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小梅 杜开群
(泸州医学院,泸州 四川 646000)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大力发展,以及新时代对专业人才语言能力方面的高要求,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正逐渐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淡出,大学英语的教学重心正逐步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专门用途英语,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以及实用性强等特点[1]。
医学英语(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EMP)教学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大分支,已经在全国各大医学类院校中开展起来,且逐渐成为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医学英语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外语界涌现了大量关于医学英语教学的研究:陈淑霞(2004)、尤永超(2007)、刘伟荣(2008)等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王连柱(2008,2011)、王世杰(2010,2012)等研究了语料库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陈松云(2011)探索了功能文体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语篇教学。该类研究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都集中在理论探讨上,实践研究甚少,对提高医学英语教学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本研究调查了国内10余所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的医学院校,发现目前医学英语教学仍然受传统语法教学的影响,授课重点在于讲授词汇和语法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和阅读一定难度的医学文献,然而其听、说、写等语言的运用能力却未得到提高。这显然难以满足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对专业英语的应用需求。本文以交际法为基础,探讨如何构建出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满足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交际教学法建立在语言应用的基础上,提倡以语言功能项目作为教学大纲的编写依据,强调对语言使用规则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世界著名教育专家Jill Kerper Mora博士将交际教学法归纳为九个步骤:①通过对话或某种情景引出话题,最好借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或相关经验的事例;②通过讨论总结出用以完成与此话题相关的交际目标的词汇和表达法;③基于具体的案例材料提出问题;④学生学习体会案例材料中出现的基本交际表达法或结构;⑤找出并介绍这些功能性表达法或结构所基于的理论基础;⑥进行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扩展性交际活动,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情况;⑦提供与此话题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以便加深理解,便于之后的阅读或写作练习;⑧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口头评估学生对于该话题表达法或结构的掌握情况,也是对要点的总结和重申;⑨模拟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新的情景,让学生使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交际法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对话或者讨论等,不断进行思考、语言表达甚至肢体语言的表达;而教师则负责组织、启发和建议。这一教学法体系对我国传统的外语教育思想和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ESP教学与研究带来了生机。
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对交际教学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其难以兼顾系统的语法教学,但由于ESP学生多是已经掌握了基础语法知识的成年学生,交际法的优势就在ESP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如Hutchinson&Waters(1987)所说,交际法对ESP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语用影响,这是因为多数ESP学生在中学已经完成了结构大纲的学习[2]。因此,他们需要学习和提高的不是基础语法,而是对已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教学法就是要坚持英语在医学环境中的真实交际性、跨文化交际性和难以预测的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创造性。
根据交际法教学实践,可以归纳出交际法的四大原则:①以交际为目的。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所组织、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交际目的为中心,都应该为交际目的服务。在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时,更注重的是意思是否正确传达并被他人理解,而不是语法有没有错误。②以学生为中心。交际教学法的课堂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学的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③真实性原则。教学活动要尽可能地重现语言使用的实际过程,语言环境和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性。④整体性原则。教学要注重语言的完整性,在连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某项任务,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笔者对国内10余所医学院校的调查,目前医学英语的教学还停留在以词汇、语法为主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这样的课程除了有助于学生熟悉专业词汇之外,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信息交流能力。随着医学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这样的医学英语课程很有可能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医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熟悉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而且要使他们能够听懂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能够参加国际医学会议、能够用英语与外国同行或病人进行交流,能够阅读并撰写英语医学论文、学术报告以及各类医疗通信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对医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Munby(1978)在他的《交际大纲设计》(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中指出,大纲设计首先应该了解和分析学习者的交际需要,其次才是确定大纲的内容[3]。学习者的交际需要分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参加者:学员本身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国籍和居住地、母语和对目标语的掌握程度。目前大多医学院校将医学英语课程开设在大三、大四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这部分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普通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英语语法基础。②目的范围:学习英语是为了满足职业目的还是教育目的。对于医学英语,这两方面都具有,即既能满足学生以后工作中使用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对于以后学生出国进修也打好了一定的专业语言基础。③目标程度:学习英语应该达到的程度,与工作性质、专业要求、社会角色、使用范围与方法有关。这就对医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提出了高要求。因为医学可细分为多个专业,包括中医、西医、麻醉、影像、预防、公卫等,每一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词汇都有所差异。那么如何才能制定出具有广泛适应性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呢?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例如“医学文献”教学,可先让学生熟悉文献的类型、格式、英文行文的起承转合以及篇章主体等,然后再让学生自行搜索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学习。
纵观目前的医学英语教材,大多数是以人体解剖学为主要线索,讲述人体十大系统基本知识的,也有些探讨医学人文知识的,然而无论是哪一套教材,都存在整本教材文章体裁相同,语言特点相似的特点。面对这类教材,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步骤也基本一致。调查发现,在课程开展前期学生会有些新鲜感,普遍表现出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到中、后期,学生大都出现“审美疲劳”,对医学英语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学生一如既往的学习兴趣呢?
我们发现,对于ESP,包括医学英语,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属于特定的交际事件,都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的读者(或听众)对象,因此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体裁指专业文件根据特定的交际背景、目的和对象而采取的常规的习惯性表达方式[2]。同一体裁不同学科的文件(如化学、药学或生理学研究论文)具有基本相同的写作格式和修辞特点。相反,同一领域不同体裁的专业文章(如医学论文、病例报告、药品说明书等)在写作格式和修辞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因此,通过分析不同体裁的医学文章,发现它们在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并围绕它们进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医学英语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医学英语的考核模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笔试”或是“笔试+口试”模式,而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在“医学术语学”这个教学版块,可以要求学生总结自己所在专业的常用构词型、制作微型词典;在“医学科研论文”这个教学版块,可以要求学生查阅本专业相关文献1~2篇,并作书面或口头阐释;在“病历”这个版块,可以开展病史汇报、病例讨论、科研报告等活动。总之,每一个教学版块都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考核标准,让学生在用中学。
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将交际法教学理论应用于医学英语课程教学是可行的,且教学效果明显。它以不同体裁文件为切入点,总能给学生以新鲜感,且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应用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相对于传统的针对四方面能力的单独训练,该教学模式实用性更强,学习效率更高。
[1]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3-48,80.
[2]段平.交际法对ESP教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ESP研究,2011(1):66-72.
[3]龙婷,等.交际法研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8(1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