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像孩子般成长

2014-03-25 00:05李跃儿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4年3期
关键词:沙坑小朋友情绪

李跃儿

不懂如何与小朋友相处的孩子

早饭后,孩子们陆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区。但4岁的和和却一直游离在群体之外。于是,我想做一些引领工作。

“不好啦,好难受。”我坐在地上假装肚子疼,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他。

“大李,你怎么了?”和和果然关切地跑过来。

“我生病了,需要你把我送到医院去。那儿就是医院。”我朝娃娃家的地方指了指。和和很快明白了我的意图,随即扶着我的手朝前走。

快走到娃娃屋时,和和突然停住脚步,说:“大李,你先等等。”他很快跑过去,把一条长椅上所有的娃娃扔一边,伸伸手说:“大李,来。”我按照和和的指示坐在椅子上休息。

这时有几个小女孩也跑了过来。“你们来做什么?”和和大吼起来。几个小女孩瞬间吓呆了。

“听说大李病了,我们来看看。”一个小女生低声说道。

“你们都给我走开。”和和再次大吼起来。女孩子们吓坏了,纷纷跑开。和和不依不饶地追过去,把她们撵远。

看到这种场景,我发现和和似乎与成人之间能很好地互动,但与小朋友相处却存在很大问题。可能是父母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良好的引领。

过早的“男子汉”教育

理解一个孩子的行为,要先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

我首先关注到的是和和爸爸,他很喜欢带着和和用树棍来“练剑”。

“往前面扎,和和。”“对,抬高手,就是这样,不错。”和和就像机器人一般,按爸爸的指导一招一式地练习着。

“和和爸爸,打扰一下,您为什么要让和和练这个啊?”我问道。

“我觉得男孩子长大后要经历磨难、要承担生活中各种挑战,所以我要在和和小时候就培养他抗挫折的能力。”

爸爸边说边畅谈自己的理想:让和和4岁学剑,5岁学骑马,6岁的时候能够背诵经史子集,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孩子。

所有这些,他都不是按照儿童成长规律来考虑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早期经验来操作。但这些远远超出了孩子各个年龄阶段所能达到的标准。

“和和爸爸,我很理解您培养孩子的计划。但在孩子早期教育中,给他建构健康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您给孩子的方式可能有点儿超前了,会破坏孩子对世界的美好感觉,觉得这个世界都是竞争都是敌人,这势必会导致孩子很难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我补充道。

在我們说话期间,和和跑到沙坑区去了。他被沙坑区的小伙伴们吸引了,他们准备搭一个大大的城堡。和和先是站在一旁观察着。

等了几分钟之后,和和终于行动了,他拿起手里的小木棍,开始捅沙坑里的孩子。也许在和和的世界里,这种方式才能吸引到小朋友的注意。

“走开,请你走开。”一个被刺到的孩子喊道。和和却再一次拿起了小棍,以为刚才力量用得太小了,所以这次使劲地刺了过去!

孩子们都吓得大叫起来。

“模仿”是孩子跟外界产生互动链接的一种方式。在和和的经验中,觉得扎人是可以的,是被爸爸教导和喜欢的,所以他也会认为其他人都愿意接受,不料却遭到别的孩子严重排斥。

我知道需要给和和一些帮助了,我想用行动演示如何才能和孩子一起玩,而不是爸爸教他的“武力”方式。

我走到沙坑区找到了一个小铲子,说:“我准备做一个蛋糕,有人愿意一起做吗?”我边挖沙子,边把制作蛋糕的步骤说了出来。

孩子们被我的热情感染了,都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和和也拿起小铲子,全身心投入过来。爸爸看到我的引领,也放下成人的“身段”,挽起袖子融入进来。

之后,爸爸和我深聊了一次。在反省自己的养育方式后,爸爸表示以后会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同伴玩耍中,让和和像孩子般地成长。

最后,我送给和和爸《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关键期关键帮助》一书,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规律。

不要让孩子过度承担妈妈的负面情绪

经过“沙坑”事件后,爸爸已经改变了很多,开始放弃自己的“宏大培养目标”,而是让孩子回到同伴中间,一起玩耍。

影响到和和的,还有妈妈给予的重负。第三天下午我在和和家里玩,和和妈妈外出买东西。“和和,我回来了!”当时我们正开心地玩捏彩陶的游戏,但听到妈妈的声音,和和立马紧张起来。

最后,他在原地转了一圈,才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很快奔向鞋帽架。只见和和小心翼翼地从鞋帽架里找啊找,终于找到一个带着粉色花边的鞋,拿了出来,摆在了门口处。

