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社区治理模式探究

2014-03-25 19:39徐初佐
关键词:土楼客家人楹联

徐初佐

在“首届全球根亲(客家)文化盛事颁奖盛典”上,永定县被海内外乡亲共同推选为“全球华人最向往的根亲文化圣地”[1]。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小社会。挖掘客家土楼社区治理的优良传统,能更有效地发挥土楼社区的功能。

一、永定土楼社区治理基础

(一)居于单姓血缘基础的宗族社区

2010年春节,胡锦涛同志盛赞永定“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的小家庭、大社会是基于其建筑风格和居住的形式而形成的。永定客家土楼家族形态主要表现为单姓血缘宗族聚居形式。永定土楼无论大小,都是同姓族人聚居,如初溪土楼群姓徐、湖坑土楼群姓林、高北土楼群姓江、南溪土楼长城群姓苏、永隆昌土楼群姓黄。深究其形成根源无非有两点:一是传统封建家族伦理制度所形成的观念,同姓一家亲,五百年前是一家,必须要相互照料、相互扶持。按血缘性聚居,正是儒家文化和宗族精神的一个缩影;二是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质基础所决定,客家先民自中原历经数百年迁移,进入原始丛林的闽西地区,面临飞禽走兽威胁和原著居民的敌意,物质极其匮乏,力量稍显薄弱,唯有团结一心,聚居建宅,共谋生存与发展。

(二)熟人社会中的广泛信任与守望相助

社区场域对人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功能,邻里在人的社会化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家庭,远亲不如近邻正是体现了邻里守望相助的功能。而土楼的建筑格局与生活方式为这种守望相助提供了物质条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提供了公共的空间。在传统的客家土楼社区中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且知根知底,是比较典型的熟人社会。在乡土社会,人们因熟悉而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2]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土楼社区毫无疑问是一个“熟人社会”,土楼社区居民之间是同宗同族关系,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对频繁,非常容易建立广泛的信任。

守望相助在传统的客家土楼社区中保留得较为长久。客家人富有分享精神,延续至今。如逢宰猪,各家分猪血,一起吃辅料,吃猪肝、猪小肠、猪血、瘦肉为主的稀饭。每年农产品收获季节,如摘枇杷、柿子、香蕉的时节,给邻居亲朋送上这些水果,借这些水果内的仁,表达友爱之情;收获蔬菜,给邻里说声,需要的人自行到菜地里采摘;自家鱼塘收鱼时,塘主对于塘中余下的小鱼、田螺等,让四邻的村民自行捉去,让“户户(户户与富富谐音)有余(鱼)”。农闲或节假时节,做些客家特产,如芋子包、芋子粄、糯米饭、年糕之类等,邻里都能分到一份尝尝。正是这种人与人的互助、分享理念把社区应有的场域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推动着土楼社区中的人的交往与认同。

二、丰富而广泛的社区居民参与

(一)社区公共空间的习惯性欢聚一堂

公共空间不仅是活动的场所,更是人与人互动的必备的“硬件”。客家土楼规模宏大,公共空间处处有,中央厅堂、楼内露天场地、大门走道、楼外晒谷坪等,其中厅堂是全楼的核心,祖堂、敬神祭祖、婚丧喜庆、聚会议事、接待宾客、演戏娱乐都在这里举办。茶余饭后,闲暇之余,居民自发地聚集在公共空间,谈天说地,欢声笑语,朴素的言语往往折射出人们的追求。众人均会把自己的好东西带来,如新出口的茶、新做的香饼、刚收成的农产品等与大家一同分享,其乐融融。这些公共空间,把分隔居住的一个个小家庭又聚集在一起。公共空间的存在,是一个非常好聚集和沟通的场所、渠道,这是现代商品住宅所匮乏的。

(二)社区公共事务广泛参与

客家地区节日庆典众多,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需要全体居民热情支持和参与。如十五闹元宵走古事、游大龙、作大福、祭祀等活动,客家人追求幸福、爱好热闹、乐于参与的一面一览无遗。每逢这些重大活动,都是全村全楼或几个相邻村落全体出动。组委会一般要求每家每户出一人之外,鼓励其他居民勇跃参与,在讲究经济成本的基础上努力把活动办得越热闹、越浓重,就越代表生活蒸蒸日上,幸福安康,非常好地继续祖训,把所有烦恼、不愉快放下,构建美好未来。

(三)各家各户均注重公共设施维护

客家土楼规模宏大,住户众多,公共空间多,但年代已久,难免需要时常维护,才能保障家园的安全,维护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还有村庄的公共道路、公共水渠等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合众人之力。“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是常用规则。外出务工或忙其他事,如忙于自家事务,逢公共事务无法亲自出力务工,就以多出资金的方式替换,而有闲暇时间或金钱上较紧张的居民则出力,全程参加公共设施建设以替代出钱,但大家又不计较谁出多谁出少,达到各施其力、各尽其能、同心协力共同修筑平安的美好家园。

