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体系研究

2014-03-25 19:18刘金荣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大学生

刘金荣

(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黑龙江绥化 152061)

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体系研究

刘金荣

(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黑龙江绥化 152061)

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对其支持服务不足与不当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文章主要从承担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层面,阐述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的现况: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校园环境、教学条件、学习资源以及辅助设备和技术不能满足残障大学生的需要;管理体制不健全;事务支持也不够完善。从学业、环境、管理、事务等四方面来分析如何构建科学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校支持体系。最后深入探讨了学校支持中几个关键问题,以期构建更完善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体系。

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分别提出“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体现了国家对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怀和行动支持,以确保特殊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也预示了发展特殊教育的科学路径。[1]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计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从“关心特殊教育”到“支持特殊教育”无疑是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态度上的重视”转变为“实际行动的支持”,预示着我国的高等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也将从20世纪末的资源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教育质量提高的“内涵型”方向发展。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以生活质量为取向的支持性教育,支持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残障大学生的生活质量。[3]国外研究者将残疾人高等教育界定为:障碍个体在中等教育后继续接受的教育,包括进入高等院校接受的教育、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类职业、技术教育。[4]103我国现阶段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特指为视觉、听觉、肢体有残疾者举办的高等专门教育。[5]残疾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受高等教育一般规律的制约,但由于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等方面的显著特点,又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建立既符合自身规律又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完善的支持体系,是实现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由于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对其支持服务的不当、不足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所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之一。与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相比尤显落后,这就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体系,以确保残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文主要从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高等院校方面探讨学校支持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架构更科学、合理的,全方位的支持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的现况

1.1 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

由于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晚,办学层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专业设置上只关注残障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只是适合残障学生就读,但不一定有就业市场,显得较为狭窄。比如,各大高等院校现阶段招生的盲生,其专业仅限于音乐和针灸推拿等单一的专业;聋生也局限于计算机和美术等相关专业,许多优秀的残疾考生很难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的专业。[6]509而所有的课程设置基本是参照结合普通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设置的,这就导致部分残障大学生即使很努力,也完全无法适应这些课程。而对于按照生理残疾分类招收的学生,即使课程设置是面对同一教育群体,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差异性,课程设置也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学习和就业的需求,依然存在“一刀切”现象。这样就限制了残障学生的发展,无法满足其多元化的需要,阻碍了他们潜能的发挥,限制了他们的就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1.2 校园环境不能满足残障大学生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起点低,办学经验不足,无障碍设施、校园人文环境、教学条件、学习资源以及辅助设备和技术等均不够完善。第一,校园公共设施无障碍水平不达标,比如现有的教育环境很难向视障学生提供有声读物或各专业盲文图书和规范的无障碍设施;第二,教育培养机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造成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起点也不高,理论素养差,实践操作技能欠缺;[7]专业基础不牢固,业务能力不强;大多数特教教师实质上没有受过正规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和考核。因此,很难理解残障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额外压力;也很难与残障大学生有效地交流,不能给于残障大学生针对其残疾类型的、高科技含量的辅助的支持,以至于无法为这些残障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与服务。因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是双向的,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才能完成学业,教师也需要接受适当支持来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和服务体系中教师的支持对教师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1.3 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积淀不足,其发展目标定位还处在摸索阶段,一方面专业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设和发展缺乏科学的政策导向和宏观指向;另一方面现行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如有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无法实现视障大学生像健全学生那样进行网络选课;残障大学生的康复系统有待进一步研发,如缺少盲文转换系统,听障手语直译系统等等。另外,参与残障大学生管理的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不了解残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不懂盲文和手语,也不了解他们群体环境的具体的文化特征,无法与残障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根本没法满足残障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1.4 事务支持不够完善

这种事务支持体系包括学生的心理、思想、经济、就业等各个环节支持。[3]由于残障大学生生理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普遍偏高,招收残障大学生的院校的警惕性不够,这方面的支持不力;由于残障学生认知水平和思想成熟度相对较低,发展其为党员难度较大,所以残障生党员人数较少;对残障学生的经济支持针对性不强,在支持项目上有待进一步细化;残障大学生就业难度远远大于健全的大学生,与就业、创业相关的筹备,积淀工作欠缺,这方面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 残疾人高等教育学校支持体系的构建