“和和,妈妈买了你最爱吃的大苹果。” 妈妈推开门说道。但低头看到鞋子时,妈妈很严肃地强调道:“和和,妈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妈妈喜欢穿的是红色的鞋,不是这个粉色的鞋,下回请不要拿错了。”

“嗯。”和和应声答道。

妈妈热情地和我聊天时,和和到刚才玩的彩陶区域继续玩起来。但妈妈却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大李,不好意思,和和的看书时间到了。”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心声,但是对于6岁之前的孩子,规则不能制定太细。因为孩子在玩耍时,对什么感兴趣就会关注什么,如果计划过细,就会打断孩子完整探索的过程。

“和和,我们上回看到哪里了?”妈妈问道。

“上回看到这儿了。”和和答道。

“哦,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有一个大大的山洞。和和,你难道就不能坐好吗?”和和妈妈突然打断说了一句。原来和和看书时,会时不时扭动身体和无意识抠一下书角。

“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总不听!妈妈为你做了这么多,又要上班又要照顾你,你怎么就不能懂事一点呢?”和和妈妈再一次强调。

和和按照妈妈的指示,迅速调整身体,把手放好,眼睛盯着书,准备听妈妈读。

孩子不是一台机器,家长不能过于挑剔和苛求。父母对孩子觉得不满意,也许不是孩子做得不对,可能是成人的情绪没有调整好。从和和见到妈妈时的紧张,我就感觉到妈妈的“严厉”和“负面情绪”已影响到孩子的状态。

当今社会节奏快,竞争压力比较大,所以成人保持一颗平静、安详的心很难。生活中,经常有父母把自己的負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都是因为你,爸爸才变得这样的”“都是因为你,妈妈的一生就这么毁了”。

和和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对她说道:“和和妈妈,我来给孩子读吧!我感觉到你挺累的,所以请休息一下。”

也许和和妈妈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就把书递给了我。我接过书后在旁边读了起来,读的过程,是放松和愉悦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和和放松下来,不要觉得读书这件事是被逼的。一分钟过去了,当我读到比较好玩的地方时,哈哈大笑起来。

和和看到我读书的样子,慢慢开始往我这边靠过来。

这就是6岁之前,孩子最高级的学习模式。看到别人在很幸福、很快乐地做一件事情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凑过来。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不出我的所料,真的离我越来越近,最后直接凑过来,坐到我的腿上。

“放过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选择

为测试一下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我又选择了彩陶游戏。孩子到3岁之后,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想法显露出来。我们准备捏一个小鞋子,这个思路是来源于妈妈换鞋的事件。

“大李,我要捏一个小鞋子。”和和大声说。

“好的,我跟你一起来捏吧!”我说道。和和捏了一会儿之后,突然沉思了起来。

“这个鞋子,是送给妈妈的。”

“哦,是嘛!有特别的含义吗?”我说道。

“因为这样妈妈就能高兴起来了。”

“为什么和和觉得给妈妈做一个小鞋子,妈妈就会高兴起来了呢?”我想帮助和和慢慢梳理一下思路。

“因为妈妈平时经常说我拿错鞋子,所以我想给她做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鞋。”和和说道。

听到这句话,妈妈泪水涌到眼眶。随后,我又和妈妈深入地聊了家长的焦虑不安和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和妈妈的相处方式,形成他最原始的人际交往模式。如果孩子总是听从妈妈的、过度地承担妈妈的情绪,会导致他跟其他亲近的人相处也用“讨好”的方式。

和和妈妈沉默许久,慢慢回忆起来:和和在与好朋友相处时,总表现出患得患失来。害怕好朋友不搭理自己,总把心爱的东西拿出来给他们,哪怕内心不乐意;每次好朋友离开时,他都拉着不让走,用棒棒糖等各种方式来挽留。

“在和好朋友相处时,和和总是委屈自己。我从没想过是自己造成他这样的……”妈妈醒悟过来,含泪表示不再对孩子过度要求、不再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之后,和和爸爸也介入进来,表示愿意做妈妈的倾听者,和妈妈一起“放过孩子”。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首先改变和和父母的不当养育方式,不让孩子身心过度成长,让孩子多和同龄小朋友交往,一起玩水、玩泥巴。同时,教会和和用正确的方式与其他孩子玩耍。和和很快就交到几个好朋友,每天都玩得特别开心。

猜你喜欢
沙坑小朋友情绪
功能性训练融入果岭边沙坑球技术的实践应用
蚁狮沙坑
对小学跳远沙坑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其使用策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黑皮游戏大迷宫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