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01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复《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将厦漳泉同城化纳入改革试验重要领域,在产业发展、金融合作等方面赋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厦漳泉区域物流一体化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其中部分领域的同城化已取得进展:如产权交易市场、卫生部门、文化创意、人才合作、人力资源网站、地方文献、农业合作、无障碍的旅游区建设、教育部门联办体育文艺赛事、科技合作、公交智能化系统等。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经济模式的一种,发展地方经济与其他区域经济的差异,是要求在区域经济理论方面做文章。特别是物流行业,要迅速发展起来,就需要与区域经济相结合,这是物流发展的重要前提。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跟诸多行业有着借鉴意义与必然的联系。同城化下的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一体化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国外研究主要包括物流一体化和供应链一体化的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包括可行性及制约因素方面、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方面、多侧重于区域物流某个部分的一体化。结合厦漳泉大都市物流发展情况、制约因素,探讨其发展对策。
厦门已建成以海、空港为枢纽,铁路、公路、海运和空运相互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1]厦门物流基地就是一个典型的物流运营体系。例如,福建省电子口岸的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主要是面向现代化服务与网络信息化服务。根据规划,主要由三个通道进行构建:一是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的物流通道,促进区域物流协作的深化;二是依托铁路运输通道的建设,开辟厦门与中西部地区的物流通道,拓展厦门物流业的服务腹地;三是以对台货运试点直航和“小三通”为基础的对台物流通道,深化厦港、厦台物流业务合作。同时,物流的发展需要,也构建了“四个园区”规划,以及“十个中心”建设。
随着产业集群的集聚壮大,市物流企业逐步趋向行业化发展。在医药、钢铁、化工、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和水产品等方面的专业物流模式已日趋成熟。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里对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一批仓储物流,配送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茁壮成长。物流服务类型主要是提供运输服务,而货运代理较少。该企业的相关雇员学历水平较低;漳州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不高,技术落后影响到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泉州物流企业在最近几年发展相当迅速,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泉州的物流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散、小”等方面,物流企业的不聚集,产业规模化很难成型,经营规模小,企业人员技术不高等现象。泉州是福建省物流企业重要的城市之一,发展泉州物流也是为福建经济做出重大贡献。泉州物流还出现网络结构单一,经营秩序不规范,竞争能力弱等现象,这些现象影响到了泉州物流企业以及其余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目前泉州专业物流企业非常少,很多生产性企业选择架构自己的物流网络,自己搞物流配送,存在物流网络利用率低、成本高的局限。
厦漳泉三市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优势凸显。2012年,厦漳泉三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79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4%。支柱产业的配套能力较弱,优势产业不突出,服务周边的能力较弱;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与闽西南等周边内陆腹地的联系交往不多,经济腹地较小,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功能不强。泉州,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民营经济发达,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产业集群规模偏小,竞争力仍有待提高。漳州,幅地大,资源多。大都市区范围内三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GDP以厦门最高。另外,厦漳泉产业结构差异较大,2012年厦门的三次产业比例为0.9∶48.8∶50.3,泉州为3.6∶62.3∶34.1,漳州为16.7∶49.2∶34.1。可以明显看出,三市产业基本以第二、第三业为主。厦门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漳州第三产业比重最小。漳州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最高,而且高出厦门、泉州很多,说明漳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厦门和泉州。[2]厦漳泉三市各有优点:厦门以机械、电子、化工及高新产业为主;泉州以建材、服装、轻纺、制鞋等轻工业为主;漳州以电子、纺织、食品、家具等产业为主。可见,都市区内三市经济产业构成各有优势,互补性较强,这也是都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厦漳泉沿海岸线的总体情况利用不尽合理;物流增值功能不强;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物流成本偏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城市之间物流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上仍然自成体系,重复建设。
在某些领域,由于政府利益诉求的不同,虽然区域一体化政策能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但很多一体化设想难以付诸实践,政府博弈所带来地区竞争依然存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发展,物流企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补充各地区的差异性转向平衡发展方向。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产业的地区转移使得资源配置更有效,整合区域产业空间,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产业互补和产业分工。