2.1 残疾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

2.1.1 专业课程支持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扩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使其具有更宽广的就业选择空间。对于承担残疾人高等教育任务的高等院校来说,要进一步拓宽现有的专业口径,增设新专业,为残障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并且在专业内容的选择上也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建议借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成熟的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区域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社会市场的需求以及残障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对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认真地进行研究,并广泛征求社会行业专家以及特殊教育专家的意见,比如,聋生具有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和较强的模仿能力,其专业不必局限于计算机和美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也可将其扩展到心理咨询、法律、语言等专业[8];美国的加劳德特聋人大学下设交际学院、教育与人类服务学院、艺术与科学院等学院并开设诸多专业供学生选择。当然,盲生的教育也不必限制在推拿、音乐等相关的单一职业教育中,根据视障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听力好,记忆力强等特点,还可为他们提供法律、语言等的人文学科专业,比如,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开设了盲生学习心理咨询和特教辅导专业。[6]508这样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招生残疾人大学生的高等院校应充分考虑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的特殊性,既兼顾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残障学生的特殊性及个体差异,又充分考虑社会市场的需求,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特色性和实践性,建设一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色专业,逐步带动其专业结构的优化,提高残障人培养的质量。

2.1.2 特殊需要资源学习中心、相关辅助设备(特殊的学习资料和工具)及技术支持

图书馆要提供各种专业的盲文图书或有声读物;支持残疾人康复系统,如盲文转换系统,视障学生选课系统,听障直译系统,学校主要网络终端配备盲人阅读和输入设备等;提高听障大学生听课效率的实时字幕、FM调频助听系统和课堂笔记员、手语翻译员等;尽可能提供给视障生:扩视机、放大镜、点字列表机、电子触摸显示器、电脑语音合成系统、导盲鼠视障资讯系统以及其他视障电脑资讯系统等学习辅具帮助他们“获取信息”弥补视力的不足;根据肢体障碍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经费情况为其提供手动/电动轮椅、辅助握笔套、按键式滑鼠器、组合式可微调靠背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三大主要职能,包括建立信息通报系统和资源库、开展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提供综合性的社会服务。这样就能改进残障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生活独立性,改善其生活和学习质量,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

2.1.3 专业化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支持

一流的教学质量源于一流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是办学的关键因素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如此,残疾人高等教育更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9]1这方面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针对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承担残障学生教育的高等院校,首先,要把好教师入口关,制定出详细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质量关,以确保教师任职资格达标。其次,符合条件的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努力创造条件扩展特殊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并且要把在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公共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尽快落实,使师范生都能尽快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技能。第三,改变师资培养长期依赖师范教育的状况,因为世界发达国家师资大多是综合性大学培养的,综合性大学课程设置宽泛,学科水平较师范学院高,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易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9]2事实上,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这样才能培养出能满足就业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综合性大学应率先创造条件,在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上有所突破,做出大胆的尝试,积极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应用性技术能力的双师型高等特殊教育教师,以便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残障大学毕业生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提高残障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当然,这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给予残障学生爱心和针对性的教育外,还能针对其残障类型提供高科技含量的辅助来支持其学习,即为残障学生提供手语翻译、专门的辅导教师、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等,这些均需要高等特殊教育教师具备特殊教育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2.1.4 个人策略与教学支持

第一,由于残障学生的特殊情况:社会适应性相对较低、专业限制,很难介入教学过程的科学研究,需要个别教育计划(IEP)、同伴辅导等具体到个人的策略;第二,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渗透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尽可能多的借助具体、生动、形象的PPT;学校也应设立相应的实训室,让学生在教室中实际操作各种设备和工具,掌握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能力;也可以把实践性强的课程,搬到相应的实习基地去,在实践教学阶段完成,比如把园林专业讲授的课程内容转到相应植物的种植场地里,这样教师在种植、养护植物的实践中更形象具体地讲授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残障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会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应用型的专业技能。因此,承担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校既要加强个别化教育,又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实效性。第三,教学的有效支持离不开教师,教师承担者使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责任;建议教师参与到课堂范围调整及措施决策过程中,并且尽可能保证课程要求不降低;教师也要参与相关政策的评估和制定,但其最关键的作用是根据具体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科学、有效地调整,以便残障大学生尽快掌握适合其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2.2 残疾大学生环境支持体系构建

