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梅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启示
袁冬梅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建国初期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经济落后、民族关系复杂。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中共西南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共西南局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对新时期民族工作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民族团结;邓小平
作为多民族国家,我们党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要求共产党人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1]1084。实践证明,做好民族工作,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极其复杂。妥善处理好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中共西南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西南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发展落后,民族问题错综复杂
建国初期,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有2 800多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2]141。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康、西藏等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发展状况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广。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约1 800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数的64%和西南地区总人数的30%。其中云南达60%左右,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贵州约12%,西康则占50%,四川周边基本都以少数民族为主。从民族构成看,主要包括藏、彝、苗、回、布依、满等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藏族,约400万,主要分布于西藏、川西、滇北等地。其次是彝族,约300万,分布于四川的大凉山地区[3]。苗族约200万,主要集中于贵州台山、雷江的苗岭山脉和清水江流域。布依族大约160多万,以贵州西南的册亨、望谟为中心[4]。其他少数民族多则几十万,少则数千人。从分布区域看,整个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都有少数民族分布,有的是单一民族集聚,如藏族。有的则是多个少数民族共同杂居。二是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且参差不齐。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偏远边界线或高山地区,交通不便,社会发展不平衡。有的少数民族还处于极度落后的农奴制社会,农业生产依然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如藏族。而有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先进,与汉族差距不大,如云南贵州的白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绝大部分和汉族杂居并已汉化,“经济条件与汉人地区相同”,其经济形态主要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主,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民族结构、分布及发展状况增加了中共西南局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地区管理的难度。
此外,西南少数民族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由于历史上反动政权长期推行大民族主义政策,严重歧视和盘剥少数民族,造成了少数民族对汉族统治的仇视和不信任。同时,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相互敌视、仇视,甚至相互残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长征途中,我们党曾经和西南少数民族有过一些接触,有的地方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有的则出现了严重的对立。新中国成立后,初步改变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不平等不和谐的关系,但邓小平认为:“汉族对各少数民族的歧视以及各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不信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加以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更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加以改变。”[5]这就决定了民族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因此,西南解放前夕,邓小平在二野及赴西南做地方工作的区、营以上干部会议上强调:“西南人口七千万,是全国战略的大后方,建设条件也很好,是将来的大工业区之一。但是要实现这个伟大的建设任务,困难很多。”
(二)西南民族地区政治局面复杂,边防安全任务艰巨
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还事关国家边防安全。建国初期,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西康和昌都等省区地域辽阔,其中云南面积38.3万平方公里,贵州17.6万平方公里,西康45.15万平方公里,四川少数民族区域近32万平方公里,最大的西藏有1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而且西南各省区基本上都是边疆地区,整个国境线长达3 200多公里,与缅甸、不丹、锡金、越南、老挝等国相邻。居住的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一直利用宗教做掩护在西南边疆地区大肆进行军事和政治活动,如多次勾结西藏上层反动势力,试图分裂西藏。在英美帝国主义挑唆下,西藏一小撮反动势力进行了垂死挣扎。1949年7月,先是制造了“驱汉事件”,然后组织非法“亲善使团”,前往英、美、印度等国活动,希望从西方寻求西藏独立的支持,不久又阴谋杀害了前往西藏致力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格达活佛。还大量购置武器,疯狂扩军备战。西藏局势非常紧张。
所以,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不仅可以为西南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铺平道路,还关系我国西南边防安全。邓小平指出“西南民族问题大,除数量多、民族多以外,更大的问题是国防问题”;“有民族团结,就有国防,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防”[6]274;“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谈不上巩固社会秩序,谈不上国防,同样也谈不上国家建设”[6]276;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局面,就在于西南民族地区政治局面的复杂,所以不做好民族工作,既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所以,邓小平认为“从西南的情况看,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7]161。
邓小平强调:“没有正确的政策和长期艰苦耐烦的工作,是不可能把少数民族工作做好的。”①1949年9月20日,二野前委《关于少数民工作的指示草案》,四川省档案馆。为此,中共西南局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民族工作。
(一)结合实际制定民族政策
建国初期,中共西南局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西南实际相结合制定民族政策。