政府政策是物流业发展的保障,现代先进技术的研发是物流发展的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物流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纽带,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快物流一体化的建设,使得二者能尽可能同步。其办法: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设立三市参加厦漳泉同城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轮值主席制度。二是加强职能部门的互动。先行设立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职能部门专责小组,建立专项议事制度和联络员制度,推动同城化合作深入开展。三是加强物流协会的整合。强化企业在推动厦漳泉同城化主体作用,三市共建物流协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利用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协调网络优势,推动生产要素跨市域合理配置,深化厦漳泉物流一体化。成立三大都市物流企业等级评定推荐委员会,负责推荐评定等级物流企业。调整充实三大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协调小组,挂靠在市经贸委。
生态林地、湿地等多方都受益但难以严格区分受益边界和责任边界且不具有收费机制的非经营性公益项目按照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原则,建设资金由三市财政按一定比例联合投资。公路桥梁等受益但易于区分责任边界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分建、共享、分管”和“共建、共享、共管”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设施共享,其中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项目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实行财政补贴和收益分享;非经营性项目按照项目建设的公共责任分别进行财政投入。
对投资主体跨市域的横向经济联合、投资或产业转移等同城化经济活动,三市按一定比例共同分享产值、销售收入和税收。对来自三市的投资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进行财税分成,主要按投资比例分享财税;对来自三市以外的投资,财税分成按对等划分;经济发展数据分割一律按对等划分给三市。
政府方面需要结合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包括物流园区、运输线路,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物流园区的位置。以地方为点连成线,形成面辐射周边地区,进一步规划改进海岸线的布置,对原有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要素进行整改规划,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功能更齐全,提高利用率,同时需要给定优惠政策来降低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的运输成本,通过相关的地方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及其它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到来将有利于物流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及物流一体化的加速形成,形成良性循环。在引进外资及大型物流企业的同时,需要为这些物流企业整合好空间并且利用相关数据定位地点,使得空间能更好服务于企业,物流企业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提高物流业作用,降低成本,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从物流业内的各个要素入手进行整改,加大对人才培养力度。
第一,产业链协同驱动。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是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有效保障。厦漳泉各城市优势产业各异,容易形成产业链条, 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势互补。区域内各产业的合作以及产业链条的一体化、产业集聚力的形成, 需要区域物流一体化来实现物资、信息的快速流转, 以实现区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第二,加快重点领域物流项目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经济规划与模式的合理性,物流企业的发展重点也是要依靠区域经济的划分与科学的规范,也要对物流项目的合理研究与规划,这样才能够长期的发展物流企业项目。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企业的项目合作协同问题需要长期的规划与布局。提升传统运输枢纽的物流服务能力,引导铁路和公路站场、港口、机场加快转型升级,支持由传统运输和装卸业务向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延伸。依托港口、“内陆无水港”等口岸资源,着力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鼓励铁路和公路站场、港口、机场与后方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等联动发展,提高物流服务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关、国检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推动建立联合查验机制,促进一体化通关。
第三,支持农村物流项目发展。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也是人们依靠它生产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们不能够离开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与规划必然也不能够离开农业的规范。支持农业物流项目是必然的选择,发展物流企业的前提也是依靠目前产业发展。根据三大都市的特点,充分发挥各地方政府积极性,统筹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资源,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物流;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农村物流市场主体。
农业产业链协同、项目合作协同的深化,这是我们值得深入研讨的话题,发展好了物流,农业也相对的发展好了,这不仅是理论上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物流的支持。研究制订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不同区域的农村物流试点示范,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物流差异化发展模式。
总之,通过厦漳泉物流一体化发展推动经济一体化,进行各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三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三个城市能整合资源,形成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对促进地区的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雯,陈顺龙等.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重塑发展新格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刘红梅.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物流体系竞合研究[J].物流科技,2012(12).