2.2.1 建设无碍物理环境

在经费到位的情况下,高校应在行政体系中设立无障碍支援的综合协调机构,并任命专业的无障碍支援策划,从高校整体建设全面发展的大局出发,客观并全面考虑各个细节,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支援方案并一一落实[10];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应该按“急需优先的原则”,首先建设急需的,如轮椅用的卫生间、建筑物和到路边的滑坡、盲道以及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的规范的无障碍设施,紧接着要给残障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康复设备,图书馆也要补充各专业的盲文版图书资料或有声读物等等,从而逐步完善高校的教育环境。进一步为残障大学生提供生活及学习便利,使其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平等接受教育。

2.2.2 人文校园环境支持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要想短时间内实现物理环境的无障碍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仅有无障碍环境,或者即便是具备了相当完备的无障碍环境,也很难实现真正的无障碍目标,这是因为人不仅仅要有物质追求,更需要满足其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作为社会的人是需要周围环境中人的理解、宽容和接纳,渴望参与到群体生活中。因此,从健全的大学生招聘无障碍志愿者,成立服务残疾学生团体和中心,进行同伴辅助,如手语翻译,笔录员等,可以补救不完善的环境而消除其带来的障碍,也可以在高校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2.3 残疾大学生管理支持体系构建

承担残障学生教育的高等院校首先,明确办学定位,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各类残障学生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招生部门可以借鉴中职招生的经验,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实行“免试”“免费”入学的制度给残障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持,是他们上的了学、也上得起学,进一步提升残障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务处要健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必须不断地研究开发和促进视障学生选课系统、专业调整、考试调整以确保残障大学生正常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学校内有残障学生就读专业的各个系、教务处、学生处、后勤部门等都应有专兼职的特教工作者,专门负责对残障学生的管理和支持服务。

2.4 残疾大学生事务支持体系构建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以生活质量为取向的支持性教育。对于残障大学生来说,学生事务支持体系包括学生思想、心理、经济等各个环节支持,对残障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113特教学院负责解决残疾学生的生活困难,尽量把各种补助细化并确保落到实处;协助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从新生入学之初,就要建立学生教育档案,掌握第一手资料,落实每位辅导员的个别教育目标责任制,也可以邀请残障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共同研究教育方案;针对残障学生心理特点,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评估等方式,形成相对完备的心理支持体系;这就业方面,既积极帮助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及金融管理、税收服务、人际关系处理等选修课,引导他们进行创业计划,加强就业、创业实践,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支持和服务。以便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强、自立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就业创业的本领,在学校就开始逐步积累融入社会的经历和信心,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 思考

3.1 支持是否有效

实践证明,仅具备多样性的支持体系,并不能为残疾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负责提供支持服务的各部门缺少有效沟通,已经成为支持不足与不当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以上多种支持服务若能形成沟通良好、联系密切的支持网络协同发挥作用,比如,在支持可行的基础上,学校各部门明确各自支持服务的任务,然后相关责任各部门在招生、教育及就业创业等各个环节都应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最后各部门还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估来确保其支持服务的有效性。[7]这样不仅残疾学生、其他普通学生、教师、科研专家和教育一线的管理者均会从中受益。

3.2 支持是否延伸

残疾人高等教育不能孤立进行,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系统,关键要从残疾人终生,从整体进行宏观调控,使各个阶段残疾人的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高等教育问题。此系统中,教育过程在纵向上是从中等教育自然过渡至高等教育并且最终指向就业及社会生活。所以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支持来说,一方面要做好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衔接的支持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构建良好的就业安置的支持服务体系。

