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
“潜销”一词,始见于晋十六国文献中,在唐代文献中频繁出现,之后历代文献中也有其身影。从所查找的文献性质来看,该词都出现在典雅的诗文中,具有口语性质的文献中不常见,因此可以推断,它应为当时的书面语用词,但查阅其词义时,各类词典均未收录。有鉴于此,笔者从国学宝典段落数据库中查找到包括《全唐文》、《全唐诗》、《清史稿》等36处相关文献资料,试就“潜销”一词的词义进行考释。
就查阅文献来看,“潜销”在西晋辞赋家木华的《海赋》中就已经出现:“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余波独涌。”[1](P164)此句描述的是原本惊涛骇浪翻滚不已的大海,到了风停天晴,巨浪不起时,海中余波,还在互相吞吐上下的图景。“霾曀”本意为大风吹起尘土而下,以致天色阴晦不明,句中的“振”和“竦”均有振动之意。第一句可解为海风吹起,使得浪沫遮住太阳,至“潜销”,则这种现象都不存在。“潜销”一词为状中结构,在句中作谓语成分。查阅《汉语大字典》中“潜”字的10个释义,均可作修饰成分解释,对应上下文可知,“潜销”在此为“暗中消散”,多用来修饰自然界中的无形之物。
“潜销”作“暗中消散”意,还出现在《全唐文》卷511郑絪《腊日谢赐口脂历日状》中:“又赐以兰膏,锡之绛雪。众香流泽,芳润忽光于悴容;五药蠲疴,瘴疠潜销于腠理。”[2](P5194)该句中,“兰膏”是一种润发香油,“绛雪”指代红雪一药,“五药”说的是茯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五味药材,“蠲疴”指的是治愈疾病,“腠理”是皮肤、肌肉的纹理。用“众香流泽”对“五药蠲疴”,兰膏之香,红雪之妙,且能将憔悴面容改换为光泽芳润,那么取对症药材入药,自然能在肌肤浅表将病症秘密消散于无形,达到奇效。另外,“潜销”的“暗中消散”意,在《全唐文》中引申为“消失”意也多见。如《全唐文》卷731贾餗《日月如合璧赋》:“荧煌异质,烛燿非一。抱珥之彩潜销,如圭之容暗失。”[2](P7539)该句采用对偶的写法,前一句“荧煌”对“烛燿”,“异质”对“非一”。“燿”在这里同“耀”,即光线照射的意思。该句描写的是发生日蚀时,太阳的外形产生不同的形状变化,光芒强弱也不尽相同。下句中的“抱珥”本来是指环形的玉珠耳环,在赋中指的是太阳两旁半环形的光圈。“抱珥之彩潜销,如圭之容暗失”说的是太阳光圈的渐渐消失,就好像玉珠耳环表面光泽的慢慢消失,好像美玉明润光泽的渐渐逝去一般。相同释义还可见《全唐文》卷733韦充《东风解冻赋》:“何虎啸之威方微,信狐疑之心已释。羊角既止,蝉翼潜销。表一岁发生之候,当三春启蛰之朝。”[2](P7565)《全唐文》卷820吴融《沃焦山赋》:“曈昽兮想二气之炉中烈,沸涌兮疑九州之鼎下爇。当长鲸之鼓跳,此欻尔以潜销。虽巨鳌之喷跃,亦倏然而尽铄。”[2](P8639)
“潜销”在文献中释义最多的,当属它与具体事物、事件等搭配,取“暗中消除”之意。例如《全唐文》卷531武元衡《贺连理棠树合欢瓜白兔表》:“伏惟陛下登建皇极,二纪于兹,情无忘于一日,德弥新于万载。怀徕反侧,优容直谅。至仁所渐,潜销于毒螫;大赉所及,无间于忽荒。”[2](P5387)“怀徕”、“优容”在这里作动词,取安慰和宽待意。“毒螫”本意指的是毒虫或刺人动物,在这里指毒害、危害。“怀徕”对“优容”,“反侧”对“直谅”,意为安抚那些不顺从、不安定的百姓,宽待正直诚信之人,长久下去,圣明的仁德所到达的地方,原本危害江山社稷的“毒螫”自然也被暗中消除了。“潜销”在这里有暗中消除、除尽社稷之害意。在《二十五史》中也可以找到相同的释义。如《清史稿》卷320《列传一百七》:“嘉永贵持正,并谓:‘永贵罪不至贬。今命西行,适以发高朴之奸,潜销祸萌,此天启朕衷也。’”[3](P10762)文献讲的是有人控诉叶尔羌办事大臣侍郎高朴役回民三千采玉,婪取金珠,并盗鬻官玉。乌什办事大臣永贵听闻,上书朝廷,请求夺官严审。之后永贵又上书言,叶尔羌存银一万六千余,金五百余,高朴因此获罪入狱。事后,朝廷下手诏嘉奖永贵,仍授吏部尚书,赐花翎,不久又授参赞大臣。高朴非法采玉,已露祸事萌端,永贵当机立断奏明朝廷,揭发高朴野心,使萌芽“潜销”,实在是江山之幸。
在唐代诗词文献中,“潜销”常与岁月、身体等意象搭配,用来表示岁月、时光等对心力和精力的无形消耗、消损。例如《全唐诗》卷523杜牧《题村舍》:“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4](P6032)“三树”在这里指数树,“扶床乳女”是说刚能扶床走路尚在吃奶的小女孩。“潜、暗”二字表明岁月、时光悄无声息,催人不止。古代用手指的多少来计算奴隶,十指为一人,万指为千人,所以“万指侯家”指拥有众多奴婢的官僚家。此诗通过一个刚学会扶床走路,还在吃奶的小女孩啼饥号寒的凄惨景象,真实生动地描画了贫苦农民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冬天的余寒尚未过去,稚嫩的小桑树在冷风中瑟缩颤抖,一个还在吃奶的刚学会扶床走路的小女孩,因为饥饿寒冷而啼哭,可是年少的她尚且不知前方还有岁月无情的“潜销暗铄”,以及终有一天她将成为王侯家奴婢的残酷事实。《汉语大字典》中“销”的释义的第一义项为熔化金属。《说文·金部》:“销,铄金也。”金属一旦被熔化,就丧失了它存在的价值。这里的“销”和“铄”都不是指实在的熔化金属这一动作,而是借“潜销暗铄”来表示岁月的无形折磨和消耗。相同释义还可见《全唐文》卷800陆龟蒙《中酒赋》:“酃水中山之碧,必能醺骨酡颜,潜销暗释,况前覆乃后车之警,独行为众人之僻。”[2](P8397)作者陆龟蒙曾是一位酒徒,因为饮酒过度而致病,十分后悔,于是他写下《中酒赋》,在赋中叙述酗酒之危害,表示自己戒酒的决心。“酃水”指代的是酃酒,中国古代十大贡酒之一。“醺骨”意指大醉、烂醉,“酡颜”指饮酒脸红的样子。美酒香醇诱惑难挡,适量品尝是一大乐事,若饮酒过量,则会“醺骨酡颜”,酒精在体内积聚,“潜销暗释”,暗自消损身体,如此看来,实在是对健康无益。
