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4-03-25 11:27沈云慈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

沈云慈

(宁波大红鹰学院 高教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175)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开展创业教育,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股潮流。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以高校为主导的传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正逐渐暴露出培养理念与机制滞后,创业实践环节难以真正落实,创业教学与管理体制过于刚性和封闭,高素质师资不足,创业教材和课程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模式,遵循市场规则,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以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参与创业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甚至由企业主导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创业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创业人才。

一、我国传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近年来,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涌现出了不少颇具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部分高校也陆续开展了由学校自我主导的创业人才培养试点和实践探索,然而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以高校为主导的传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显现出诸多不足。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主要来自行政口和教学口。这些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大多数高校虽然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担任客座教授,但多以讲座形式进行,并没有形成体系,加之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且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因而其教学效果亦有待提高。

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学。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学者甚至将创业实践活动看作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本质区别。[1](P94)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忽视了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平台缺乏,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创业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因而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保障体系尚不完备,创业外部环境还未形成。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以高校为主导,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之间分散孤立,还未真正形成合力。近年来,政府在政策、资金、信息、平台搭建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相关指导和帮助,但其后续支持和保障力度还不够,整个社会关注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与外部环境尚未形成。

二、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人潜能的实现为根本,重点突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有机结合及同步提升。

应用性。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应突出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应用,使这类人才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的过程。[2]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日益凸显,高校必须与社会对接,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创业素养。

实践性。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常规课程的教学。它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更注重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将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并通过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从业的能力、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及其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基本素养。

三、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经验

美国是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创业教育始于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的内涵是: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设置课程富有弹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专业规划、教学、科研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3]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将创业学理论与实践纳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其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趋于完善。

英国创业教育强调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主要通过开设创业学课程或从事创业学研究来实施。英国大学在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中,高度重视制度化的工作网络建设,其校外层面包括为学生提供场地,经费资助和指导建议在内的支持,其校内层面则旨在推动学生创业网络建设。[4]

日本政府积极支持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把创业人才培养作为其基本国策,以创造性科技立国为竞争优势。进入21世纪后,日本许多大学在建立科技园,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服务的同时,还更新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专门的技术转移组织部门,以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并鼓励企业参与学生创业活动。

以上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就是要通过开放性办学,市场化运作,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突出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的基本特色,建立校企协同互动的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内在创业品质,优化学生的创业思维,使学生能在充满机会和选择的社会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其独特的贡献。

激发企业动力,构建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提高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实效,关键在于激发企业动力,调动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如何构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的校企合作关系,优化企业参与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既具教育性,更具经济性的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合作双方都是市场主体,都具有各自的目的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对于高校而言,合作培养可以节约资源成本,拓宽办学路径,丰富办学特色;对于企业而言,合作培养可以为企业输送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扩大知名度,提升竞争力。以市场为纽带,建立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有效调动和激发企业动力的关键所在。

坚持企业主导,建立开放式、扁平化的教学运行和管理体制。传统创业教育以课程讲授为主,其教学运行体制强调学生对既定课程的无条件服从,导致课程的单一性和不可选择性,突出地表现为刚性过强和学习内容封闭等缺陷,要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大力融合企业优势资源,让企业参与甚至主导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变刚性封闭体制为柔性开放体制。此外,要改变传统创业教育垂直化管理的机制,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组建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由企业负责师资队伍组建、课程设置与建设、教学运行与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资源及案例开发、行政管理团队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与经营等主要工作,学校则协助企业做好提供教学场地与设施、招生及学生管理、配备部分全职师资等工作。

彰显多样个性,构建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于校企深度融合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而言,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构建这一课程的培养模式、模块结构和核心教学方法。应从社会需要、个体发展和教育规律出发,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将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并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形成有机联系,实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与培养方案的个性化。构建立体化、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坚持注重知识应用和技术转化的模块项目化课程体系架构原则,在学科课程基础上,突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实践性,融合创业家实战经验,探索构建专业学习、通识课程、个人体验、创业模拟、实战演练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框架体系。确立企业深度参与的核心教学方法,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注重与创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创业所需要的技能的紧密结合,探索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

突出实战演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创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形式以现实模拟为主。创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实践性。构建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体系,要利用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等企业人才,使其深度参与课程和实践教学中,构建创业模拟与创业实战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创业实战演练模式;从就业市场、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多元化创业实体入手,探索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共建机制,以及以企业管理为主,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管理与运行模式;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实践活动组织模式与运行模式,采取项目负责制,通过校内定期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加强质量监控,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有学者指出,高校创业教育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构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应充分考虑我国创业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实施过程的多层次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创业教育的时滞效应等因素,根据不同需求,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由此可见,校企深度融合创业人才培养评价,应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指标、短期和长期指标等特殊因素,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特征,建构多元的模块化指标体系。应通过广泛调研和系统分析,校企双方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为评价工作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以确保评价标准、内容、流程等关键环节按照方案有序进行。设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教育效果评估标准,根据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业意识、能力等发展性评价指标,探索融学生创业参与率、成功率,学生岗位创新,数量统计,质量评估于一体的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体系。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构建多元的模块化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独立评估、比较评估和多利益相关者评价有机结合,构建企业、社会深度介入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及其常态化运行机制。

多方共同参与,健全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为有创业志向的每一位公民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制度。政府应制定和改进各项配套支持的政策法规,从资金、制度、法律等层面,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和保障力度,重视文化氛围的培育和舆论氛围的营造。企业应发挥资金优势,协助学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引入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培育一批优秀的学生创业项目,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优势,选派业界优秀的企业家、投资家、实战派风险投资家担任创业导师,使学生少走弯路,成功创业。学校应制定富含激励性的创业措施,营造推崇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突出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和校园文化追求。

参考文献:

[1]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张维红. 我国高校分类标准中社会服务职能的缺失[J].大学教育科学,2009(2).

[3]肖晓芳.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0.

[4]孙剑明,宋子祥.论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9).

猜你喜欢
校企深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