3.2.1 健全过渡支持

适龄残疾学生由中学进入大学极需接受适宜的服务,以便为进一步受教育做好准备,但目前的这方面的支持几乎没有。然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都表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阻碍之一正是没有对高等教育做好前期的支持准备工作。即便过渡支持服务非常重要,处于摸索阶段的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支持服务工作还很不成熟,仍未有效地提供给将要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因此,这部分残障学生便缺少这种过渡服务中的自我提高技能、自我意识、社会技能和职业决策技能等,正是由于这种过渡服务的缺位他们在其高等教育阶段就不能更具体地向教育提供者解释自己的特殊需求,以至于严重影响到对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残障学生后续支持的有效性。

3.2.2 加强就业、创业支持

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实效性在于其与未来就业的关联性。不完善的学校支持与不理想的就业状况相伴而生,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而笔者大范围的访谈表明,现实的情况是70%的残障学生无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环节缺乏实践性;《就业指导课》重视不够;一些有关创业的储备工作完全可以在高校完成的,事实上,这方面的工作却极少涉及或根本不涉及,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职业指导,如与学校协商开设相应的法律课程、金融保险、工商税务、人际交往,创业技能等的课程培训,尽可能举办各种活动为其提供创业实践,以便他们能掌握足以立业的技能,增强创业的本领和信念;同时要加强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市场供需的信息,调整专业培养模式,及早安排残疾人实习,形成学习—实践—就业一体化的机制。[11]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残障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其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等等诸如此类的学校支持的脱节和支持的不充分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利于残障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也进一步阻碍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3.3 支持中是否存在适应不良

实践证明,政策发展对残障人高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学校实际措施的发展远滞后于理论的关注,导致一部分残障大学生很难在高等教育阶段顺利完成学业,而这些适应不良则很少出现在其他学生身上。[9]2因此,招收残障学生的高等院校应该对这部分适应不良的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他们的适应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观察和访谈;另一方面,就其适应的客观情况及时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来调整专业课程,开展心理评估、咨询和疏导,同伴辅导或适当降低学业难度等,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足够的,适切的支持和帮助。

3.4 支持的发展趋势

我国现阶段残疾人高等教育主要是隔离式的,承担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院校的提供的支持也只是为了残障大学生在隔离式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学业。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残障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从残障人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不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不利于不同类型的残障大学生之间的彼此融合。[10]所以承担残障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更完善的支持,让残障大学生和健全大学生在同一环境下接受教育;让不同类别的残障学生尽可能组合一起学习和活动,尽力创建“残-残”“残-健”融合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模式,即“残健融合,集中管理,分散就读”全纳性教学管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不断融合,相互宽容;还可以增进不同类别的残障人士的之间的相互了解,克服各自障碍而相互帮助,彼此鼓励,还可以积累经验,学习克服障碍的技能,以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这对残障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1]赵斌,王琳琳.论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走向[J].中国特殊教育,2013(1):7.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Z].国办发〔2014〕1号.

[3]张健萍,卢培勇.首都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学生事务支持体系的发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28.

[4]Patricia L Sitlington.Postsecondary Educationg:the other tansition[J].Exceptionality,2003(2).

[5]曲学利.建设和发展首都的应用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5(6):55.

[6]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宋红亮.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21.

[8]茅艳雯,马红英.发达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0(3):9-12.

[9]宗占国.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几方面问题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5(2).

[10]伊藤聪知,王峥.创建无障碍支援体系推动残障大学生就业创业[M].绥化学院学报,2014(1):11.

[11]马宇.美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2(6):62.

责任编辑:李凤英

Research on School Support System of H 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b led

LIU Jinro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Suihua University,Suihua152061,China)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starts late,the less or improper support service is one of the prominent problems that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is facing.Mainly from the level of schools bear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chool supports:the single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the inappropriate campus environment,teaching conditions,learning resources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unperfected management system;the unimproved affairs support.It analyzes the ways of constructing scientific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from four aspects of academic,environment,management and business.Finally,it discusses some key problems of school support,hoping to construct more perfected higher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the disabled;higher education;school support

G760

A

1009-3907(2014)09-1271-05

2014-04-24

绥化学院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1302004)

刘金荣(1976-),女,山东成武人,编辑,硕士,主要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