1.恢复和发展民族经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的大力发展和各民族的全面进步是民族地区的第一要务,也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西南少数民族长期落后,且各民族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特别自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入侵和国内战乱频繁的影响,落后趋势还在加剧。如果不能有效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解决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问题,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邓小平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因此,中共西南局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是简单照搬汉族地区现成的经济政策,而是根据少数民族自身需求,专门“研究出另外一套政策,诚心诚意为少数民族服务”。这些政策包括减租土改、金融税收、贸易出口等。在减租土改上,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地区是不搞减租和土改的,但有的少数民族如贵州苗族因为和汉族杂居,故有强烈的土改要求,于是“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在金融税收上,“所有其他区域的税收金融等项办法,绝不能搬到少数民族区域去用,而应另订适合于该区的办法”。在贸易出口上,“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与帮助藏民的土货出口及必要的入口……绝不要以赚钱为目的,只能是以为藏民服务为目的”[6]183-184。以上政策的实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9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的《共同纲领》第六章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8]12。为此,中共西南局既充分考虑西南少数民族的整体状况,又结合各民族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分布等特殊性,广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邓小平强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民主区域自治政府,杂居区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不但符合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也是发扬民主,团结各民族的关键所在。”[6]461
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是康东,因为该地“藏族同胞集中”,有进步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且人民解放军“同藏族同胞建立了良好关系”,“各种条件比较具备”[6-199]。在康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对西藏其他地方产生影响。而有的地方因为条件不成熟,就先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如西昌彝族地区。邓小平指出:“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熟,则可暂时阻止汉彝联合性质的政府,等到条件成熟了再说。”另外,云南、贵州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如此。在中共西南局的领导下,自1949年起,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开始逐步建立民族自治政权。截至1953年4月,共设置172个民族自治区,民族自治州2个,相当于专区、县、区、乡的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共208个,民族民主联合政府462个。民族代表涉及5个省区,10多个专区,50多个县区,人数共计8 175人,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实现了与汉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3.增进民族团结
中共西南局认为西南少数民族众多,且发展各异,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真正维护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为此,中共西南局把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内容。强调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必须克服两个主义。一是大民族主义。长期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隔阂的关键主要在于汉族自身的原因。消除民族隔阂,必须彻底清除思想意识中的大民族主义,“按照共同纲领去做”,“从政治、经济、文化上诚心诚意”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应迅速而坚决地废除由于过去大汉族主义统治而形成的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如乌拉制度)”,“只要抛弃大民族主义,就可以换得少数民族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6]184。二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邓小平强调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样不利于民族团结,要在存在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克服地方民族主义。但“不能首先要求少数民族取消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应当首先老老实实取消大民族主义,两个主义一取消,团结就出现了”[6]196。
4.慎重推行民族工作方针
1950年中央在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指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必须谨慎对待,条件不成熟,不能进行改革”[2]63。为此,中共西南局把稳中求进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出“稳步地做,摸准情况前进”;“少数民族的许多事宜,不盲动,不要轻率地跑去改革,不要轻率地提出主张,宣传民族政策也不要轻率”[6]196;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可能引起事端,造成严重后果;特别在情况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党的政策,一定要谨慎;“对彝民工作千万不要性急,第一步的目标主要是达到汉彝之间的和睦,同时开办训练班,多方耐心地培养一些青年积极分子作为沟通彝区关系和将来实行改革之基础”[6]144;“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工作,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准出乱子,不能把事情搞坏”[6]197。
按照中共西南局要求,西南多数省份都制定了相应的民族工作方针。以云南为例,1950年5月云南省制定了“首先联络感情,搞好感情,十分谨慎稳重,长期工作,切忌性急”的民族工作原则。同年7月,云南省党代会又通过了“民族和睦,加强民族团结”的工作方针。
同样,在西藏问题上,党的民族工作方针也充分体现了谨慎稳重的原则。邓小平认为:“西藏问题之许多政策,尤其是政教问题,必须多方调查,提出具体意见,获得解决。”[9]101950年8月藏东自治区域人民政府成立,中共西南局要求“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必须在反复商讨之后特别是与少数民族代表人物交换意见之后才能实行”。在军事行动上,中共西南局要求军队根据西藏实际情况,“摸着石头过河”。成立西藏军区“须先与西藏地方当局谈好”,对于人员组成“藏方军事人员,必须妥善处理。可研究各种形式予以安置”[6]445。
(二)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建国初期,西南民族工作急需大量“懂得民族政策,真正想把少数民族工作做好”的干部[7]165。通过他们的努力,影响和带动各族人民,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增强民族团结。1950年11月,邓小平充分肯定了贵州培养民族干部的做法,并指示西南各省,“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希望加强民族干部的培养训练工作”。要求“在民族杂居地区的专署及县人民政府两级设专署委员会,即县人民政府委员会,以便容纳各少数民族”参加政府中的具体工作;军事上,吸收各族优秀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创造一个由我党干部及先进分子掌握的藏族武装,这个武装属于人民解放军之一部分”,“藏东的藏族党员和团员主要应放到这个部队中去起骨干和领导作用”。在医疗卫生方面,要求“将来必须多培养少数民族医务干部”[6]243,282,以提高民族地区的医疗水平。