三、为人处事的伦理化教育与规范制度

(一)强调家族伦理的教化

土楼社区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 “封建家长制与家族民主制相结合。”[3]如永定下洋初溪集庆楼的管理实行“楼长、各房族代表和家长三级管理的家庭体制。”[4]特殊管理模式之所以形成,究其根源:一是深受传统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传统道德重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敬祖睦宗、尊老爱幼,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视辈份高者如同自己亲生父母、祖父母……,要敬重孝顺,服从。长辈们一言九鼎,晚辈不可忤逆。因此,每个家庭都尊辈份较高的人为家族长,辈高言重。二是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由于受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眼界等局限,造成更多的家族长往往在家族内部并不是最有威权的,晚辈对长辈态度面对时至少是尊崇,事后再认真思考长辈言语,对者顺从,不对者则改之,并不是盲目的言听计从。

(二)以“和”至上的土楼精神

一座土楼一个小社会,整个土楼充溢着社会伦理学,讲究人和,承启楼楹联写道:“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尊重人伦”。国民党原主席吴伯雄观赏土楼时感叹“客家土楼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建筑,更在于把人与人之间凝聚在一起,代表客家人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文化精神。”[5]在和为贵、和至上的土楼精神指引下,土楼社区居民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共谋生存发展,和平协商解决冲突。如相互发生纠纷,双方当事人都会主动到楼内大厅等公共空间辩论甚至争吵,旁人立马会起调节,主持公道的邻居或族里有威望的长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尊奉祖训“人心比人心,同理不同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4]理念,批评理亏的人,安抚占理的人,最后得到双方相互妥协的方案,一句“都是梓叔,小事别伤了和气,事情过了就算了”为结语,双方均为方才鲁莽行为而道歉,相泯一笑解恩仇。即使没有现场完全解决纠纷,土楼人一般会在逢年过节呼朋引伴相聚一起,喝酒泡茶聊天之余再谋求解决。农忙时,流行主动换工(交换劳动力),谁家忙众人就先帮谁家。对外冲突也是采用和平解决,余秋雨曾盛赞土楼人和为贵、和至上的客家精神:“客家人……几乎都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了文明的迁徙和同化。这明显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诸如欧洲文明与印第安文明相遇时所产生的暴力冲突。客家土楼作为客家人的聚散地和文明的聚集地,其圆楼、无棱角、不进攻的设计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中华儒家文明讲究和谐、谦卑、中庸的建筑风格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有序的中庸文化特征。”[6]

(三)传统习俗调控

习俗是一种潜在的、在“后台”运作的规范,有规范的约束,人的行为才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客家人首先敬拜的不是神佛而是祖先,这使得客家人传衍有序。水有源,树有根,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开基祖每到一地,遵循先人“凡立宫室,宗庙为先”的古训,首要之事是修建祠堂,让后人牢记先人,避免出现认同危机现象。客家人聚居区,无论姓氏人口规模大或小,均有祠堂,只不过因各族人经济实力、人口规模不同而所建祠堂的繁华程度有些差异。客家祠堂建筑一般都是村庄中较为显眼的,古色古香、黑瓦青砖、黝黑圆木、雕梁画栋,均有“堂名”或“堂联”,挂有“祖训”。堂内奉祀祖宗神位、供奉祖宗画像,慎终追远,一为安慰先祖在天之灵,二为族人祈福。祠堂除了祭祀、缅怀祖先、婚丧用途外,还可以用于接待重要贵宾、村人聚会、议事、休闲娱乐,更是普遍作为教育的场所。一百多年前,法国神父赖里查斯就感叹地说道:“客家人每一个村落都有祠堂,而那个祠堂也就是学校。”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7]祠堂外,有的客家宗族如胡文虎故乡,将本族子弟学有所成者的刻苦读书、功成名就事迹刻在碑石上,以激励后人学习仿效。

除祠堂外,客家地区信仰的各类神灵,能因时因地改造信仰的内容、形式以适应客民的口味,其信仰从未出现过被某种单一信仰所统治,这充分表现出客家人移民文化的特质之一——兼容并蓄、顺应自然、为我所用。这种杂神信仰,反映到寺庙供奉上,则常可在同一寺庙中,见到佛门、道家诸神,跟祖先亡魂、地方神明和平共处共享香火,“众神各司其职,有求必应”。除寺庙外,一棵树、一大石、一座桥、一条河流都可以成为客家人信仰求应的对象。永定客家人刚出生的孩子一般都会与某一类神灵挂钩,16周岁之前,每年必须至少一次到对应神灵还愿,提供“三生”(鸡、鱼、五花肉等),烧香拜神,求神灵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平日里,一旦孩子犯错误,大人总会说犯错会遭到神灵处罚的,引导孩子们做个好人。客家人还重视修族谱,不仅仅是记录宗族中的所有人丁目录,有些还包括介绍每个人生前的作为。“不少族谱中,都收有历年制订的家规族约,如勤俭持家、敦亲睦邻、戒淫戒盗、不可恃强凌弱等”[8],对后人进行缅怀先人和传统道德教化。