在对“潜销”的考释中,笔者发现,“潜销”的“消耗、消损”意还可引申其他特殊的用例。“潜销”在唐代诗词中常常用来与借指女子容貌的词语搭配,如红粉、玉貌等,用来表示女子历经岁月世事的洗礼,容貌渐渐衰残,不复往日。如《全唐五代词》卷3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销玉,香残尚惹襟。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5](P602)词中“五云”指青、白、赤、黑、黄五色瑞云,“三岛”指蓬莱、方丈、瀛洲,“醮坛”是道士行礼祭祀的坛。这首词写出了女道士的思凡之心。上片“露花”三句是她所在的周边环境,用“露”、“烟”修饰静态的花和草,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境界。在春意渐深的季节里,一切仿佛都被寂寞笼罩。“貌减”二句,写她与情人分别后因思念而憔悴,玉貌暗暗消减、衰残,却只能以故人余香作为一种安慰,可怜可叹。下片“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写出女道士的居住环境,翠竹稀疏,宅院寂静,清冷阴森,没有一点乐趣,更使她想念情人。相似的释义还可在《全唐诗》中看到。《全唐诗》卷502姚合《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而继和》:“真珠为土玉为尘,未识遥闻鼻亦辛。天上还应收至宝,世间难得是佳人。朱丝自断虚银烛,红粉潜销冷绣裀。见说忘情唯有酒,夕阳对酒更伤神。”[4](P5753)又如《全唐诗》卷270戎昱《秋日感怀》:“洛阳岐路信悠悠,无事辞家两度秋。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荷衣半浸缘乡泪,玉貌潜销是客愁。说向长安亲与故,谁怜岁晚尚淹留。”[4](P3006)
在搜集“潜销”示例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另一同音词语“潜消”。“潜消”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在之后历代文献中也有其身影,且同样未被收入《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那么“潜销”和“潜消”是否有同样的释义,是否可以替换使用呢?《汉语大字典》中关于“销”字有13种义项,其中第三义项解释为:“同‘消’。”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11引《考声》云:“销,或作消。”《六书故·地理一》:“销,古单作消。”《汉语大字典》对此释义还做了详细解释:“1、除去,完全不存在。2、排遣;打发。3、削弱,衰退。4、需要。5、抵得,值得。6、禁受,禁得起。”《汉语大字典》中关于“消”的解释有12种,其中第12义项解释为:“通‘销’。”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消,假借为销。”《论衡·雷虚》:“当治工之消铁也,以土为形,燥则铁下,不则躍溢而射。”[6]由此可见,“销”和“消”从释义上来看是有重复出现的,那么在文献中,“潜销”和“潜消”是否可以替换呢?我们以《海赋》为例:“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1](P164)对此,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山部下水部上[7](P821)、唐徐坚《初学记》卷第六海弟二[8](P117),以及明陈第《毛诗古音考》卷四[9](P198)三个版本均为“若乃霾曀潜消,莫振莫竦”,加上南北朝萧统《文选》卷第12里关于这句话的解释为:“霾曀,昏气也;潜消,昏气尽也。”[10](P233)文中直接将二字替换解释,由此可初断,“潜销”在明朝之前,可与“潜消”替换,都取“暗中消散”之意。至于“潜销”与“潜消”二词,在历代文献中是否可以同等替换,释义是否完全相同等问题,还有待日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见,“潜销”在所考证文献中,多取“暗中消除”意,此外还有“暗中消散”、“消失”、“岁月、时光等对心力和精力的无形消损,消耗”等释义,其早见于晋十六国文献中,唐代文献中频繁出现,之后历代文献中也有其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唐代诗词中,常常用来与借指女子容貌的词语搭配,如红粉、玉貌等,用来表示女子历经岁月世事的洗礼,容貌渐渐衰残。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潜销”皆未收录,当补收。
参考文献:
[1]萧统.昭明文选[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
[2]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张璋,黄畲.全唐五代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
[7]董治安.唐代四大类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徐坚,等.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陈第.毛诗古音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0]萧统.昭明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