1950年11月,政务院正式通过《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确立了“普遍而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需培养适当数量的志愿做少数民族工作的汉民族干部”的政策[10]12。《试行方案》出台后,邓小平指出:“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迅速创办民族学院,吸收一些青年进民族学院深造。”[7]168此后,中共西南局立即着手在成都、昆明、贵阳创办三所民族学院和民族干部训练班,大量培养民族干部。截至1951年11月,“参加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已有数万人,并还在大量培养”。1952年7月,西南民族学院成立,邓小平在成立大会上指出:要着力培养“一批各民族自己的干部和自愿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汉族干部”[11]15。经过中共西南局3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已经有3 000多位经过专门培训的干部参与到各地的民族工作中,为各地民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时期,尽管世情、国情均已发生深刻变化,但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对当前民族工作仍然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民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建国初期,中共西南局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始终把民族工作放在了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地位。1950年1月,毛泽东就二野进军西藏计划中指出:“经营西藏应成立一个党的领导机关”,“责成他们负责筹划一切”[12]。随后,中共西藏工委成立。同年2月,又成立西藏问题研究室,目的是获得西藏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以作为决策参考之用。1950年4月11日,邓小平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西南少数民族工作极端重要”,必须“团结各民族共同建设西南,巩固国防”[6]127。同年7月21日,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重申“少数民族问题,在西南来说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6]194。实践证明,西南民族问题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共西南局的领导。中共西南局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各民族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着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经济,为西南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如既往地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胡锦涛强调:“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①《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5月28日。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工作成效显著。但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民族地区的发展任重道远。二是一些少数民族的经济权益还没有完全得到保障,时有一些矛盾和纠纷出现。三是对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方面了解和尊重不够,民族间的一些误会和纠纷时有产生。四是宗教问题或其他社会问题处理不当,也容易引发民族问题。
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败的关键。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对积极推进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族工作机构,选派得力干部充实民族工作部门,逐步改善民族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改变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加强对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3]。通过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往前发展。
(二)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
中共西南局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识民族问题。认为各民族无论大小、强弱、先进与否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应有的贡献,“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必须团结和依靠少数民族,“稳步地建设新西南”。在民族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懂的、不会的,老老实实向少数民族学习,一时半会学不会的,要请对方原谅,避免不懂装懂,犯忌讳,引起误会。在具体的工作上“一切事情和他们商量,用开代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6]223。这样就彻底抛弃了大民族主义,奠定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础。
新时期,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更应加强民族大团结,把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一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差距,不歧视少数民族。二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注重使当地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提高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差距。三是坚决与民族分裂势力做斗争,严惩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实现各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大团结。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以及与少数民族的交往接触中,根据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状况,谋求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种积极实践和探索,逐渐发展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尽管西南的少数民族数量众多,发展不平衡,但中共西南局一直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按照《共同纲领》的要求,分批次、有步骤地在民族地区建立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为西南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我国境内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探索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制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总体上还滞后于汉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特别是经济权益还没有得到及时的保障。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和尊重。因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十分必要。这样既保证国家大政方针在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又使少数民族地区能充分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实现少数民族的继续发展和繁荣。要大力学习、宣传、推广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更多的人了解、遵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同时要积极面对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基础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少数民族自我管理的能力
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选派汉族干部,重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和自我管理,是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又一历史经验。