(四)“耕读为本,崇文重教”德化教育塑造完整人格

重视教育已在土楼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比如衍香楼“文武舍馆”、永降昌楼“临江书院”、洪坑村“日新学堂”等,先后出现“五代五翰林”、“兄弟双进士”、“一楼十博士”、“一镇三院士”等令土楼人自豪的事迹。“耕读为本,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较为显著的特征,成为他们成功的基石。通过耕读文化,启发客家人的智慧,培养客家人理性、知性,从而塑造合格的客家人。永定客家土楼社区通过直观的物质化楼宇楹联、设置学堂和民谚古训教育居民,尽力把每一个人塑造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合格居民。

不仅重视智力教育,客家人还很重视德育。每座土楼都有着丰富深厚文化韵味的楹联折射出土楼人家特别注重崇文重教的儒家思想,成为教育后代子孙的“法宝”。直观醒目的土楼楹联不仅展示家族文化水平,反映客家富有文化素养的先民遗风,更是成为教育整个家族后代如何为人处世、积极进取、学习知识技能、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楹联不在于数目众多,而在于内容精髓、意味深长且琅琅上口易牢记于心。如承启楼大门楼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楼内有对联“承先人遗训,启后辈良规”,将客家人崇祖睦宗、美德传家、刻苦勤俭、耕读为本、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写在大门联上,让人从孩提时代就牢记并遵照祖训,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承启楼厅堂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尊重人伦”,则是教导后人要念祖思亲、仁义做人、长幼有序、小爱大爱兼顾、互助团结。振成楼大门楹联气势磅礴:“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农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敦敦教导后人要珍惜光阴、开拓进取、忧国报国,避免狭隘的小农意识。楼内对联有“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反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需要有合乎众人的规则,而人需要守规则,整个家族方能有序管理,同时也反映个人要成才成事业,首先需要修身养性,塑造良性品德。“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与承启楼精神不谋而合,反映了对后代子孙要求积极进取、注重人伦、勤劳节俭的精神。“仅振成楼,建国后就出了42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教授有8位,另外还有中科院院士。”[9]奎聚楼门联“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期气象新”,祖堂“儒林第”门柱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教导后人积极进取,求知爱国。福裕楼励志耕读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衍香楼大门横批 “规行矩步”,两边的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可见十分重视子孙的读书和道德修养。土楼居民从小牢记,深受楹联文化熏陶并实际践履。

民谚古训,充分表现了客家人的文化意识与价值取向。丰富的民谚古训时刻提醒土楼客家人爱家爱国、勤奋求学、勤劳节俭、修身齐家、止于至善。如“茅寮出状元”反映客家人苦读必然会有出息的观点;“卖屎缸也要供读书”反映了客家人重视教育,读书改变命运的强烈意识;“不识字怨爹娘”明确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最大责任;“给子千金,不如教子读书”、“有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人不读书,不如白目猪”表明了客家人将希望寄托于子女的教育;“宁卖祖宗田,唔(不)忘祖宗言”、“离乡不离腔”表明客家人对语言的热爱。

传统的客家土楼社区的居民有着共同的文化信仰、共同的生活习俗、共同的活动空间。正是基于这些“共同”、“共通”的因素,传统的客家土楼社区中人与人之间能够守望相助,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高。然而,这些“共同”、“共通”的因素正是现代商住楼所欠缺的,客家土楼社区的治理理念与方法可以引入“商住楼”社区并加以有效推广。

四、土楼社区治理对城镇新社区治理的启示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速度也在加快,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小区也涌现出来,有融洽亦有冲突,如何化解冲突,构建更加和谐的社区值得思考。古老客家土楼社区治理理念及经验有众多可借鉴和推广的行之有效的价值。现代新社区,一要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业主活动空间,为业主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业主互动机会多,则可以改善业主间由“陌生人”“半熟人”尽快转化为“熟人”。二要建设丰富的社区文化。如增加楼宇楹联、相互分享家乡民谚古训和族谱家规、举办家乡庆典、增设社区学校、开展尊老爱幼活动等,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强业主归属感和自豪感。三要完善社区居民互助服务。理想的社区是人人爱大家,人人帮大家。设立“邻里节”,吸引更多的业主参与,业主们各自发挥所长,设立各类居民互助服务项目,相互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1]永定县被评选为 “全球华人最向往的根亲文化圣地”[EB/OL].龙岩旅游网.[2013-02-26].http://www.fjlyta.com/lydt/201203/t20120326_217066.htm.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

[3]张佑周.客家之子论客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2:24.

[4]徐启廷,徐正昌.永定初溪土楼文化底蕴解密[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5.

[5]詹托荣.福建永定建客家人精神原乡[EB/OL].中国新闻网.[2011-06-15].http://www.chinanews.com/tw/2011/06-15/3112941.shtml.

[6]余秋雨.客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EB/OL].中国日报网.[2008-07-10].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g/2008-07/10/content_6835719.htm.

[7]宋径文.客家民族文化侧议[J].客家纵横,1992(11).

[8]谭元亨.客家文化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28.

[9]张锡磊.福建土楼:延绵千年的中原文化胎记[N].郑州晚报,2008-07-11(3).

猜你喜欢
土楼客家人楹联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孔府的年节楹联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走进福建土楼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