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以广东惠州为例

2014-03-25 07:29徐宁
关键词:惠州市县区城镇化率

徐宁

(惠州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拐点”。市场人士表示:“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城镇化步入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在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能在较长时期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根据惠州市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惠州市的新型城镇化率为64%,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3.4%。目前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广东省城镇化率将达70%。而惠州也提出了未来三年力争城镇化率超过70%的目标。因此,立足惠州市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对比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发掘优势,探索符合惠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对惠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惠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的数据显示,惠州的城镇化质量指数为0.5176,全国排名83位,广东省内排名第8位。其中惠州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数为0.6816,城镇化效率指数为0.3021、城乡协调指数为0.5146[1]。

近几年,惠州的经济总量增速很快,去年GDP达到2368亿元,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六,增速领跑珠三角,不过在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一些指标上,惠州跟珠三角发达城市仍有一定差距。城镇化率(即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例)被认为是衡量各地城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根据有关统计资料,2010年底惠州的城镇化率为61.84%,跟珠三角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目前也仍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

二、惠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存问题

(一)县区之间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GDP角度分析, 2012年惠州7个县区的“成绩单”显示,龙门县的GDP只有100.29亿元,惠东县和惠阳区分别为325.9亿元和248.9亿元。另外四个县区GDP分别超过400亿元,其中大亚湾区最高,为440.8亿元。在人均GDP等一些数据上,县区之间差距也明显,去年仲恺高新区人均GDP约8万元,而龙门县人均GDP为3.23万元,不足仲恺高新区的一半。从某种意义上讲,惠州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整个惠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了惠州的城镇化水平。

(二)民营经济薄弱,中小企业的数量偏少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2年惠州市的中小企业数量仅有22万家,相比广州市目前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逼近100万家,深圳市约有5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6%,东莞市也有超过48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相比而言,惠州市民营经济较为薄弱,中小企业的数量偏少也是影响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原因。

(三)县城以下中小城镇经济发展滞后,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

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比2005年增加97万,中心区常住人口就增加了69万人,成为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而县城以下中小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仅占总流入人口的29%。惠州市的乡镇虽然有甜玉米、制鞋等产业,但是能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非常少,与东莞、中山等地的乡镇比,惠州乡镇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科学技术含量低。一方面是小城镇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化、工业化没有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为农村及小城镇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导致县城以下的小城镇经济发展滞后,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寻找更好的发展条件时没有选择临近的小城镇,而是集中涌入城市中心区或者珠三角其他发达城市。

(四)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相关政策未能落到实处

针对惠州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化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财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政府方面其实并不缺乏相关的政策保障,比如土地政策,增强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作用,政府方面很早就有相关的政策,只是没有落实到位,这是阻碍惠州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探索惠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思路

(一)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县区之间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3]。当前惠州市各区县之间出现的发展“两极分化”的现象是阻碍惠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的原因,惠州不乏产业发达,城市基础建设完善的区县,但惠东、博罗、龙门等县的城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惠城、仲恺等区。惠州是广东海洋大市,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281.4公里,具有发展临港大工业、大物流和滨海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因此,惠州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结合惠州的市情、县区的实际情况,龙门、惠东等发展较为落后的县,都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政府对此应该做好相关配套,并进行引导。惠城区可以大力发展餐饮等服务业,服务业也有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注重扶持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发展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数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显著性作用。就惠州而言,近年来,惠州市中小企业作为促进惠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一直保持全面健康的发展势头[4]。从资源优势来看,惠州土地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占珠三角地区的1/4,且土地开发强度只有10%左右,远低于深圳、东莞等周边发达城市。但对于地域广阔,前景大好的惠州,现有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少,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巨大。政府方面可制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中小企业的发展,吸纳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扩大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三)完善县级以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5]。笔者认为,要完善惠州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做到:一是规划先行,小城镇建设未启动之前,要先做好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二是将道路建设和环境的治理摆在首位,同时将污水、雨水、上水、电力、热力、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三是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渠道问题,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合理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此外,政府应增强责任意识完善体制,推动各方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参考文献:

[1]罗锐.城镇化之路惠州该如何走[N].南方日报,2013-3-21(1).

[2]田静.新型城镇化评定指标构建[J].四川建筑,2012(4).

[3]庄栋.基于城乡统筹的陕西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4]张绮萍.惠州中小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马丽娅,魏炳锋.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路径[EB/OL].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n/2013/0315/c357183-20804329-3.html.

猜你喜欢
惠州市县区城镇化率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宽严相济管好市场——做好新时期县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县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职责探讨
惠州市基督教两会中心关键技术的设计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