位置是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上段、中段、下段的成功率分别为73.10%,56.30%,88.07%。中段的成功率明显低于上段和下段。分析原因:上段结石位置较为固定,经B超检测时,伪影相对较少,且结石光团较为清晰,因此在定位上比较容易。中段的结石容易受到肠气等因素的干扰及与骨骼重叠,定位的难度较高,能量传递较差,因此成功率最低。而下段结石由于输尿管随着向下延伸,管腔逐步狭窄,从而结石负荷明显变小,下段与中上段相比,不易受肠气干扰及骨骼的遮挡,此外,充盈的膀胱也利于冲击波的传递,因此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时,成功率较高。
结石横径、长径及结石负荷均为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的研究发现[9],结石越大,治疗的成功率越低,结石直径≤10 mm的无石率为87.0%,明显高于结石直径>10 mm的76.0%。此外,Lopes Neto等[10]的研究发现,横径≤10 mm患者的排石成功率,明显高于横径>10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结石负荷也是影响ESWL疗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原因在于大负荷结石比小负荷结石,更加不容易被粉碎,并且在被粉碎时会产生较多的残余结石粒,因此不易排出体外,无石率降低。结石粒数越多,每期的治疗需要更多次数的冲击,而碎石后会需要更多的辅助措施,因此碎石的失败率越高。
本研究结果发现,有肾绞痛症状的患者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无肾绞痛患者,其原因可能在于有肾绞痛的患者往往提示结石属于新近发生,或者正处于活动期,尚未被周围的组织包裹,因此与输尿管的黏连程度较轻,更容易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结石的位置处于中段、结石横径及长径大,结石负荷大为影响ESWL碎石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情况结合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ESWL碎石成功率,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ESWL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及医疗风险,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1] Connors BA,Evan AP,Blomgren PM,etal.Comparison of tissue injury from focused ultrasonic propulsion of kidney stones versu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J].J Urol,2014,191(1):235-241.
[2] Kondo H,Naitoh I,Ohara H,etal.Efficacy of pancreatic stenting prior to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for pancreatic stones[J].Dig Liver Dis,2014,46(7):639-644.
[3] 朱科,李昕,李炜,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6):572-575.
[4] Tourchi A,Ebadi M,Hosseinzadeh A,etal.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 after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in an AIDS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urosepsis[J].Int J STD AIDS,2014,25(3):231-234.
[5] 刘成山,邵志强,张鹏,等.影响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预后的因素[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1):2063-2065.
[6] 张鹏,侯祺,张辉见,等.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单发输尿管结石及疗效预测[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18(1):27-29.
[7] 韩宏霞,马明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8):851-852.
[8] Yang TK,Yang HJ,Lee LM,etal.Body mass index and buttock circumference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disintegration failure in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for ureteral calculi[J].J Formos Med Assoc, 2013,112(7):421-425.
[9] Anglada-Curado FJ,Campos-Hernández P,Carrasco-Valiente J,et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for distal ureteral calculi: improved efficacy using low frequency[J].Int J Urol,2013,20(2):214-219.
[10] Lopes Neto AC,Korkes F,Silva JL 2nd,et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of treatment of large proximal ureteral stones: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versus ureterolithotripsy versus laparoscopy[J].J Urol, 2012,187(1):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