1.主动选派汉族干部去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民族工作。中共西南局认为选派少而精的汉族干部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把汉族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等带到少数民族地区,一则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尽快发展,缩小与汉族地区的差距,二则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民族团结,这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和发展经济意义重大。
2.大量培养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邓小平强调:“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的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①1949年9月20日,二野前委《关于少数民工作的指示草案》,四川省档案馆。少数民族地区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关键还要靠自己的干部。为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民族工作中,中共西南局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一是把各民族的优秀青年送入各地民族学校,经过系统培养后作为从事民族工作的主要人才输送到各地。二是在少数民族中团结一部分有进步倾向的头人、土司等上层人士从事民族工作,发挥他们组织管理的优势,减少民族工作阻力。三是从旧政权和旧军队中通过教育转变一部分愿意从事民族工作的人,既给他们一条出路,也能增强民族工作的力量。1949年11月,邓小平在为二野前委起草的给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和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徐运北的电文中指出,要在国民党军队、工商界、教育界少数民族代表中吸收一些人进入省政府和其他各专区各县政府[6]32。实践证明,中共西南局扩大视野,广泛培养民族干部的举动对夯实民族工作的组织基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人才依然是少数民族发展的关键,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更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加快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首先要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好,既懂得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又深得少数民族喜爱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通过他们的努力,一方面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得到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加强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其次,要着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一是针对民族事务,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大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即通过挂职锻炼的方式把中央或各省市发达地区的干部交流到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对口援助的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同时还应把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交流到发达地区,开阔其视野,接受先进理念的熏陶,提高其社会管理能力。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李锦,王苹.西南民族问题特征与邓小平民族理论基础[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6).
[4]宋健.邓小平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权建立[J].贵州民族研究,2010(5).
[5]李维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的形势和任务[EB/ OL].[2004-12-14].http://news.xinhuanet.com/ ziliao/2004-12/14/content-2332791.htm.
[6]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7]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9]中国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第一卷[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5:10.
[10]人民出版社.民族政策文件汇编:第一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2.
[11]张汉成.西南民族学院院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15.
[12]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3]刘文佳.论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0.
(责任编辑 张佑法)
Historical Practice and Contem porary Implication of the National Work of the Southwest Bureau of CPC
YUAN Dong-mei
(Party School of CPC Chongqing Municipality,Chongqing 400041,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southwest region,minority quantitywas big and distributed broadly.There existed the economic backwardness,and complicated ethnic relations.Properly handling ethnic problems,and keeping the nationalwork is an importantand urgent strategic task of the CPCSouthwest Bureau.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uthwest Bureau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ethnic work,widely applies a system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inminority nationality areas,focuse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thnicminorities and national region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outhwest Bureau nationalwork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thnic work in the new period has important reality enlightenment.
Southwest Bureau of CPC;nationalwork;national unity;Deng Xiaoping
A849;D267;D064
A
1674-8425(2014)07-0016-06
10.3969/j.issn.1674-8425(s).2014.07.004
2013-12-11
袁冬梅(1970—),女,四川眉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历史、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内民主等。
袁冬梅.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7):16 -21.
format:YUAN Dong-mei.Historical Practice and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 of the NationalWork of the Southwest Bureau of CPC[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7):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