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情结

2014-03-25 11:27肖婧
关键词:狄金森艾米莉情结

肖婧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作为美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艾米莉·狄金森写了近1800首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涉及爱情、死亡、永恒等主题。狄金森的作品对现代诗歌有着重大的影响,她独特的写作视角和风格使她成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创新性的诗人之一。在诗歌中,她对于生命这个重大主题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她的三分之一的诗歌都是关于死亡主题的。为什么狄金森对死亡如此着迷?她的死亡情结根源在哪里?

一、宗教信仰与死亡情结

艾米莉·狄金森生活的新英格兰是一个充斥着清教主义思想的地区。在她童年的岁月里,她的房间窗户可以远眺到对面的墓地,死亡、坟墓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47年,狄金森就读于霍利奥克山的女子神学院。校长玛丽·里昂女士充满激情的讲道让很多学生热血沸腾,然而,狄金森是个异类,她不相信原罪,一年后她从神学院退学。

在《埋在坟墓里的人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她对宗教的态度:“如果耶稣真诚,我也就无须论证,救世主的话语,无可争辩,他说过,死亡已经死去。”[1](P167)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她对宗教和基督的概念是怀疑——困惑——否定,表面上在肯定耶稣的真诚,但她用的是假定的语气“如果”,也就是说,狄金森对上帝的真诚表示怀疑。在《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中,“我”平静地躺在床上,带着微弱的呼吸,等待着上帝。这是死亡的伟大时刻,但作者却引入了一只苍蝇,巧妙地采用象征主义,让意象“国王”和“苍蝇”并行,以达到幽默的效果。国王也许象征着全能的神主宰着人类,苍蝇总是让人想起朽烂和衰败。狄金森还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苍蝇的嗡嗡声:“蓝色的——微妙起伏的嗡嗡声”。颜色和声音在这里相结合,描绘一个垂死的人的迷茫和困惑的状态。“微妙”和“不确定”衬托了垂死者内心对将要前往的世界的犹豫。此外,神的神圣位置被令人作呕的苍蝇取而代之。狄金森好奇死亡是什么,死了的人的精神在哪里,死亡的过程是怎样的,她做了许多关于死亡的猜测,这可以从她的数百首死亡诗中体现出来。

狄金森对基督的态度始终犹豫不决。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她永远不会完全相信基督。这种心理使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死亡对她来说,也许是获得救赎的一条光明大道。此外,她对基督的迷惘和混乱,迫使她更爱思考和猜想死亡。

二、死亡作为自然法则

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遵循着出生、成长、成熟和死亡的规律,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着狄金森,使她能够冷静地面对死亡。死亡对她来说是自然法则,是真理的一部分。她从不同角度对死亡的描述揭示了她对真理的追求。

在《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1](P216)这首诗中,她描述了死亡只不过是自然周期的一个阶段。死亡是礼貌友善的,狄金森运用一些美好的有丰富内涵的词详述死亡的特征。通过这首诗,她回忆在世间生活的四个具体阶段:童年、成年、老年和死亡。福柯认为,“部分死亡或逐渐死亡的现象不提示任何更好的未来,它们只显示一种自我完成的进程。”[2](P159)在狄金森看来,死亡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它既是一个绝对的事实,又是一种相对的现象。它是生命的终结,随着死亡的到来,极限终于实现,真的终点归于沉寂,变成了一个记忆之物。

狄金森生活在重重死亡的围困之中,她目睹了很多亲戚和朋友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结核病和风湿热夺去她周围人们的生命,狄金森的父母分别在1874 年和 1882年死于疾病,然后是她年仅八岁的侄子,她的朋友塞缪尔·鲍尔斯、霍兰、华兹华斯也相继死去,狄金森在写给朋友亚比亚·鲁特的信中回顾了这些痛苦的经历。这使得她在诗中更专注和迷恋死亡题材。狄金森清楚地意识到,痛苦、苦难和死亡是无处不在的,接连不断的沉重打击迫使她深入到死亡主题中寻找答案。

三、爱情、美与死亡

虽然狄金森的情感生活一直都保持着神秘感,但仍有许多关于她可能失意的情事的推测,两名候选人已被提出,他们是常常与之通信的牧师查尔斯·沃兹、《春天共和报》的编辑塞缪尔·鲍尔斯。不幸的是,塞缪尔已经结婚,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爱上一个已婚男人是一种罪恶,道德和世俗成见在她情感的生命中形成强大的梗阻。因此,她期待与他一起死去,在天堂见到他,所以,死亡对她来说是平静甚至快乐的事。她梦想着如果她死了,她的爱人可能是她在天堂的守护天使,没人能再干涉他们,由此不难发现狄金森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她怀疑上帝的存在,鄙视基督教;另一方面,她在宗教教义面前退缩,恐惧上帝会因为她的爱情秘密而惩罚她。她冷静地面对死亡,但也惧怕死亡,她担心上帝不会允许他们死后进入天堂。她是一个基督教的反叛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她也相信上帝。

内战后,狄金森很少和阿姆赫斯特地区以外的人联系,她只穿白色衣服,只见一些亲自上门来拜访她的客人。在人们的眼中,她是穿着白衣的处女、修女、新娘、疯女人、死人,是一个幽灵。事实上,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她不受约束的思想从未停止向前奔跑。一般情况下,狄金森的写作可以被视为在表达三种欲望:一是关于没有约束的极尽奢华的财富和消费快乐,这样的喜悦就成为目的本身,只会产生有罪的享受;二是反抗否定和约束她的财产的欲望;三是希望社会承认她目前的状态。她认为死亡可以作为她狂野欲望的代价。

在狄金森眼中,诗是美的象征,为美而死可以达到永恒。她把一生都奉献给诗的王国,只是为了发掘美。如果她为美而死,她可以不朽。这种思想在《我为美而死,对坟墓》中得到了阐述。“我为美而死,几乎还不适应,一个殉真理的烈士,就成了我的近邻。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我说:‘为了美。’他说:‘我为真理。’真与美是一体——我们是兄弟。”[1](P206)她对真和美的追求使她能平静地接受死亡。死亡作为一种提示语,而不是一种中断出现,它内部的法则和美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节奏。

狄金森的诗歌以其巨大的深度和文体的复杂性以及极度的表现方式而著称。作为艺术作品,她的诗逐步获得承认,尤其是她的关于死亡的诗歌。波德里亚认为,“从基督教到马克思主义,再到存在主义,死亡或者被果断地否定或升华,或者被辩证化。”[3](P231)狄金森处于死亡被否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她的先知先觉、她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存在方式让她显得卓尔不群。她的死亡情结有反叛宗教和恐惧触犯宗教的矛盾,也有欲望、雄心同社会对女性的压抑束缚及其在周围环境中养成的寡言少语的性格矛盾。她将自己封闭起来,却敞开了艺术的空间,放飞了诗歌的翅膀,她对真和美的追求,对死亡、存在多维度、精致、细腻的体验让我们至今难忘。她不惧怕死亡,她至今还活着。

参考文献:

[1](美)艾米莉·狄金森.狄金森诗选[M].江枫,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法)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M].刘北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法)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狄金森艾米莉情结
如果回忆即遗忘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我的朋友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